国防军工行业:军贸市场深度研究(之一)国际篇
报告出品方:兴业证券
以下为报告原文节选
------
1、军贸行业概述
1.1、军贸的定义及作用
军品贸易,简称军贸,是国际贸易中极为特殊的一个领域,它不是一个单纯的市场行为,而是与地缘政治、军事战略等密切相关,具有强烈的国家主导色彩。世界主要军事大国都会在推动军贸的过程中贯彻国家意志,体现出强烈的政治延续性。
据学习时报,联合国对军贸的定义是“军事装备的转让”,即“军事装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流动”。长期以来,军贸行为都是国与国之间政治、军事、外交战略的一种体现,通常起到调节国际政治关系、推动国家战略实施的作用,而且由于军贸产品的特殊性,军贸行为对区域局势甚至全球局势有着重要影响。
军贸产品有三种形式:一是具体商品的交易,比如枪支、弹药、飞行器、舰船、坦克、雷达等有形的军事装备(下图中仅列示枪支、弹药、飞行器、舰船、坦克五种);二是军事装备技术交易,包括研发及生产武器装备的设备和技术;三是军事装备维修保养、人员培训及涉及武器装备的军事投资。交易方式上,军贸还可以分为有偿商品贸易和无偿“赠与”(也称“军援”)两种方式。
据《中国政府开展对外军贸的挑战及应对》的总结,根据防务经济学家 Bajusz 和Louscher 对全球军贸情况的研究和分析,国家开展军贸行为主要有五种动因:1)维持国防工业水平、压缩成本、节省开支;2)保持本国国际贸易收支平衡;3)影响武器受让国的外交战略选择;4)提高武器出口对象国的军事水平,保证地区间的安全平衡态势;5)加强盟国军事力量,提高盟国间的军事关联度和军队间的协同作战能力。据《浅析军品贸易》,由于军贸行为的特殊性,通常来说,国与国之间的军贸行为,彼此之间可以得到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国防利益。
获取政治利益是双向的:对出口国而言,军贸对象通常是友好国家,军品出口可以扩大自身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强化自身的区域存在感,从而获得政治利益。
比如中东在过去较长一段历史时期是美国军贸的最大客户,美国通过军贸对中东地区施加政治影响,从而控制这个石油重地。对进口国而言,既获得先进的武器装备能增强国家安全感,还可以引进先进的军事技术,发展本国军事工业。
经济利益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武器装备通常价值量高、利润率高,可对该国科技水平和工业能力起到带动作用;二是武器装备通常为“多品种,小批量”,研发成本极高,单纯依靠装备本国军队很难实现超额的经济效益,军贸可以扩大单一装备的市场需求空间,发挥规模效应,降低武器装备单位成本,提高军工企业的盈利能力。
国防利益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出口国可以通过军贸保持本国的生产能力,提升本国的工业水平和技术成熟度;二是在和平年代很难通过直接对抗来检验本国武器装备水平,军贸出口国可以利用国际市场实现与他国装备的对比,从而提升自己的装备水平。
1.2、军贸的条约限制
随着国际军贸业务的发展以及世界各国对于军贸管控的深入,世界各国通过各组织、联盟不断完善约束军贸行为的条约、公约、制度等,形成了一系列较为完善的武器出口条约。最广泛、最通用的条约主要有联合国制定的《特定常规武器条约》、《联合国常规武器登记册》、《武器贸易条约》等,此外各地区基于自己的利益和约束,也制定了相应的武器出口条约。
王斌在《国际战略博弈中的武器出口研究》中总结了各主要武器出口条约的形成过程和主要内容如下:《特定常规武器公约》于 1980 年签署,包括五个议定书,主要是对地雷、饵雷、燃烧武器、激光致盲武器等使用进行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这些武器的进出口。
《联合国常规武器登记册》是目前控制常规武器扩散方面最广泛的全球性机制。
1991 年 12 月第 46 届联大通过题为《军备透明》的 46/36L 号决议,该决议要求设立常规武器登记册,以登记国际武器转让的数据以及成员国提供的军事资产、武器采购与生产及有关政策情况;吁请成员国每年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供上一年度列入登记范围的常规武器进出口情况,包括赠予、信贷、易货或现金支付等各种方式的武器转让。该决议在其附件中将作战坦克、装甲战斗车、大口径火炮、作战飞行器、攻击直升机、舰艇、导弹或导弹发射系统等 7 类武器纳入登记范围,规定了每类武器的技术参数。建立常规武器登记册在一定程度上鼓励有关国家谨慎控制武器出口。
