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雄鹰展翅之亚平宁半岛战役——(21)阿尔科拉战役:战役打响

2021-04-09 18:18 作者:近卫掷弹骑兵官  | 我要投稿

 

      令人沮丧的第一天

        到了中午的时候,马塞纳师和奥热罗师正在沿着堤道向着各自的目标行进着,由于堤道仅仅只有11码宽,法军在这些堤坝上行进只能形成拥挤并且狭长的纵队。在对岸待在防御工事里的奥地利人的面前,完全就是活靶子,当法军在距离目标还有500码远的时候,就便进入了敌人炮火的射程,炮弹在拥挤的纵队的周围飞来飞去,每射中一发炮弹就会要掉几十个人的性命。

        在通往Belfiore di Porcile的路上,奥军方面只不过是普罗韦拉率领的三个线列步兵营以及附属的数门火炮(两个来自于耶拉奇克第53团,还有一个则属于科洛雷多第57团)尽管兵力远远不如法军,但是他们仍然建立了许多防御阵地,而且还利用了法军必须经过的狭窄道路对其造成了大规模的伤亡。

        为了挽救眼前的危险局势,马塞纳身先士卒率领他的步兵一头杀进了比昂德农场周围的奥军的第一道防线,并逐渐成功的将奥军逐步的逼退。到了午后,其部队中的老兵们几乎伤亡殆尽,但法军的官兵们还是设法把普罗韦拉的部队赶出了Belfiore di Porcile,但是帐打到这个份上,损失惨重的他们也没办法发起反击了,马塞纳只得退一步的在村庄里面建立起防线以应对奥军随时可能发起的反击。马塞纳的判断是准确的——到当天晚些时候,阿尔文齐已经派出了黑兴根亲王的6000人从卡尔蒂埃罗方面赶来增援普罗韦拉了。

        与此同时,在阿尔科拉方向,当奥热罗率领着自己的部队沿着西岸堤坝行进时,他们突然发现自己被发现几百码远开外的扫射所覆盖和压制了。在东岸堤坝的掩护下,布里吉多上校率领的三个边境轻步兵营和配属的六门三磅重的大炮发射出了毁灭性的侧射火力。在对手如此之强势的火力的压制之下,法军部队的士兵们只好退到被堤坝后方,他们唯一还击的方式就是爬到马路牙子上一边缓慢前进,一边开枪射击。

        沿着阿尔封河河畔堤坝向北看去,奥热罗将军率领的部队就挤在那一块地区。从这张照片中大家可以看到,堤坝上面所拥有的能用来当掩护的地方是是有多么的稀少。阿尔科拉镇位于1400码开外。把火枪和骑兵运到这条路上几乎是不可能的。左边的土地,虽然现在通过现代排水系统进行了大面积的耕种,但仍然是十分的泥泞。

        从奥热罗的角度看向西北,在靠近城镇的地方。在500码外的雾中依稀的可以看到阿尔科拉教堂与众不同的钟楼,不过根据在网上巡查照的资料,这座钟楼是在1957年经过重建的,所以说并不确定这里以前是个什么样子的,如果读者有任何相关的信息,我将不胜感激。也是经过一番重建的富有争议的大桥位于左边。奥军的轻步兵就部署在在阿尔封河对岸的堤坝旁,无论是火枪和火炮都可以直接由侧翼覆盖法军的部队和阵列。战役打响的时候就和照片里面显示的一样,在那三天里面,天气也是如此之阴沉。

        大约中午时分的时候,奥热罗麾下,在同为未来的帝国元帅,才在七天前的巴萨诺的战斗中受过伤的拉纳率领下之下,法军部队终于来到距离桥头不足200码的地方。就在这个时候,法军向着大桥发起了近乎绝望的冲锋时候。在奥地利人的猛烈火力中,奥热罗扛起大旗后,在大声怒吼中,率领着手下的掷弹兵发起了冲锋,然而前进了几步远,法军攻击纵队被对岸毁灭性的炮火击毁了,在密集的枪林弹雨中,没有一个法军士兵能够成功到达桥的西头,余下的幸存者们只好再次潜入掩体,值得一提的是,奥热罗本人奇迹般地在这次进攻中毫发无损。

