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13国考「常识判断-法经军农」难题解析

2018-11-03 09:42 作者:最后的遥远  | 我要投稿

全文字数|5.4千
阅读时间|17分钟
图片来源|网络

1.三个基本的「经济金融」名词

2.理解「再」的含义

3.非常隐蔽冷门的知识点

4.找到错误的描述对象

5.需要引起重视的《物权法》

6.国考中的「雨热同期」

「常识判断」共分为「初中综合」「法经军农」和「时政要闻」三部分,其中「法经军农」的题目和「法律法规、经济金融、军事农业」的知识有关,本文即为2013国考「常识判断-法经军农」正确率≤60%的难题解析。

一、三个基本的「经济金融」名词

【2013国考第4题】下列经济指标与衡量对象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赤字率──财政风险
(B)恩格尔系数──收入分配差距
(C)基尼系数──居民生活水平
(D)生产者物价指数──货币供应量

下列经济指标与衡量对象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赤字率──财政风险
(B)恩格尔系数──收入分配差距
(C)基尼系数──居民生活水平
(D)生产者物价指数──货币供应量

正确率60%,易错项C

本题属于「经济金融」类题目中难度相对较低的,因为ABC选项中的经济名词非常常见。

A「赤字率」即「赤字的比例」。

「赤字」专业的解释为「支出大于收入的超出数额,入账时用红笔写,故名赤字」,通俗的解释为「亏钱」。「赤字率」即为「亏钱占总共有的钱的比例」,亏钱比例越高,自然财政风险越大,因此A的描述正确。

根据我国《预算法》明确规定,地方财政上不设立赤字,故此通常所称的财政赤字,即是中央财政赤字。当然在考场上不需要想到这么深,只要大致理解该词和财政风险有关即可。

BC对应的描述恰好相反。

B「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

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也就是说,「恩格尔系数」和居民生活水平有关。

C「基尼系数」是一个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的计算过程较为复杂,大家可以将其简单理解为一个0-1之间的数字。

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基尼系数也越小,基尼系数为0,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基尼系数系数为1,意味着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

因此BC的描述相反,两者都是错误的。

D「生产者物价指数」是一个比较冷门的、专业的经济学名词。

该指数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由于该名词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少见,因此大部分考生对其不是很熟悉,不过可以通过汉字含义来进行推测。

分析可发现,「生产者」即「生产产品的人/企业」,「物价」即「物品的价格」,因此该词一定和「生产出来的产品的价格」有关系,跟「货币供应量」这个词的中文含义差距较大,因此D大概率错误。

本题为「选是题」,因此在已知BC一定错误,D大概率错误的情况下,通过排除法也可确定A正确。

本题ABC可以说是公考中和「经济金融」有关的最基本的知识点,一定要认真复习。

注意本题D选项可通过汉字含义来解析,要学会这种技巧。

二、理解「再」的含义

【2013国考第5题】下列不属于收入再分配手段的是:
(A)最低工资保障
(B)最低生活保障
(C)税收
(D)社会保险

下列不属于收入再分配手段的是:
(A)最低工资保障
(B)最低生活保障
(C)税收
(D)社会保险

正确率38%,易错项C

本题考点较为专业,考生需要通过理解题干表述的含义来确定正确答案。

所谓「再分配」,必然和「第一次分配(初分配)」有对应关系。即「分配完了一次后,再分配一次(或者多次)」。根据这一概念,解析4个选项的含义。

A「最低工资保障」指的是「工资有一个最低标准,任何工作给的工资不能低于这个标准」。众所周知,工资是直接拿到手的,没有「再一次调节」的过程,因此A不属于「再分配」,符合题意,正确。

B「最低生活保障」从词意上就能够看出,这个保障不是企业(用工者、雇佣者)发的,而是国家、政府发给生活水平低于某个标准的人口(家庭)的。

事实上,最低生活保障和一个词密切相关,那就是「贫困线」。国家和政府会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政府公告的最低生活标准的人口给予一定现金资助,以保证该家庭成员基本生活所需的社会保障制度,而这个标准,即「最低生活保障线」也就是「贫困线」。

因此B中描述的情况为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对低收入人口的资助保障,不是直接挣到的收入,属于再分配手段。

C「税收」是本题的易错项。有的小伙伴可能不太理解这个词的含义,误以为「税收」只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方式,和「分配」无关,实际不是的。

「让富人多交税、穷人少交税或不交税」是税收的基本原则之一,而有税收的前提是有收入。因此「税收」是针对收入的再分配,C描述正确。

D「社会保险」显然正确。大部分小伙伴都即将毕业或者刚毕业,对「五险一金」这个概念是再熟悉不过了。而「五险」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在收入中扣除相应比例,这就是「再分配」。

综合考虑,本题A选项符合要求,应选。

C选项易错的原因可能是大家太熟悉了,看到「税收」二字会在下意识里冒出「政府收税,这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的想法,从而忽视了其「再分配」的属性。

