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复读过的年轻人
我打高四走过
周一在优衣库买衣服,出了商场后,就想随便走走撒散心,毫无察觉的走到高四复读的高中门口,校园里灯火通明的教学楼。我坐在路边的石凳上,看过去,都是10年前自己19岁时的样子。当年那不见天日、黑暗至极、生不如死的高四,10年后看来,觉得亲切怀念有希望。只是,我会问自己,是10年前的此时更痛苦还是10年后的现在更痛苦?
坦白的说,是高四更痛苦。当年达到一本分数线,因为志愿报高了,与中国政法错失8分的我,又不愿将就去西北政法就读,反复做思想斗争后,2009年的8月,我进入了复习班,开始一场自己与自己的较量。高四压力是全方位的,不仅是学习上、精神上,更多的还有身体上,但所有的这些压力都是自己的内心带来的。我现在都清晰的记得,我在高四时的心态变化:入学时全校前几名,我斗志昂扬,春节前得了甲型流感请假一周多,成绩明显下滑,春节后数学题总是做不对的我焦躁,周围入学时成绩不好的同学成绩相继都好过我,而在高考前的一周,我发烧、耳鸣。还好,我都挺住了,虽然只比前一年提高了4分,但至少去了自己理想的大学。现在想起那段孤注一掷、咬着牙去赌一把的高四时光,说实话,心里都有点后怕。高四到底带给我什么?
1、提升了我对痛苦的忍耐力。明明知道高三时光像地狱般淬炼痛苦,依旧敢于再读一次魔鬼般高四的,都是自己的英雄。在刚刚成年的关口,就碰到人生的第一大考,周围大多数同学都去大学开始新的生活了,而我还要再去历一次劫。刷了十几遍的高考真题,记了几十本的学习笔记,晚上12点睡早上6点就起的作息,考试成绩下降的压力,还有“万一考的还不如应届时候”的恐慌。所有的所有,都充斥在高四的三百多天里,逃不开也躲不掉。只要度过这段时光,渡过这段痛苦,在经历过高四的洗礼后,之后的很多考试都像小巫见了大巫一样。比如考研比如考公比如考司考。高考在当时总是被冠以一考定终生的称号,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战场,以后的考研、考公,都不会比那时参加的人更多、影响更深远了。
2、告诉我不要将就。当时看不上的大学,将就着就读四年,那四年里少不了怨气和不满,会想“我当时要是复读了,也能考上985”,不想忍受高四的黑暗时光,就得接受本科学校不称心如意的现实。在我周围滑档去了一B的同学要比上高四的同学多很多,是的,很多同学会将就,但我不愿意。后来一次和单位的同事爬山,在山腰离顶峰还有三分之一的路程的时候,有三名同事累了不想再爬了,打算下山,只有我和一名同事决定坚持爬到山顶。仔细一想才发现,那三名要下山的同事都是高考滑档的,而我俩都是上过高四的女子。我常说自己是一个蒸不烂,煮不热,锤不扁的铜豌豆。善于虐自己和自己死磕到底。
3、让我知道敢赌不怕输。当时复读时,家里开过一次家庭会议,“如果高四考的成绩不如高三,你也不要哭鼻子”“你要做好高四考完有可能还去不了西北政法的可能”“高四一年有太多不可预测的事情发生,你要记得不要后悔”,家里大人们把复习后最坏的可能都告诉我,可我不怕,不怕最后考的比高三时还差,不怕受苦受累受折磨,我知道,如果不去读高四,我只能去西北政法读四年书,如果读了高四,至少有读上比它更好的大学的可能性,为了那哪怕1%的可能性,我就去当个赌徒,拿青春去赌明天。时至今日,看到高四时我写的日记,我还是会被当时自己的大无畏、勇敢、自信感动到。不去想输赢,只好好复习。
作为一名经历过高四、考研二战上岸的女战士,在后来的考公考司考中也曾面对过重重的压力,国考笔试的前一天,我在天津电视台参加面试,面完了在回学校的公交车上接着认真复习,行测考完的上午我坐在马路牙子上背申论的热点;决定考司考时,距离考试只有80多天,对于一个工作党来说保证700小时以上的复习时间基本是不可能事件,可我选择去考,去做,去赌一把给自己一个可能性,然后起早贪黑、在台灯下学习听课成了那段生活里常态。
我不知道,我这样是执着还是执念,也不知道又顽固又倔强不肯放过自己是件好事还是坏事。但,我只是不想做让自己后悔的事,不想说出那句“我当时要是…,肯定会…结局会不同”的话语。
诚然与那些一帆风顺的同学相比,我走过太多的弯路,绕了太远的路,受了更多的苦,可那又怎样,这是我选择的不可复制的人生道路。我乐意呀!
你看,19岁时的自己都那么勇敢坚强,29岁的自己要快点振作起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