        听闻攻击受阻的消息后,拿破仑亲自率领着部队前来增援,为了争取时间,拿破仑也直接抢走了一面旗子(并不是那些油画著作中所举起来的著名的三色旗,十分可能是意大利方面军的某只部队的军旗),效仿着勇敢但鲁莽的奥热罗向着大桥发起了冲锋。但是就像奥杰罗一样,他从未接近桥头过50码以内。他周围几乎所有人都已经倒下了(包括拉纳,他也再一次的中弹受伤了)拿破仑最后成功脱离了险境,但却又掉进了齐腰深的堤坝后面沼泽的淤泥中,幸好很快就被手下的军官给捞了出来,尽管法军的官兵们非常钦佩他个人勇敢的表现,但是他们同时也在担心自己失去赢得这场战争的唯一机会。因此,这位年轻的总司令受到了大家的严厉指责。

拿破仑身先士卒向阿尔科拉大桥发起冲锋

        霍勒斯·韦尔内(1825年)对波拿巴冲向阿科拉桥时的场景的另一种幻想描绘。尽管拿破仑身先士卒固然勇猛,但是世界上拿破仑和其他人在对面密集的枪林弹雨中都没有任何机会靠近那座大桥的木板。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画手很明显对于拿破仑那个时候所扛起的旗帜不明所以。

        那么拿破仑在阿尔科拉到底拿的是哪面旗,如果他没有三色旗或1804年的旗帜呢?下面是参加了阿尔科拉的法军所有部队的军旗。由于是拉纳率领着部队对大桥发动的第一次进攻,所以很可能是第4或第51营的军旗。

参加过阿尔科拉战役的法军所有部队的军旗概览

        法军在之后又尝试发起几次的冲锋突击,但是结果都是一般的血腥而有失败又,战斗打到最后,已经没有人敢离开掩体了。拿破仑终于意识到,这里并不是洛迪,他不可能再一次的复制那次胜利再度的拿下阿尔科拉。于是他飞奔回了龙科,结果刚好碰上沃布瓦麾下奉命前来增援的圭厄和他的部队。拿破仑见状,直接就命令圭厄顺流而下前往阿迪杰河下游的阿尔巴雷多,找到渡船进行渡河,再而从后方包抄以拿下阿尔科拉。遵循着上级的命令,圭厄率领着他的人们赶到指定目标后,紧接着找到渡船后可能只花了大约半个小时就到达了对岸,但是这还远远不够,但还需要让自己手下的2000人全部渡过河去。他们可能找到了一艘缆绳渡船。

        对岸差不多只有大约一百名奥地利乌兰骑兵,这些人与其说是在这里住房,不如说是在这里进行提前的侦查,再向奥军总司令部报告情况。一直到晚上(激烈的战斗已经在五点钟时结束了),圭厄的人才沿着阿尔封河一路走到了阿尔科拉附近。晚上七点钟左右,他们发现自己已经抵达了村子的郊区,但是没有没有听到枪炮声。见此情形,为了保险起见,圭厄最后选择了退回对岸。

        在一天的令人感到憋屈的战斗结束之后,拿破仑意识到就算率领着自己的部队熬夜进攻,也不可能拿下自己的目标。于是他命令自己的部队立刻撤过了阿迪杰河返回了龙科。在大桥附近只留下了马塞纳麾下的一个半旅,以保卫此地的桥头堡。说到这里,为什么他不让圭厄继续率领部队留守在阿尔巴雷多和那里的渡河点就是另一个谜团了。但是在那天晚上的时候,除了刚刚提到的留在桥头堡附近的部队之外,所有人都在龙科周围扎营休息,以为第二天的战斗养精蓄锐。

        与此同时,阿尔文齐也已经清楚的意识到了自己处境的危险,在迅速的对维罗纳进行撤围后,他迅速的就命令了自己的后勤运输部队返回了维琴察。就在这个时候,米特罗夫斯基终于率领着他的9000人现身,并且已经开拔到了阿尔科拉附近,以加强阿尔封河沿岸的防御。普罗韦拉则是在15日收复了失守的阵地,并且在之后他就将部队调回了比昂德农场后方原来的纵深防御阵地。霍恩佐伦的部队也在收拾完了行装,离开维罗纳附近后就返回了卡尔蒂埃罗。