本题虽然是「选非题」,但难度较高,因为每个选项都需要仔细分析。

三、非常隐蔽冷门的知识点

【2013国考第7题】某县开展行政执法大检查:①某食品厂生产腐竹时非法添加硼砂被当场查获,县工商局以证据确凿为由吊销该厂营业执照,不再另行举行听证会;②县矿业公司将含镉的工业废渣倾倒入河,造成河水镉浓度超标,县环保局、县水利局分别决定对其罚款10万元和5万元;③县卫生局接到群众举报某火锅店使用过期牛油,遂派一工作人员前往检查,对牛油进行查封、送检。
上述县直单位做法妥当的是:
(A)县工商局
(B)县环保局
(C)县水利局
(D)县卫生局

上述县直单位做法妥当的是:
(A)县工商局
(B)县环保局
(C)县水利局
(D)县卫生局

正确率32%,易错项D

本题考察的法条非常冷门,单靠记忆是不可能复习的面面俱到的。这种题型目前已经比较少见了,即使出现,也会留下很明显的突破口供考生来解析。

根据常理来分析三种情况:

①某食品厂生产腐竹时非法添加硼砂被当场查获,县工商局以证据确凿为由吊销该厂营业执照,不再另行举行听证会。

这句话显然有问题,问题就在于「证据确凿」上面。如果该食品厂对此事件的处罚心服口服,那倒问题不大,但如果不服呢?

比如,食品厂认为自己的硼砂另有他用,或者当时硼砂虽然在现场,但加入生产线的不是硼砂,质疑县工商局的做法,难道就不给企业一个申辩的渠道吗?虽然考生可能不太确定「听证会」这个渠道是否合适,但①中的描述显得过于绝对了,因此「县工商局」的做法大概率错误。

②县矿业公司将含镉的工业废渣倾倒入河,造成河水镉浓度超标,县环保局、县水利局分别决定对其罚款10万元和5万元。

这句话是本题的难点,但大家要注意,公务员考试中的法律类题目一般不会在钱的金额上做文章,因此可以不必太在意「10万」和「5万」,主要看两个政府部分的做法是否正确。

通过常识推断可知,「水利局」的主要工作应当和「水利」有关,例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等,而②中企业的做法导致了水污染,并没有导致大堤决堤或者水利工程受损,因此对于该公司的行为,应当由环保局而不是水利局来处罚。

因此,「县环保局」的做法可能正确的概率较高,「县水利局」的做法错误。

③县卫生局接到群众举报某火锅店使用过期牛油,遂派一工作人员前往检查,对牛油进行查封、送检。

③对应的D选项是本题的易错项。这个错误点较为隐蔽,主要对应的是「双人执法」。目前,我国和全世界的政府在对企业(店铺)执法时通常都要求至少双人执法,尤其是涉及检查、取样、处罚等行为时,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公正性,防止作假包庇现象。

综合考虑,本题B选项正确。

这道题考察的点非常隐蔽,尤其是D选项的错误很难识别。近年来此类题目已经基本没有了。

四、找到错误的描述对象

【2013国考第8题】下列法律现象与概念对应错误的是:
(A)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自由裁量权
(B)载于简牍谓之书,合而验之谓之契──合同
(C)一兔走,百人追之;积兔于市,过而不顾──物权
(D)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疑罪从无

下列法律现象与概念对应错误的是:
(A)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自由裁量权
(B)载于简牍谓之书,合而验之谓之契──合同
(C)一兔走,百人追之;积兔于市,过而不顾──物权
(D)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疑罪从无

正确率32%,易错项C

「法谚(法律现象)」类题目基本每年国考都会有,此类题难度也比较高,几乎没有正确率高于50%的时候。对于这种题目,大家一定要增强自己的阅读面,多学习一下古今中外和法律有关的名人名言,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本题为「选非题」,大家看到题干的第一时间就要想到这一点,从而将解题重点放在「寻找明显错误的选项」上面。

分析4个选项:

A「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自由裁量权」的对应明显错误。

「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涉及儒家道德观的根本,关于这一点可以写一个博士论文了,在此不予展开,只要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即可,那就是:

春秋时期审案子,是论「心」来定罪的。

此处的「心」指的是案件涉及的犯罪嫌疑人的内心,即犯案动机。当然,即使不清楚该字的含义,也可以发现,这个「心」指的是受审人(犯罪嫌疑人)而不是审案人,而「自由裁量权」是针对审案人(法官)赋予的权利,因此A的对应是错误的,符合题意,应选。

B「载于简牍谓之书,合而验之谓之契──合同」显然正确。

B为「书契」,这句话的意思为「记载在竹简木片上的是书,它有两部分,双方检验时,两部分能够合起来对应称为契」。即使不清楚其具体含义,也可以通过「合而验之」等描述确定前后对应是正确的。

C「一兔走,百人追之;积兔于市,过而不顾──物权」是本题的易错项。该选项一定要先翻译,其含义为:

