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原角龙:戈壁上的“狮鹫”
大家好,我是华丽羽王龙。
中间有点事,所以科普专栏停更了一段时间。今天终于和大家重新见面了。
还记得我们前面讲过的中国角龙吗,这位东方角斗士作为亚洲唯一的大型角龙科。又因为有自己的霸王龙科cp诸城暴龙,故而人气一路飙升、甚至在大热的电影《侏罗纪世界》系列中露脸舌吻主角。但是在亚洲的角龙里,中国角龙虽然块头最大,装备最为精良,但是论起知名度。可能在一位原始些的“小弟弟”面前,还是甘拜下风了。
到底是什么恐龙让等上侏罗纪世界舞台的恐龙都相形见绌,那就请出今天的主角—原角龙吧。
安氏 原角龙
Protoceratops Andrewsi
分类
角龙超科 原角龙科
体长
1.8-2米
体重
60-90千克
时代
白垩纪晚期
分布
中国 蒙古

咳咳,我敢打赌,一提到原角龙,很多人的脑子里第一时间浮现出的绝对是这样的画面。
.....
7000多万年前的蒙古戈壁滩,风沙呼啸中露出一只亚成年原角龙的身影踽踽独行。突然一声骚动传来,一只伶盗龙从一旁的跃起,伶盗龙抬起脚上的第二指爪向原角龙的脖颈刺去。原角龙也不甘示弱,它一口咬住对方的前臂。就在缠斗的过程中,一旁的沙丘突然崩塌,缠斗中的原角龙和伶盗龙躲闪不及,被瞬间卷入了茫茫尘埃。很快,风停了,沙丘也恢复了宁静。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


此情此景,皆来自于一副名为“搏斗中的恐龙”的化石标本,这具标本展示了迅猛龙(✖️)伶盗龙(✔️)和原角龙的搏斗瞬间。不错,也正因为这具化石,原角龙和伶盗龙就像霸王龙和三角龙一样。在各种恐龙纪录片中屡屡登场。但是在这两对冤家的对峙中,原角龙每次都是“领便当”,被迅猛龙用各种方式单杀。那么现实中的原角龙,真的有这么弱吗。
原角龙的体长大约1.5-2米,体重60-90千克,这个个头和绵羊差不多大。和后来的三角龙,中国角龙相比自然袖珍了不少。同时,原角龙也没有后世角龙们引以为傲的大角,半规管也比后世的角龙大,由此可见,原角龙属于角龙大家族中的原始类群,相对于三角龙等大型角龙类恐龙,它们较多地保持了祖先的特征。



不过原始可不代表着“弱”,别忘了霸王龙超科的老祖宗冠龙身上都有后世霸王龙恐怖的影子,原角龙也不例外。它的脑袋后面也有一个很大的颈盾,头部后方有大型头盾,颈盾由大部的颅顶骨与部分的鳞骨所构成。这个头盾的作用就是保护它们脆弱的脖子。同时也有同类展示的作用,所以想捕食原角龙的捕食者先得绕过它们的头盾再说。


要想让掠食者放弃,不仅要防住他,还要学会反击。毕竟把它打疼了,它就不会惹你了。这道理小学生都知道。可惜我们的原角龙没有角。又怎么去反击侵犯它的敌人呢。这你可别忘了和其他角龙类一个样子,原角龙的脑袋也很大,几乎占据了体长的三分之一,这么大的脑袋里可藏有巨量的咬肌。嘴巴的前端还形成了角质喙。那些小型的掠食者们被原角龙这样的嘴啃一口。轻则皮开肉绽,重的话,恐怕整个手臂都保不住啦。而且别看原角龙长得五短身材,但是它们的四肢非常有力量,打不过的话还可以使用三十六计之走为上计。根据推测,原角龙的奔跑速度可以达到四十公里每小时!!!这么看来,原角龙绝对不是那种会轻易缴械投降的菜货。它们大概是伶盗龙所能对付的最大猎物。不过还是那句话,在强大的猎物只是猎物。伶盗龙一般情况下还是可以成功捕杀原角龙。但是也不排除原角龙绝地反击的可能性哦。