        战头居然进行到了这个阶段的话,也就说明拿破仑的作战计划已经完全的完全失败了。敌人对于他的底细可以说是一清二楚。

        和第一天基本上是一个步子的第二天

        一些军事历史学家批评拿破仑在第二天的战斗中,只不过是在重复第一天的策略,貌似他已经无计可施了。而其他人,比如说大卫·钱德勒和约翰·埃尔廷则是认为,在这一场长时间的消耗战中,拿破仑使用凌厉的进攻使得阿尔文齐胆怯,继而迫使奥军只好放弃为曼图亚要塞解围。

        于是乎,在第二天早上的时候,拿破仑便命令奥热罗和马塞纳去按照第一天各自走的原路率领着部队发起了进攻,也就是阿尔科拉和Belfiore。然而,就在他们各自率领着部队走上堤道的途中,却是突然各自迎头撞上了从另一条路过来的奥军,而敌人的目标是摧毁龙科的法军桥头堡。在两位优秀的将军的率领下,这两只法军部队都全部成功的打退了对手(普罗韦拉穿过Belfiore,而米特罗夫斯基则是穿过阿而科拉大桥)。

        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和前天基本上可以说是照着葫芦画瓢,马塞纳和奥热罗都没有办法再向前哪怕走一步远了,法军的将士们花了一天中的不少的时间一天,尝试的各种方法,想要通过那座恼人的桥继而度过阿尔封河,但是他们除了付出更多的人员伤我的代价之外,可以说是徒劳无功。在下午剩下的时间里面,双方就是在隔着堤坝使用着枪炮,不停的激烈的对射。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法军遭受了比敌人更加惨烈的伤亡。

        但是对于法军来说,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是在经过了两天战斗之后,奥军的指挥官阿尔文齐依旧没有得到任何关于达维多维奇将军率领的部队的消息,他认为没有了策应部队的自己已经没有了足够对维罗纳发起进攻的的把握,所以开始认为他应该率领部队撤退,重新集结后再一次的发动攻势。霍恩佐伦他们的部队已经穿越了卡尔蒂埃罗,开始在Villa Nova附近的渡口穿越阿尔封河。在Belfiore的普罗韦拉现在则是在担任着奥军大部队的后卫。

       所以,第二天的战斗中虽然说双方死伤的更多的人员,但是对于战役的进展来说却没有任何的帮助……

        第三天——最后一天

        16日晚上的时候,连续两天进攻都没有任何结果的情况下,拿破仑只好让麾下的部队撤回阿迪杰河的右岸,于龙科附近扎营。这个时候又上演了前一天的戏码:

        奥军又一次的派出了部队,紧随在撤退的法军大部队的身后,对在桥头堡值班的半旅发起了突袭。拿破仑意识到,第二天的时候,他必须尝试一些改变,才可以取得新的突破。在过去的两天里,他把自己困在阿尔封河对岸的沼泽里,看起来是完全取得不了任何进展的。

        也就是在前一天的时候,拿破仑命令法军总工程师安德烈奥西在阿迪杰河和阿尔封河交汇处的北岸进行了勘察,之后便开始率领他的部下打造出一座横跨小河河口的桥。在16到17日的夜晚,法国工兵们终于在阿尔封河上打造出了一座木制浮桥,而圭厄将军率领的人这个时候也已经偷偷地穿过了阿迪杰河,回到了阿尔巴雷多,以免他们受到东岸奥军的骚扰或者是偷袭。值得注意的是,奥军方面的米特罗夫斯基将军没有想过要占领阿尔巴雷多或者是监察阿尔封河河畔的这一部分。他把手下的11000人全都集中的布置在了北部,集中在阿尔科拉附近。事实证明这是一个严重的疏忽。

        就在那天晚上,拿破仑率领的主力军也得到了从詹宁斯将军那里到来了两个半旅的增援,他们离开了24英里外曼图亚的封锁包围圈。除此之外,拿破仑还派维亚尔将军前往了下游方向,大约10英里开外的莱戈亚诺,这支部队还包括有从守卫阿迪杰河大桥桥头堡的部队那里抽调的一个营。到了早上,拿破仑的力量已经达到了近20000人,这样一来的话,法军部队的力量在总体上已经与阿尔文齐部署在对面的奥军差不多势均力敌,而且在对阵米特罗夫斯基的阿尔科拉的守备部队的力量的时候,还拥有着巨大的人数优势。