《武器贸易条约》是联合国为监管常规武器的国际贸易制定的共同国际标准,于2014 年 12 月 24 日生效,共有 130 个国家签署该条约,其中 82 个国家已经予以批准。遵守条约的缔约国将尽可能制定监管常规武器国际贸易或改进对常规武器国际贸易监管的共同国际标准,防止和消除常规武器非法贸易并防止转作他用。
2、全球军贸概况
2.1、军贸情况统计机构 SIPRI 及其统计指标
据 SIPRI 官网介绍,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创建于 1966 年,是一个独立的国际性的研究机构,其宗旨是对国际和平与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的国际冲突与协调活动展开独立研究,内容涉及军事武器的发展、军火交易和生产,以及裁军和非军事化等。SIPRI 以其对全球安全问题权威性的评估而享誉世界,它在关键问题上的报告分析具有重大影响。
SIPRI 对全球自 1950 年起的军贸金额情况进行了统计,由于全球军贸价格的不透明,SIPRI 并没有使用实际货币单位,而是使用了趋势指标值,即 TIV。TIV 是SIPRI 开发的用来衡量武器转移总体趋势的单位。TIV 基于一套已知单位生产成本的核心武器,将生产成本未知的武器与核心武器进行全面比较,以确定未知成本武器的转移值。该值不代表武器装备的实际销售价格,仅用来描述装备转移的总体趋势。不同国家之间、不同年份之间每单位 TIV 值对应实际美元金额可能显著不同,因此,在计算具体国别、具体年份的军贸实际美元金额时不能用 TIV 值直接换算。
根据新华网 2021 年 7 月报道,俄罗斯 2021 年军贸出口额预计超过 150 亿美元。
根据 SIPRI 数据,2021 年俄罗斯军贸出口额为 28.57 亿 TIV。按俄罗斯 2021 年军贸出口数据计算,1TIV≈5.3 美元;根据美国政府网站披露,美国 2021 年军贸出口额为 1382 亿美元。根据 SIPRI 数据,2021 年美国军贸出口额为 109.94 亿 TIV。
按美国 2021 年军贸出口数据计算,1TIV≈12.6 美元。以上计算结果说明,相同年度按不同国家军贸出口数据计算得出的 TIV 与美元换算值可能显著不同。
此外,根据美国政府网站披露,美国 2022 年军贸出口额为 2056 亿美元。根据 SIPRI数据,2022 年美国军贸出口额为 145.15 亿 TIV。按美国 2022 年军贸出口数据计算,1TIV≈14.2 美元(2021 年为 1TIV≈12.6 美元)。以上计算结果说明,相同国家按不同年份军贸出口数据计算得出的 TIV 与美元换算值也可能不同。
造成上述数据差异的原因是多样的,包括各国军贸活动及军贸产品价格透明度不高,各国对于军贸数据的统计口径、统计方法存在差异,各国财年时间跨度不同(如美国财年是以每自然年的 10 月为起止日期)等。
2.2、全球军贸额增长较为平稳,二战后主要有三次波动
根据 SIPRI 的统计数据,1950-2022 年,全球军费开支由 1950 亿美元(2021 年不变价格)上涨到 20313 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 3.31%;同期全球军贸额由 81 亿TIV 增长到 320 亿 TIV,复合增长率为 1.93%。自 1950 年以来全球军贸额主要经历了三次波动。
1)冷战前期(1950-1982 年):这一时期世界分为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东西方两大对抗阵营,美苏之间为维护各自的领先优势,大力开展军备竞赛,军贸额从 1950年的 81 亿 TIV 增长到 1982 年的 457 亿 TIV,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5.56%;2)冷战后期至 21 世纪初(1982-2002 年):随着美苏对抗力度的下降,尤其是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全球紧张局势迅速降温,国际军贸额随之下降,至 2002 年仅为 177 亿 TIV,仅占巅峰时期的 38.73%;3)重拾上升时期(2002 年至今):2001 年“9·11”恐怖袭击事件爆发后,世界各国加大了反恐力度,加之中东、北非、东北亚局势紧张,以及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经济高速增长后购买力增强,到 2016 年世界军贸总额恢复到 312 亿 TIV,基本达到冷战末期的水平。2022 年全球军贸额 320 亿 TIV,同比上涨 19.38%。
2.3、军贸出口格局稳定,行业集中度高
