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指数基金打败主动基金的7个逻辑

2021-03-18 11:47 作者:喵好肥  | 我要投稿

第1,行业轮动中,医疗等单个行业顺周期时,指数基金的收益并不比主动基金差多少,比如,截至3.17,华宝中证医疗指数基金(近一年收益率52.3%),富国精准医疗(50.1%)。


第2,主动基金的人为可操作性大,它可能会限制申购甚至暂停申购(虽然往往是在高点限购),但这样就难以定投,而定投是我们散户赚钱最核心最有保障的方法。


第3,主动基金名义是蓝筹,它可能只重仓白酒,有些名义是互联网,它甚至也会买白酒,比如汇添富全球互联混合。这样就无法精准的判断定投和加减仓,比如互联网行业受挫时可以加仓,但它还重仓了白酒,你加不加仓呢?所以它不如指数单纯和稳定。与其去赌基金经理不会乱买,不如直接选择指数基金,指数的基因决定了它的可靠性和可理解性。


第4,主动基金持仓具有滞后性,一般都只公布上一季度的重仓股,加上持仓名不符实的迷惑性,这个会严重影响我们当下定投加仓减仓等的判断。所以对于主动基金,要么就无脑定额定期,要么就一次买入,坚持持有,其他想在基金经理的操作上再次获得超额收益都不太靠谱。因为投资决策判断的根据其实就已经不如指数基金清晰了。

 

第5,主动基金可能会持有20%甚至以上的现金,这个做法其实是非常不利于散户的,如果现金被基金经理持有,虽然看起来基金稳定了很多,但实际上一方面他们要按比例扣管理费等,另一方面也削弱了我们的现金流,一个成熟的投资者是可以利用这些现金在低谷加仓,而不是让经理持有。所以现在能明白朱少醒的不择时和95%股票的高仓位,其实反而是对投资者的一种友好。因为这种基金大跌了反而是加仓的好机会。设想一个极端的情况,如果一只基金持有了100%的现金,那么逆风加仓将毫无意义。

 

第6,主动基金的费率更高,大概高0.5-2%个百分点,对于长期年化10%的期望来说,每年扣除1%,长期看还是挺贵的。

 

第7,最后这个原因有点抽象。个人总会犯错,巴菲特的收益率虽然打败了很多人,但现在也在慢慢下降。我觉得个人的理解和能力体现在决策的正确率。但是时间推进,巴菲特也很难理解英特尔,亚马逊等从而错过了他们。所以选择主动基金就是选择了个人,选择指数基金就是选择窄指数基金就是选择一个行业,宽鸡就是选择国运(说到这里我很希望有那种全球指数的基金2333)。个人难免有局限有失误,而指数,行业长期来看是更加稳定和靠谱的。所以市场上永远是铁打的指数,流水的经理。巴菲特本质是和基金经理是一样的。就算巴菲特能活到200岁,后面世界会发展出更多的新行业新公司,而他对这些的判断力不会一直正确,所以总体上他的收益率会在未来更长的时间里慢慢下降,更准确的说法是回归,可能他的回归时间更长更难,甚至永远难以回归到均线,但有这样的人也会有相反的例子。真实的收益率会回归的美国经济上涨的真实水平。


而我们每个普通人,只是围绕这个真实经济增长率波动的浮萍。

指数基金打败主动基金的7个逻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