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五十四)姚莹的文学批评和方东树的《昭昧詹言》

2023-01-30 10:19 作者:轻语-Echo  | 我要投稿
  1. 桐城派自姚鼐之后,比较重要的有方东树、姚莹、管同、梅曾亮,称为姚门四弟子。

一、姚莹

  1. 字石甫,号明叔,自号幸翁。姚莹是姚鼐的嫡传弟子,在桐城派文学思想的发展中最突出的成就有两个方面:一是强调文章的经世致用价值,要有益于“经济世务”,“关乎人心风俗之盛衰”;二是强调“诗之与文,尤无二道”,以文论诗,在桐城诗学发展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2. 姚莹论文的中心也是在强调“载道”,这“道”并非抽象的义理,二是“见天地之心,达万物之情”的、能解决现实具体问题的“道”,是经济实用之道。

  3. 姚莹有关诗歌的论述主要见于他的60首《论诗绝句》。他论诗要求符合孔子“兴观群怨”的宗旨,在诗歌艺术风貌上主张风清骨峻的气概和自然流畅之本色美。他认为,每个时代各有自己的特色,各有自己的优秀诗人,不应该偏于哪一个时代。

二、方东树

  1. 字植之,别号副墨子,是姚门弟子中特别重视义理心性、提倡程朱理学的人物,曾撰写著名的《汉学商兑》。

  2. 方东树的《昭昧詹言》是桐城派最重要的诗话著作,它的中心是“以文论诗”。方东树受方苞“义法”说的影响很深,用“言有物”和“言有序”的标准来论诗,是他的基本出发点,并根据唐人李翱《答朱载言书》中的说法,提出文、理、义三要素,认为写文写诗都要把握好此三要素。方东树特别推崇杜甫和韩愈,他正是运用韩愈有关古文写作的理论来论述诗歌创作的。

  3. 在桐城派文论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趋向于用艺术文学创作的方法来论述广义的文章写作。而方东树论诗则是用一般文章的写作方法来讲诗歌创作,是典型的以文论诗。他们没有对广义文章中属于艺术文学的部分和非艺术文学的部分加以区分,没有正确地认识到非艺术的文章和艺术文学在思维和创作上的差别。


(五十四)姚莹的文学批评和方东树的《昭昧詹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