(野外)一只兔子跑过去,上百人去追它;市场上的兔子堆积在一起,行人们经过而不去看。

从法律的角度解读,野外的兔子是无主物,而市场上的兔子肯定有贩卖者,属于有主物,因此这句话是通过两者的对比来强调物权的重要性。当然,在中国古代还没有明显的「物权」这一概念,但表达的含义是类似的。

D「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疑罪从无」对应正确。

虽然这句话中「宁失不经」中的「不经」较难理解,但「罪疑惟轻」和「与其杀不辜,宁……」的表述已经明确说明了「判定罪过要取轻,要谨慎,不能滥杀无辜」的思想,符合「疑罪从无」的描述,对应正确。

综合考虑,本题只有A选项描述错误,符合题意。

对于此类题目,可以通过理解文字大致含义的方法,帮助自己更准确地做出题目。

A选项中,即使不了解「心」的含义,也可以通过描述对象断定其对应错误。

五、需要引起重视的《物权法》

【2013国考第9题】下列做法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是:
(A)某公立大学以其教学大楼产权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
(B)某乡镇企业以所属土地所有权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
(C)某农民以所属宅基地的使用权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
(D)某国有企业以所属土地使用权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

下列做法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是:
(A)某公立大学以其教学大楼产权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
(B)某乡镇企业以所属土地所有权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
(C)某农民以所属宅基地的使用权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
(D)某国有企业以所属土地使用权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

正确率30%,易错项C

本题难度非常高,原因是它的考查点非常专业,涉及《物权法》中「不得作为抵押的财产」的相关规定。

非法律专业的考生一般是复习不到这个点的,因此要通过常理分析推断来解析。

A「某公立大学以其教学大楼产权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显然错误,公立大学的教学楼明显属于公益财产,另外大家从新闻上可能也到过很多大学欠下了巨额债务,但从没听说过哪家大学因为欠债而被银行没收了抵押的财产,更不用提「教学大楼」了,因此A的描述显然错误。

B「某乡镇企业以所属土地所有权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描述是错误的。我国的土地所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土地所有权是不能被抵押的,因此B选项错误。

C「某农民以所属宅基地的使用权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是本题的易错项。

宅基地的所有权属于农村农民集体成员所有,这个知识点对于城市考生来说比较陌生,但对于农村考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因此C的描述是错误的。

C也可以通过推理解析。「宅基地」顾名思义,是家庭建设住宅的基地,如果允许抵押,那么它的用途很可能就发生了改变,因此它是不能抵押的。

D「某国有企业以所属土地使用权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符合法律规定,正确。

D需要注意的是选项没有强调该土地的特殊性,也就是说这个国有企业的土地使用权是可以抵押的。D中的「土地使用权」可以和B「土地所有权」、C「宅基地使用权」对比学习。

城市的考生可以适当学习一下农业、农村方面的知识。

《物权法》虽然比较冷门,但近年来考察的越来越多,需要引起关注。

六、国考中的「雨热同期」

【2013国考第20题】下列谚语与农业生产经验不符的是:
(A)人在屋里热得跳,稻在田里哈哈笑
(B)麦苗盖上雪花被,来年枕着馍馍睡
(C)立秋无雨样样有,立秋有雨收半秋
(D)下秧太冷怕烂秧,小秧出水怕青霜

下列谚语与农业生产经验不符的是:
(A)人在屋里热得跳,稻在田里哈哈笑
(B)麦苗盖上雪花被,来年枕着馍馍睡
(C)立秋无雨样样有,立秋有雨收半秋
(D)下秧太冷怕烂秧,小秧出水怕青霜

正确率43%,易错项A

本题考察的是农业谚语,由于很多考生不太熟悉农业生产的规律,因此这道题错误率较高。

A「人在屋里热得跳,稻在田里哈哈笑」是本题易错项。

A描述的是我国东部的「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色,即「雨热同期」。A易错的原因是很多考生认为「水稻的良好生长需要水」,实际上「水(雨)」「热」是都需要的,这就是「雨热同期」的含义。

B「麦苗盖上雪花被,来年枕着馍馍睡」可一眼确定正确,该选项的含义和「瑞雪兆丰年」相同。

C「立秋无雨样样有,立秋有雨收半秋」描述错误。

立秋和丰收的关系乍一看难以掌握,但大家仔细思考可知,「立秋」的时间是8月上旬,这时候暑假才刚过一半,气候依然是非常炎热的。根据「雨热同期」的需求,这个时间多下雨对农作物的丰收非常有利,因此「无雨样样有」的描述是错误的。

D「下秧太冷怕烂秧,小秧出水怕青霜」正确。太低的气温不利植物的生长,「下秧」的时候如果太冷,秧苗可能直接被冻烂;「青霜」说明有霜,气温很低,刚出水小秧可能会被冻死。

综合考虑,本题只有C选项的描述是错误的,应选。

本题属于选非题,因此即使不确定A是否正确,或者感觉A的描述有疑问,也不要急着去选,要优先找到描述一定错误的。

C选项可结合立秋的阳历时间来思考。

2013国考「常识判断-法经军农」难题解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