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梁老:中国白酒变革年代的开拓者
2023年2月9日 ,中国酒业泰斗梁邦昌逝世,享年87岁。
四川省酒类流通协会于2月10日向梁邦昌通知治丧办及家属发去吊唁函,四川省酒类流通协会执行会长铁犁也以个人名义发去唁电。
2月18日,梁老的追悼会在广州举行。来自社会各界人士、全国各大酒企代表及梁邦昌先生生前亲朋好友等到场追思哀悼。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致悼词,追悼会由洋河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双沟酒业董事长张联东主持。
追悼会现场
斯人已去,心中犹念。
中国白酒传承至今,蓬勃发展,已然进入百家争鸣的时代。但如今的繁荣,离不开前人的拓荒。在白酒行业发展最为艰难的时候,是他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从青葱到两鬓斑白,为酒业奉献了一生。
灼灼韶华,风禾尽起。躬身酒业65载,梁老在中国白酒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变革年代的开拓者
1959年,刚刚从广州轻工业学校酿造专业毕业的梁邦昌被分配到位于江苏宿迁的洋河酒厂。在那时,能够进入名酒厂,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事。但彼时的行业环境,却是异常艰难的。
左一为梁邦昌
处于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酒业,最缺的是原粮。在节省粮食的号召下,又要提高产量,这就格外考验酿酒技术人员。
可想而知,科班出身的梁邦昌进入酒厂便有机会施展才华。事实也确实如此。1963年,第二届全国评酒会在北京举行,在这届评酒会上洋河遗憾落选全国8大名酒。
问题出在哪里?大家都在问。
洋河酒厂开始从工艺上反思。作为厂里唯一的科班出身的技术员,“改革”的担子自然落在了梁邦昌肩上。
他并没有令人失望。酿造专业的梁邦昌很快找到了问题的源头,提出要把洋河水泥窖池改成泥窖。
提出这一想法,不可谓不胆大,好在领导放手让他干。
此后,梁邦昌带领团队整日守在车间和实验室。幸不辱命,梁邦昌成功研发出了属于酒厂本土的窖底微生物,分离筛选了己酸菌等微生物族群,创造了洋河自己的人工老窖技术。
工艺研究成功后,洋河酒厂拆除了近千口水泥窖池,采用新技术重建了泥质窖池。在窖池改造、窖泥培养之后,梁邦昌又对洋河的老五甑工艺进行适当调整。由此,形成了独属于洋河的一整套酿造工艺。
经梁邦昌提议改造后的窖池
尽管耗时耗资巨大,但围绕原生菌群和技术的原创,为后来洋河独特的酒体质量风格奠定了基础。在当时,梁邦昌在工艺上的改革之举,在行业内也属于首创,他以此发表的论文《浓香型大曲酒的人工老窖和发酵工艺》也被业内广泛认可和采用。
全国浓香型白酒“重味轻香”,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创的,改变了当时浓香型“重香重味”的倾向,对后来浓香白酒乃至整个白酒行业的发展都影响深远。
从“梁工”到“酒业大师”
酿造工艺上的改革,为洋河的发展掀开了崭新的篇章。
1979年,中国白酒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一次全国评酒会举办。在这一届全国评酒会上诞生了中国白酒史上多个“第一”。
首先是担任这届评酒会的主持专家、白酒泰斗周恒刚提出了“选酒先考人”,由此开展了对参加评选的专家评委的考核。经过严格筛选,产生了包括沈怡方、高月明、梁邦昌、熊子书等在内的新一届国家评委。
其次,这一届全国评酒会还首次采用科学研究的密码评比方式,首次在评选中“重味轻香”,确定了色香味格评比方法。
这一届评酒会成为中国白酒品评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正是在这届评酒会上,首次参赛的洋河大曲被多个评委打了最高分,并以“重味轻香”的独特风格荣膺“全国名酒”称号,跻身中国八大名酒之列。
此后的洋河,连续蝉联全国名酒称号。
1979年,洋河大曲从三四百个样品中脱颖而出,跻身“全国八大名酒”之列;
1984年,55度洋河大曲的得分为全国参评的148种白酒之冠;
1989年,在第五届全国评酒会上,洋河酒蝉联“中国名酒”三连冠,55度、48度、38度洋河大曲分别获得国家质量奖三块金牌,28度洋河大曲荣获国家质量奖银奖。
在出任洋河酒厂厂长后,梁邦昌又带领团队传承创新,洋河也成展为中国首家年产万吨全粮大曲酒的酒企。2000年,他出任中酒协白酒专家组组长,大力培养评酒人才,提高评酒技术,还到众多酒企组织交流咨询,协助技术攻关,悉心为白酒行业发展服务。
即便是退休后,梁老依然热切地关注并思考着白酒行业的发展,无论酒厂大小,只要诚心邀请梁老指导工作,他都亲身前往。
在83岁高龄时,梁老还写下了万字长文《从茅台启示录,看白酒业“五化”与“两策”》,以深耕行业近60年的视角为行业发声。
邦之彦兮、酒业其昌。从21岁进入行业至今,已经超越了一个甲子的时光。在他的人生历程中,既见证了洋河一个时代的辉煌,也见证了中国白酒激荡前行的风雨历程。
与酒绑定一生,成了他的宿命。如今,斯人已逝,风范永存。
愿梁老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