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人物评鉴-李弼 字景和

李弼 字景和

李弼(494年-557年),字景和,陇西成纪人,本籍贯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李弼的六世祖李根,曾任后燕皇帝慕容垂的黄门侍郎。父亲李永,任太中大夫,赠授凉州刺史。李弼从小就有远大抱负,臂力过人。当时北魏皇室祸乱死丧,李弼对亲近之人说:“大丈夫生在世上,应当亲历战阵,荡平寇贼,安定国家,以博取功名,怎么能碌碌无为,仅靠着官阶资历求得荣耀之呢?”公元528年(北魏永安元年),尔朱天光任命他为别将,随从尔朱天光西征,打败赤水之蜀后,以战功升征虏将军,封石门县伯。又与贺拔岳讨伐万俟丑奴,都打了胜仗。在作战时,李弼总是率先冲锋陷阵,所向无敌,贼众无不怕他,说:“切莫与李将军对阵。”尔朱天光前去洛阳,李弼隶属侯莫陈悦,任大都督,加通直散骑常侍衔。
公元534年(永熙三年),侯莫陈悦杀害死贺拔岳后,军队驻留在陇上。宇文泰从平凉进军,讨伐侯莫陈悦。李弼劝告侯莫陈悦道:“贺拔岳无罪,可是您害死他,又不能安抚收编他的部众,使他们无所归依。宇文泰将他们收编利用,得到他们的拼命效力,都说要为主将报仇。他们的打算不敢小视。如今应当解除兵权以示歉意,否则必然受祸。”侯莫陈悦惊慌不定,拿不出主意来。李弼知道侯莫陈悦必败,等到宇文泰的军队开到,侯莫陈悦就放弃秦州南逃,据守险要之地以图自保。次日,李弼偷偷派使者告诉宇文邕,许诺背叛侯莫陈悦前来投降。当夜,李弼集合部众,说道:“侯莫陈公想回到秦州,你们为什么还不收拾行装?”部众都相信李弼的话。人心惊慌,无法安定,纷纷溃散逃走。李弼驰马先到秦州,在城门前对他们尽情安抚,于是带领部众归顺宇文泰。宇文泰对李弼说:“只要您和我一条心,即可平定天下。”不久,任命他为秦州刺史。[
公元535年(西魏大统元年),宇文泰率军东下,征调李弼为大都督,率领右军进攻潼关和回洛城,将其占领。公元537年(大统三年),升为仪同三司、雍州刺史。不久又升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跟随宇文泰平定窦泰,率先冲锋陷阵,斩杀敌兵最多。又随宇文泰平定弘农。与东魏高欢在沙苑作战,李弼率军部署在阵地的右面,而左军被敌人乘虚进攻,李弼呼唤部下六十名骑兵,身先士卒,横向截击,将东魏军阵分劈为二,乘机大败敌军。又与贺拔胜攻克河东,平定汾州、绛州。
公元556年(西魏恭帝三年),建立六官,李弼被授任为太傅、大司徒。当时柔然被突厥所逼,举国请求归降,李弼率领前军迎接。送给柔然前后部以鸟羽为饰的仪仗和鼓吹之乐,赏赐各色丝织品六千段。晋公宇文护执政后,凡朝中大事,都同于谨、李弼等商量。公元557年(孝闵帝元年),宇文泰之子孝闵帝宇文觉受禅即位,建立北周,任命李弼为太师,晋封赵国公,食邑一万户。前后所受赏赐数目巨大。公元557年(北周明帝元年)十月八日,李弼在太师的职位上逝世,享年六十四岁,谥号为“武”。不久又追封为魏国公,附祭于太祖庙庭。
统帅 B-
(李弼初隶侯莫陈悦,征讨屡有克捷。及从宇文泰,从平窦泰,斩获居多。又与贺拔胜攻克河东,略定汾、绛,战弘农、沙苑、河桥。)
武力 A+
(李弼膂力过人,常先锋陷阵,所向披靡,贼咸畏之,曰“莫当李将军前也”。与齐神武战于沙苑,弼率军居右,而左军为敌所乘。弼呼其麾下六十骑,身先士卒,横截之,贼遂为二,因大破。又战于河桥,每入深陷阵,身被七创,遂为所获,围守数重。弼佯若创重,殒绝于地。守者稍懈,弼睨其旁有马,因跃上西驰,得免。)
军谋 B-
(李弼从太祖东讨洛阳,弼为前驱。东魏将莫多娄贷文率众数千,奄至谷城。弼倍道而前,遣军士鼓噪,曳柴扬尘。贷文以为大军至,遂遁走。弼追蹑之,虏其众,斩贷文,传首大军所。)
智略 B
(李弼少有大志,兼复性沉雄,有深识,每率兵征讨,朝受令,夕便引路,不问私事,亦未尝宿于家,故能以功名终。)
内政 C
(李弼为方伯才,及晋公护执政,朝之大事,皆与于谨及弼等参议。)
魅力 B
(李弼怀佐时之略,逢兴运之期,缔构艰难,绸缪顾遇,方面宣其庸绩,帷幄尽其谋猷,非唯攀附成名,抑亦材谋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