在我们对恐龙生活习性的认识中,原角龙也可以说是功不可没,在他身上最大的发现就是原角龙蛋的发现。在1922年,科学家在戈壁滩上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石头”,这些椭圆形的石头表面有着不规则的裂纹,而且周围还有许多光滑的碎片。这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他们开始仔细研究这些石头。最后证实这就是恐龙蛋化石。而且经过对蛋直径的测量,这就是原角龙的蛋,这是人类首次发现恐龙产卵繁殖的证据,也就是说,因为原角龙让恐龙产卵繁殖成为了今天人们的常识。对了,还有一个冷知识,就是原角龙害的窃蛋龙背上了“偷蛋贼”的名号了。因为科学家最早将窃蛋龙蛋认成了原角龙的蛋.....
除了让我们认识到恐龙的繁殖行为,原角龙蛋近期的发现则是颠覆了人们对恐龙蛋壳的认识。我们都知道现存的主龙,包括现生的恐龙鸟类还有他们的亲戚鳄鱼都是下硬壳蛋的。故而也理所当然的认为恐龙也应该下硬壳蛋。过去的观点认为,所有恐龙的共同祖先产下的是硬壳蛋,该特点被非鸟恐龙继承,并历经亿年延续至如今的鸟类之中。然而今年6月的一项研究指出,原角龙蛋没有钙化的硬壳,仅有由蛋白质构成的柔软外壳,类似蛇所产的蛋。这样的发现冲击了原来的假说,真实情况可能是恐龙们的共同祖先也产软壳蛋;而且,硬壳蛋并非单一起源,而是在不同类群的恐龙中分别独立演化产生的。古老恐龙产下难以保存的软壳蛋,这也解释了为何古老恐龙蛋的化石十分少见。也因为这个发现,原角龙又坑了棘龙,导致当时刚换了蝾螈以巴的棘龙被网友们推测可以直接做海爬了....



虽然身材矮胖,貌不惊人,同时又面对着伶盗龙,临河盗龙,临河猎龙等掠食者的围追堵截,但是原角龙的化石发现却非常多,这表明它们的优势还是明显的。古生物学家还发现了大量不同年龄段的原角龙化石,这不但显示原角龙是群居动物,而且还帮助我们模拟出了完整的原角龙生长曲线。同时有趣的是,成年原角龙的四肢骨骼显示它与很多后来的角龙类恐龙一样主要以四足行走,但后肢胫骨与股骨的比例却与早期双足行走的角龙类相似。同时研究人员发现年轻原角龙的肩胛骨、肩关节面近似于早期双足角龙类,但另一些特征——如肘关节、股骨转子等,则与成年恐龙相似,这种介于两者之间的形态显示幼年及亚成年原角龙可能同时具有双足和四足的行走方式,当它们完全成年后会逐渐过渡到以四足行走为主。也表明了原角龙本身在角龙家族中,就是由原始双足角龙向后来四足角龙过度的环节。



前面我们介绍的风神翼龙,是用神明来命名的古生物,而原角龙确是真的成了神,民俗学家推测,传说中的神奇动物—狮鹫,很可能就是古代先民看到原角龙化石后根据化石脑补出来的。原角龙那那尖尖的喙和巨大的头盾,很难不会让人做出这种联想。


除了安氏原角龙以外,原角龙属中还有第二个种—巨鼻原角龙,这家伙比安氏原角龙大的多,它的体长可达3米,体重达180公斤。这个体型也表明角龙家族大型化的开始。
原角龙,一只平平无奇的原始角龙类,在它的身上却蕴藏了这么多的惊人发现,甚至在先民的传说中成为了一方神明。一只看似平庸恐龙尚且能有如此巨大的潜力。那在人生征程中奋斗的我们呢。也许,我们的生活也会有暂时的不如意,我们的身上的一些问题,缺陷也会被很多别有用心的人拿去嘲笑,开涮。但是我们始终要记住,我们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才能,自己的闪光点,无论何时都不应妄自菲薄,失去希望
是金子,总有一天会发光。

资料来源
果壳网
百度恐龙吧
微博
维基百科。
感谢
江氏小盗龙
Dakota3zz
Pocketの忆
Fafnirx
678-136-7092
为本文提供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