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南京大屠杀之殇:对于罪行,我们并不应该忘却和选择沉默

2018-12-13 22:10 作者:康斯坦丁FL  | 我要投稿

南京大屠杀之所以没有像纳粹屠杀犹太人或者广岛原子弹那么深入世界人民的意识中,是因为受害人自己保持沉默。

1937年的今天,当日军进入南京城的时候,他们发现城中的老百姓几乎手无寸铁,同时在过程中几乎没有遭遇什么抵抗运动。

在到达南京之前,日军已经血洗了金山、无锡、芜湖、扬州和杭州等地区,一路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直到攻占到南京时,日军上到军官下到士兵,精神上已经接近狂喜的状态,之后就对南京城中的百姓进行了长达六周的血腥屠杀。

日军在占领南京城之后,进行了简短的阅兵/视觉中国

1948年11月4日,日本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宣读长达1136面的判决书:

据后来估计,在日军占领南京城后最初的六个星期中,南京及其附近被屠杀的平民和俘虏,总数达到二十万以上。

这种估计并不存在夸张的成分,从掩埋尸体的数量就达十五万五千人的事实就可以证明了。

根据当时掩埋尸体的人回忆道,尸体大多都是被反绑着双手。

这个数目还没有算上被日军所抛弃了的尸体投入到长江中,或者拖到其他地方进行处理的计算在内。

判决书最后宣布:

确认日本有对中国进行侵略战争及对苏联、美国、英国与其他盟国进行类似战争之罪。认为“九·一八”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日本是中日战争的侵略者。

松井石根、武藤章、广田弘毅、梅津美治郎及贺屋兴宜等人,在日本占领南京后,6周内屠杀中国人民30万人之世界暴行史上最残酷的事件负责。

日军屠杀百姓/视觉中国

2018年12月13日,81年之后的今天,“南京大屠杀”这个词却很少被人提起。

随便看下自己的朋友圈、微博,并没有多少人记起今天是什么日子,更多的是在关注哪位明星又结婚了,或者是“你是否知道对方喜不喜欢你”,再或者“明星如何过冬”高居搜索榜首

今天实时微博热搜榜/微博

更有甚者,写文章讨论起当时南京大屠杀被屠杀的人数是否“造假”。

文章表示,“30万”并不是确切的数据,其实并没有这么多。

同时文章中认为,日军在进入南京城之后并没有进行“有计划”的屠杀行动,这种说法都是之后中国人自己说的。

文章截图/天涯社区

对此,我想说,残杀一个人中国人和残杀三十万中国人有什么区别吗?

我真的不明白现在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有些人付出了生命来揭露历史,而有些人却急于隐瞒和忘却它们。

当张纯如在1990年开始研究这段历史时,她来到南京,并没有找到什么有关大屠杀的遗址,曾经的幸存者“大多住在黑暗,肮脏的屋子里,屋内潮湿,散发着霉味,随处可见都是贫困的痕迹。”

张纯如在美国/必应

1997年12月,南京大屠杀60周年。张纯如在此前用近三年的时间,在世界各地访问了许多幸存者,参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在各种触目惊心的资料的基础上,撰写、出版了英文版《南京暴行》。

据日本《中文导报》报道,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在1997年出版了揭露“南京大屠杀”事件真相的历史著作《南京大屠杀》(英文原作名为《TheRapeofNanking》),震惊了世界。

该书随后被翻译成中文,流传广泛。但是,在策划和实施“南京大屠杀”的当事国日本,由于特殊的社会氛围和政治压力,《南京大屠杀》日文译本却于1998年在出版过程中惨遭夭折,留下了长达10年的不可思议的出版空白。

张纯如本人也因长年受压而产生心理抑郁,于2004年11月9日在美国吞枪自杀,以36岁的风华之年离开了这个真相莫辨的世界。

2005年9月9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祭奠广场,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副会长林伯承和南京市委书记罗志军为铜像揭幕/视觉中国

直到1982年,当日本文部省将中小学教科书中的“南京大屠杀”改为“占领南京”时,关于大屠杀的调查、纪念才逐渐展开。

根据《人民日报》称,截至2018年12月6日,今年有20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去世,目前登记在册的幸存者已不足百人,

就在这个月初,又有两名幸存者离世。

而日本右翼势力直到今天,还在否认存在南京大屠杀的史实,甚至现在很多日本小孩子也这样认为。


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的幸存者照片墙/人民日报

今天,很多人已经习惯在每年的12月3日举行纪念仪式,因为这一天在2014年被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但是,我觉得仅仅这样是不够的。

因为这一天在很多人的意识里只是一个日子,和其他日子并没有什么不同。

对于罪行,我们真的不该忘记和选择沉默,如果一直这样,我不能保证等到00后,10后这一代孩子们长大之后是否还记得1937年12月13日发生了什么、每年的12月13日代表着什么意义。

正如张纯如在她的书中写的那样:

南京大屠杀之所以没有像纳粹屠杀犹太人或广岛原子弹那样深入世界人民的意识中,是因为受害者自己保持沉默。

因此,真的希望,除了铭记历史和勿忘国耻之外,对于罪行,我们不再忘却和选择沉默。


参考资料:

1、逝者: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好奇心日报.2018.12.13

2、历史上的今天: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战犯.三晋都市吕梁记者站.2018.12.13

3、何雅昕.新媒体语境下主流媒体对“集体记忆”的建构——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央视新闻微博报道为例[J].新闻传播,2018(16):34-35.    

4、东京审判下的南京大屠杀:日本陆军恶行最重,铁证如山仍不认罪[J].工会博览,2018(23):62-64.    

5、佘庄墅,郭领领.“神话”背后的真实形象——浅析国际友人在南京大屠杀事件早期对外传播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J].对外传播,2018(07):32-33.    

6、今天,以国之名,祭奠死难同胞!人民日报.2018.12.13

文章作者:康斯坦丁FL,《读者》签约作者、简书、知乎专栏主理人;   

微信公众号:失控的纸飞机,欢迎关注!     

声明:本文为作者本人原创文章,版权所属公众号“失控的纸飞机”所有,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需转载、合作,请联系作者,站内私信我或者微博:@FlyLevine,谢谢!


南京大屠杀之殇:对于罪行,我们并不应该忘却和选择沉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