根据 SIPRI 的统计,世界主要军贸出口国以欧美国家为主,排名相对稳定。以五年为周期来看,2013-2017 年/2018-2022 年两个五年间,前五名依次为美国、俄罗斯、法国、中国、德国,排名没有发生变化。从前十名国家占比来看,军贸市场行业集中度很高:2013-2017 年,全球军贸出口额前十名国家总计占比 89.45%,其中美国和俄罗斯两国合计占比 55.60%;2018-2022 年全球军贸出口额前十国家总计占比为 90.66%,其中美国和俄罗斯两国合计占比 56.36%。
全球军贸出口国可以划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美国和俄罗斯,两国军工行业发展时间最长、装备水平最高,牢牢占据全球军贸出口额的前两位,合计占据全球超过一半的市场;第二梯队是德国、法国、中国和英国,这四个国家军工实力较强,均有一些明星武器装备;第三梯队是西班牙、乌克兰、意大利、以色列等国,相对前几名国家军工行业实力相对较弱,但在某些特定领域,仍保持自己的鲜明特色,在国际军贸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与 2013-2017 年相比,2018-2022 年全球主要军贸出口国的出口额波动较大,多个国家的出口额下降。中国的军贸出口额从 92 亿 TIV 下降到 71 亿 TIV,降幅达到22.67%,或与全球新冠疫情导致国际出行不便有关;俄罗斯军贸出口额从 323 亿TIV 下降至 224 亿 TIV,主要原因为美国制裁及俄乌冲突以来俄罗斯自身武器装备供应能力难以兼顾出口等。与此同时,法国、意大利、韩国等军贸出口额逆势上涨,其中军贸出口额涨幅最高的是韩国,从 19 亿 TIV 增加到 33 亿 TIV,涨幅高达 74.01%,韩国的快速崛起既得益于美国在军事领域的多年扶持,也得益于在全球主要军贸国家去工业化的同时韩国自身保持了较高的生产能力;美国的军贸出口额从 486 亿 TIV 增至 555 亿 TIV,增幅 14.16%。
2.4、军贸进口地区集中于亚太、中东
根据 SIPRI 的统计,全球军贸进口国以亚太、中东国家为主,这两个地区也是近年来政治局势较为紧张的地区。以五年周期来看,2013-2017 年,前五名依次为印度、沙特阿拉伯、埃及、中国、阿尔及利亚;2018-2022 年,前五名依次为印度、沙特阿拉伯、卡塔尔、澳大利亚、中国。2018-2022 年前五大军贸进口国中印度、沙特阿拉伯、中国三个国家与 2013-2017 年相同。
同样以 5 年周期来观察,与 2013-2017 年相比,2018-2022 年军贸进口额涨幅最高的是卡塔尔,从 2013-2017 年的 22 亿 TIV 增加到 89 亿 TIV,涨幅高达 311.06%;其次是日本,从 18 亿 TIV 增加到 49 亿 TIV,涨幅高达 171.05%。中国军贸进口额近五年呈现出下降趋势,从 2018 年的 21 亿 TIV 降至 2022 年的 8 亿 TIV,反映出国产武器装备快速发展并大量列装、装备国产化率快速提升。
2.5、各类武器占比稳定,舰船导弹提升
根据 SIPRI 的统计,近十年来全球军贸出口的武器类别格局相对稳定,飞行器和导弹类武器的出口占比小幅提升。飞行器始终是全球军贸产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占据 40%以上的份额,舰船、导弹、特种车辆和发动机紧随其后。
2.6、全球军工企业百强榜美国明显占优
根据 SIPRI 数据库,美国在全球军工企业百强榜中占有明显优势地位。按照军工产品销售额统计,2021 年全球军工企业前 100 名中美国企业有 40 名,中国、英国企业各有 8 名,俄罗斯企业有 6 名,法国企业有 5 名,德国、日本、韩国企业各有 4 名;前 20 名中美国企业有 8 名,中国企业有 7 名,法国 2 名,英国 1 名;前 5 名中全部为美国企业。
中国上榜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即便由于数据获取原因,SIPRI 在 2015 年才将中国企业包含进其百强军工企业榜单中,但在此后的 7 年时间内,中国企业一直占据该榜单前 20 名中的多席,排名多位于第 7~11 名。
美国上榜企业的军品收入占其总营业收入比例明显高于中国上榜企业。根据SIPRI统计数据,前 20 名中的美国企业军工销售占比均高于 50%,最高者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为 90%,最低者波音公司为 54%;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前 20 名中中国企业的军工产品销售额占比偏低,最高者航天科技公司为 44%,其余企业基本都低于30%。美国军工企业在军品领域的专注度更高,中国军工企业除研制生产军工产品外仍承担了占比不小的其他类型业务。
