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芽之旅》个人感
有的时候印象真的是一个很强力的东西,或者换专业一点的话说,期待视野的确对于作品的欣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
如果我什么都不知道,只在以前看过《你的名字》,大概昨天进电影院的时候会是雀跃的、期盼的,观影过程中会是沉浸的、惊叹的,出场回家会是感慨的、回味的。“厉害”将是贯穿我整个观影过程的主要感想——当然,是那种“不明觉厉”的“厉”。
只可惜有时见得多了,反倒好像成了坏事。我在对待诚哥电影的态度上再也无法像一个完全的纯休闲型观赏者,我开始综合各个角度,考虑各种因素,全方位地评价这部作品,也就有了这样的文字。
上面的其实都是废话,我只是单纯觉得开门见山多少有些不自然而已,下面切入主题吧。
总的来说我认为《铃芽之旅》是失败的(除了商业意义),我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论述我的观点:电影讲了什么,以及,怎么讲的。
先说我认为问题最大的点,也就是本作的叙事手法——实在是太朴素了,朴素到我除了朴素这个词之外都想不出任何其他的形容——毫不拐弯,从头到尾的平铺直叙,甚至连一个悬念都不愿意设置。这样的直白让人在观看过程中很难保持注意力的集中。我想这也给演出团队带来很大的难题:“我们究竟要怎么做才能吸引到观众的注意力?哦!我们还有王牌,而且还有两张(音乐、美术)”。至于该有的演出技巧,在如此“朴素”的剧本面前,也应该很难发挥出该有的作用了。全剧除了经典的360度环绕镜头外,再无一个镜头能够使我有更特殊的印象,大抵就是这个原因吧。
其次——是的,虽然这部分内容比较多,但负面影响比较大的我认为毫无疑问是叙事——这部片子到底想说什么,观众看不出来。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个是想表达的内容太多;另一个是中心不突出,抓不到重点。
一开始的部分,提到了废墟,我猜大概与地方的没落有一定关系。果然,关门时闪现的土地承载的记忆(实话讲这部分做得真的蛮不错的)的确印证了这一点,然后就没有了。是的,全片也就只有关门时的flashback会告诉我们本作的人文关怀包含了对于地区衰落的感慨,而剩余的时长中,再无关于这一点的任何只言片语的展开。
而后的部分,铃芽开始的旅程,遇到了一些帮助她的人,我又想这里可能会有人与人之间的羁绊的描写。毕竟每到一处,所遇之人皆是机缘巧合,又都给予了她确实的帮助,这真是再明显不过了。可惜很遗憾,各个小节真到了关门时还是一人一凳,各位NPC除了提供了精神上的远程支持,便没有了其他的消息。本来片中还有个细节,经过爱媛时拿了身衣服,经过神户又拿了顶帽子,会不会最后是一幅身着百家衣大战灾厄之门的场景,这样又有呼应又比较燃,显得所有角色都很有参与感——想多了,没有,甚至在中场特意把衣服换回去,她真的……姨妈角色也是同理,我甚至怀疑她这个角色是否真的有存在的必要……
其实前两部作品也没有所谓“明确的主旨”,硬要说的话就是“BMG,两个人一起做了某件事情,同时获得了彼此之间紧密的联系”。但如果把它套到这部作品中来,就会发现由于某些情节因素的设计,草太更像是全程被关照的一方而没有什么像样的反馈,这导致二人羁绊的加深有些强行,好像只要一起度过了一段时间、完成了某些任务目标后好感值必定上升似的,一些表现感情加深的略微亲昵的场景,也显得生硬和不自然。更何况,对于这个主旨,还有那个更具破坏性的存在——大臣。关于大臣这个角色,在我看来,其产生和最终的处分直接将故事发生的缘由置于了普世价值观的对立面,更是相当于直接告诉观众:铃芽的旅程本身,就是一次差点把几百万人的生命白搭进去的胡闹。这部分的细节,不再展开讨论。
其他好像还有些想说的,不过没那么重要,想不起来了。有心情的话,随缘补充罢。
至于作画、演出、音乐,的确是无可挑剔的水准,说它们被剧本拉低了排面完全不过分。不过本身就是高水平稳定发挥的产物,我这种纯外行再来评价显得很多余,就省略了。(田中将贺是我蝶!我认的田中蝶是不是太多了……田中谦介田中罗密欧什么的)
主观分:(声明:国内影院上映版本)
剧本:3/10 美术:9/10 音乐:9.5/10 综合评价:7/10 推荐一看 综合评价(私货版):0/10 别惯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