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排中的歌剧之王 ~ “罗西尼”牛排 The King of Opera of Beef ~ Beef Rossini(上)


常常看到一些菜品的名字耐人寻味,有的则是哗众取宠,就为了吸引食客的眼球。其实,这不只是咱们中国人才有的习惯,老外也不例外。2007年当时还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丽笙酒店做行政总厨的时候,在做安格斯牛肉的促销时,出了一款菜品,叫做“Angus Beef Tournedos Rossini”~中文全名可以叫做“罗西尼安格斯牛柳”。今天中国厨师尤其是西餐厨师的修养已经有很多人都知道这款菜品的名字了,而在十五年以前,国内厨师可是对这个名字非常陌生。声明一下,这款菜肴可不是本人的创造发明,也不是为了哗众取宠,只是想做一道高品质的菜品,让有钱人掏腰包的时候痛快点。

罗西尼牛排(Beef Rossini)这个名字,在法餐中可谓大名鼎鼎,是欧洲传统烹饪学校里专业厨师必修的菜品之一,其名气之大不亚于大名顶的惠灵顿牛排(Beef Wellington)、热月龙虾(Lobster Thermidor)等菜式,如同许多西餐名菜一样罗西尼牛排(Beef Rossini)在烹调中的概念,就像数学中的一个定式。菜品的组合中除了牛排外,主要的原料还需要有鹅肝(Foie Gras)、松露(Truffle)和面包(Bread),这几乎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只要一提到罗西尼牛排,一定会包括上述几样食材,不管他们是用什么形式呈现,始终是缺一不可的。至于这道菜名字的由来,很多人一下子会想到那款世界名表罗西尼(Rossini),那就恭喜您“答错了”。笔者为此查阅了许多资料,虽然始终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但将各种碎片化的信息拼合在一起之后进行推理,最终得出的结论都指向了一位欧洲音乐界大师级人物~19世纪意大利著名作曲家罗西尼。并非说是这款菜品是由他创作的,而是通过他的名气来反映出这道菜品的丰富内涵。

出生于意大利亚得里亚海海岸(Adriatic Coast)佩萨罗(Pasaro)小城的一个音乐家世家的乔瓦奇诺·安东尼奥·罗西尼(Gioachino Antonio Rossini 1792年2月29日~1868年11月13日)被誉为“歌剧之王”,他一生创作了39部歌剧以及包括大量宗教音乐(Sacred Music)和室内音乐(Chamber Music)在内的交响音乐,他最著名的作品包括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Il barbiere di Siviglia / The Barber of Seville)、《灰姑娘》(La Cenerentola)和《威廉·退尔》(Guillaume Tell)等等。如果说这道菜的取名是想借罗西尼(Rossini)美妙的音乐,而引起食客的欲望。用法餐中三种最顶级食材中的两种鹅肝和松露,来寓意着美妙的音乐,实在不为过,也足见其在创作者和食客心目中的地位。然而,还有些鲜为人知的背景,恐怕也是这道菜取名的原因。那就是乔瓦奇诺·安东尼奥·罗西尼(Gioachino Antonio Rossini)他本人的身世。

乔阿基诺·安东尼奥·罗西尼的父亲朱塞佩·罗西尼(Giuseppe Rossini)除了是著名的管乐演奏家(Horn Player)之外,同时还是屠宰场的巡视员(Inspector of Slaughterhouses),这个兼职跨界程度的有点大吧。而他那著名的歌剧演唱家的母亲安娜·罗西尼(Anna Rossini),则是一位面包师的女儿。在他年少的时候,父母就给了他很好的音乐熏陶和专业培训,他六岁时已经可以在其父亲的乐队里演奏三角乐器(Triangular Instrument)。

他的父亲是法国大革命的拥趸(dǔn),曾经因为欢迎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的军队进驻意大利北部,后来在1796年奥地利军队卷土重来的时候,被关进了监狱。这期间,年仅四岁的小罗西尼就暂时寄养在开面包店的外公外婆那里。因为这个“狗都嫌”的调皮年龄的他,让他的外祖父母实在是难以控制,他那作为罗马涅(Romagna)地区歌剧院首席歌唱家的母亲不得不将其带到了博洛尼亚(Bologna)自己的身边。在母亲有演出的时候,就将其交由开肉铺的朋友帮忙照管。即便是后来他的父亲重获自由,并经常会与他的母亲同台演出,年幼的小罗西尼还是要经常跟牛肉、猪肉打交道。在这段时间里,小罗西尼师从诺瓦拉(Novara)音乐家兼酒馆老板的普林内蒂(Prinetti)学习一种用两个手指弹奏音节的羽管键琴(Harpsichord)。从胚胎开始就被音乐围绕的小罗西尼,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为他将来成就为整个意大利乃至于欧洲近现代最著名的歌剧和音乐大师奠定了基础。

也许正是这些原因,最初发明这道菜的厨师,将他的身世和他的美妙音乐,凝聚在烹调中,形成了一道美妙绝伦的绝世佳肴。牛排代表了他成长环境中肉铺里的经历,面包则暗示他外祖父的身世,松露和鹅肝则是这位歌剧大师美妙音乐的化身。而更令世人鲜为人知的是,这位“歌剧之王”先生除了是顶级的斜杠音乐家之外,竟然还是一位美食家,用现在国人的话来讲就是跨界的“吃货”一枚,其对于松露的盛赞更是夹杂着深厚的专业色彩,“厨房中的莫扎特乐章”(Mozart in the Kitchen)为享受美食找到一个完美的诠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