美国上榜企业的军品业务体量明显高于中国上榜企业。根据 SIPRI 统计数据,前20 名中的美国企业军品销售额多家高于 250 亿美元,第一名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高达 603.4 亿美元;而前 20 名中中国企业的军品业务体量主要集中于 140~220 亿美元,第一名兵器工业公司为 215.7 亿美元,仅为美国第一名的 35.75%。
近年来世界军工企业间发生多次合并。以美国为例,2018 年哈里斯公司与 L3 技术公司合并;2019 年雷神公司与联合技术公司合并。军工企业之间的合并有助于其巩固行业地位,提升产品综合能力,并在国际市场中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3、主要军贸出口国概况
3.1、美国
3.1.1、军贸出口遥遥领先,全球占据绝对优势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美国军工行业诞生于 19 世纪末,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发展壮大。二战结束后,美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强的军事大国之一,且二战结束至今军费支出仍长期保持增长。
根据 SIPRI 的统计,美国军费从 1950 年的 1681 亿美元(2021 不变价格,下同)增加到 2022 年的 8116 亿美元,复合增速达 2.21%。1950-2022 年,美国军费占GDP 比例均值约为 6.06%,最近 5 年保持在 3.50%左右。军费长期高额投入造就了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最强大的军工研发能力,武器装备水平处于世界绝对领先地位,并雄霸全球军贸市场。
美国军贸出口额常年占据世界第一,占世界军贸出口额的 30%以上。随着冷战结束,一直以来美苏并驾齐驱的发展态势戛然而止,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冷战结束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美国军贸出口额在全球军贸市场中占比超过一半,1990-1998 年年均军贸出口额达 127 亿 TIV;1998 年金融危机开始发酵,美国军贸出口额骤降,到 2000 年仅有 77 亿 TIV;进入 21 世纪,美国军贸出口额整体呈上升趋势,2022 年达到 145 亿 TIV。
2013-2017 年美国军贸出口额合计 486 亿 TIV,2018-2022 年美国军贸出口额合计555 亿 TIV,同比增长 14.16%。
3.1.2、军贸对象遍布全球,核心客户为日本、沙特等国家和地区
根据 SIPRI 数据,1950-2022 年间,美国共对全球 182 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了军火,并形成了以日本、沙特、韩国、德国、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为代表的核心客户群体,1950-2022 年间美国前 20 大核心军贸出口对象国和地区为美国军贸贡献的出口额占到美国军贸出口总额的 78.61%。
美国前 20 大军贸对象国和地区中既有日本、韩国、德国等在 1950 年后鲜有战事发生的和平国家和地区,也有沙特阿拉伯、以色列、土耳其、伊朗等在 1950 年后需要持续应对局部冲突的国家和地区。此种格局的形成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奠定了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受战后安排影响,日本、韩国等国的国防长期依赖于美,英国、加拿大等国作为美国的盟友也长期通过购买美国先进武器建设自身的国防事业;第二,美国在世界范围内长期介入领土争端、政权争夺、反恐等战事活动,为自己的武器出口创造机会。
3.1.3、地缘政治创造军售机会
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形成的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是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军售强国的重要前提。尽管近几十年来世界格局未发生剧烈变化,但仍应注意,几次地缘政治的深刻变化,尤其是美国通过局部战争参与的地缘政治变化影响了其军售格局。