        然而,正所谓“祸兮福所倚”——

        就在同一天早上的时候发生了一个小麻烦。在龙科,一艘用来支撑浮桥的船发生了松动,修理期间的几个小时中浮桥都不能使用。与此同时,米特罗夫斯基和普罗韦拉都再次对法军的桥头堡发动了进攻,孤立在北边的半旅焦急地拖延了几个小时。幸运的是,狭窄的堤道无论是对于法官还是对于奥地利人来说,同样的十分不方便实用,所以说对于极少数的法军来说,他们无法形成绝对性的压倒性优势。在这一次的战斗中,拿破仑麾下的火炮在战斗中第1次发挥了用武之地。18日,他们从南岸对米特罗夫斯基和普罗韦拉的进攻纵队进行了一番狂轰乱炸。

17日战场上的局势

        到了九点钟左右,大桥终于修好,马塞纳的部队是作为先锋第1个穿过大桥。有只部队向左翼移动,把普罗维拉逼的只好向比昂德农场和贝尔菲奥雷撤退。罗伯特将军率领下的,新抵达的第75半旅也把米特洛夫斯基的部队一路打退回了阿尔科拉大桥的对岸。第三只部队,也就是第32半旅则是躲进了龙科阿尔科拉堤道旁边的柳树林里《见上图》。

        除了上述这些行动,奥热罗这个时候也把自己的后续部队移军到了阿迪杰河河畔,沿着北岸开始渡过阿尔封河上的新建大桥。虽然法军的工兵已经提前在沼泽地上建造了临时木板路,但奥热罗的12000名步兵却依旧进展缓慢。拿破仑还从其队伍里面抽调了人马和除了圭厄的部队一起前往了阿尔巴雷多渡口。上文中已经讲述过了,奥军没有在那里或者是法军搭建起的阿尔封河的新桥附近布置什么部队。

        马塞纳率领的部队接近阿尔科拉大桥时,急不可耐的米特罗夫斯基却是放弃了自己坚不可摧的防线,越过滴道河大桥对法军展开了反击,在奥军的攻势面前,法军转身就逃跑了,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其实是法军的一个圈套,马塞纳的另一个半旅已经在那里等待多时了(见上图)。在这里,米特罗夫斯基的部队发现自己受到了法军三面的攻击和挤压。奥军只好仓皇向后撤退,在此过程中伤亡惨重撤退。而马塞纳紧跟其后,根本就没有给他们任何喘息的时间有。这一次,当法军的追击部队到达之前无法通行的阿尔科拉桥时,他们却是直接蜂拥而上,顺势就直接占领了阿尔科拉镇。

        与此差不多同一时刻,奥热罗也成功的让他麾下差不多一半的人手渡过了新桥,但他发现自己面对的是的四个奥军步兵营,他们的火炮就部署在北边。而且法军很难在沼泽地形成自己的攻击纵队。在压力下,拿破仑在经过思考之后,很快就有了一个主意。

        他派了由二十多名“向导队”骑兵组成的小分队(也就是日后法兰西第一帝国近卫骑兵)立即前往下游的阿尔巴雷多,在穿过阿迪杰河后,在奥地利军的后方不断的移动,同时也需要大造声势,比如说大吵大闹,吹响号角,仿佛整个骑兵师这个时候都已经包抄到了敌人的后方。这是一次心理战,而且法军这只小分队把这个把戏演得很漂亮,奥地利人以为他们被包围了,然后就赶紧撤退了。

       阿尔维尼茨的人在后撤之后,重新聚集在了一条从阿科拉向西南延伸的临时新战线上,但是到了下午三点钟时,奥热罗麾下的部队已经在阿尔封河的东岸集结了起来,就连莱格亚诺方面的部队也赶过来和他们会合了。马塞纳的部队现在正从西边蜂拥而至,穿过那座现在还没有设防的桥。面对敌人源源不断的敌人,阿尔文齐元帅最后选择召集部队,开始向后方撤退,他们的目的地是撤退到圣博尼乔和San Stefano之间,然后再形成一条新的防线,在奥军防线的西北方向大约2.5英里处。法军也在阿科拉镇以北形成了一条平行的战线。但到了这个时候,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经过一天的战斗之后,双方也已经精疲力尽,所以双方都选择停战,然后开始生火做饭。

        这样一来,三天的战斗终于宣告结束了。

雄鹰展翅之亚平宁半岛战役——(21)阿尔科拉战役:战役打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