1950 年以来,对美国军售影响较大的几次战争包括 1948~1982 年发生的 5 次中东战争、1961~1975 年发生的越南战争和 2015 年发生的新中东战争。在上述战争中,美国为以色列、越南、沙特等参战国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进而拉动了美国的军贸出口额。近年来,美国通过参与地缘政治扩充武器出口订单的做法持续演绎。根据新华网报道,除欧洲外,美国下一步或将继续以“大国战略威胁”、“化解地区危机”等为噱头,持续搅动亚太、中东等地区安全局势。其还将通过捆绑政治利益、打压竞争对手等方式,引诱甚至逼迫日本、韩国、沙特、以色列等地区盟友伙伴采购更多美制武器装备,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武器出口市场的垄断地位。
3.1.4、近 10 年间美国军售重点向亚太地区倾斜
根据 SIPRI 数据,2013-2022 年间,美国共对遍布全球的 124 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了军火。美国军贸出口对象按照十年出口总额可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美国传统盟国以及身处地区冲突且购买力强的中东国家,如澳大利亚、韩国、日本、沙特、阿联酋、伊拉克、土耳其等,十年出口额在 10 亿 TIV 以上;第二梯队是所处国际环境较好、购买力强但对武器装备需求有限、或是对武器装备需求旺盛但购买力有限的国家,如墨西哥、印度尼西亚、波兰、荷兰等,十年出口额在 1 亿 TIV到 10 亿 TIV 之间;第三梯队是购买力有限且对武器装备需求也有限的国家或地区,10 年出口额在 1 亿 TIV 以下。2013-2022 年,美国军贸前十大出口对象依次为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亚、日本、阿联酋、韩国、卡塔尔、英国、印度、科威特和以色列。
据新华网报道,2001 年“9·11”事件后,小布什政府认为中东地区存在的“民主赤字”是地区恐怖主义泛滥的主要根源,因此直接入侵伊拉克,推翻萨达姆政权,并维持 10 万人左右驻军规模,这一时期,中东地区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心之一。
2008 年奥巴马当选总统后,鉴于伊拉克与阿富汗战争带来的教训和美国实力、地位的下降,以及“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推出,美国进一步调整中东政策,在中东采取了很多减少战略投入的举措。近年来,美国全球战略再次调整,其在亚太地区开展以美日印澳“四国安全合作机制”为核心的多边军事合作,意图强化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遏制新兴国家崛起。
按照五年周期统计,美国军贸出口额前五名显示出向亚太地区倾斜的趋势。2013-2017 年,美国军贸出口前五为沙特阿拉伯、阿联酋、澳大利亚、中国台湾地区和伊拉克,反映出虽然美国 2008 年以后在中东地区战略投入减少,但其在中东地区仍有较高的影响力,依然向沙特等国输出了较高金额的武器装备;2018-2022 年,美国军贸出口前五中除原有的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亚外,新增日本、卡塔尔、韩国,反映出 2008 年以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及“强化亚太地区军事存在”战略影响愈发深化,其加大了向亚太区域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出口武器装备的力度。
--- 报告摘录结束 更多内容请阅读报告原文 ---
报告合集专题一览 X 由【报告派】定期整理更新
(特别说明:本文来源于公开资料,摘录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报告派
科技 / 电子 / 半导体 /
人工智能 | Ai产业 | Ai芯片 | 智能家居 | 智能音箱 | 智能语音 | 智能家电 | 智能照明 | 智能马桶 | 智能终端 | 智能门锁 | 智能手机 | 可穿戴设备 |半导体 | 芯片产业 | 第三代半导体 | 蓝牙 | 晶圆 | 功率半导体 | 5G | GA射频 | IGBT | SIC GA | SIC GAN | 分立器件 | 化合物 | 晶圆 | 封装封测 | 显示器 | LED | OLED | LED封装 | LED芯片 | LED照明 | 柔性折叠屏 | 电子元器件 | 光电子 | 消费电子 | 电子FPC | 电路板 | 集成电路 | 元宇宙 | 区块链 | NFT数字藏品 | 虚拟货币 | 比特币 | 数字货币 | 资产管理 | 保险行业 | 保险科技 | 财产保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