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纪录/历史】扬州盐商(汉语中字/英字)

2023-02-28 21:02 作者:望-人在天北  | 我要投稿

1.“鹾客连墙拥巨资,朱门河下锁葳蕤。乡音歙语兼秦语,不问人名但问旗”,说明扬州盐商的来历,即徽商和山陕商人。

2.徽州位于安徽南部,土地贫瘠,每年生产的粮食只能够维持徽州人三个月的口粮,为了生存就必须向外拓展生存空间,无数的徽州人开始经商。大概从清朝康乾时期开始,扬州的徽州商人通过地利之便,以及家族抱团经营占据了扬州盐业的主导地位。

3.扬州二马,马曰琯,马曰璐。居住在扬州小玲珑山馆,其修筑的丛书楼为清代四大藏书楼之一,藏书量达到10万卷。乾隆皇帝修四库全书,马氏兄弟捐赠了很多古籍善本。他们一生酷爱文人文学,救济了很多落魄的文人,袁枚曾评价马曰琯道:“横陈图史常千架,供养文人过一生”。

4.扬州盐商主体大多是有点文化、附庸风雅的人。曾经有一个盐商,邀请众多的文人在平山堂玩飞花令,每个人都要送出一句带有“飞”和“红”二字的诗句,结果到了盐商,他绞尽脑汁想不出来任何一句,便随口胡说“柳絮飞来片片红”,众位文人大笑,柳絮如何是红色的,结果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帮他解围,说此句是元朝的人所做,诗云:“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叶渡,柳絮飞来片片红”。然后金农第二天就收到了商人1000两银子,而这四句诗完全是金农自己杜撰的。

5.盐商们还喜欢收集古玩,他们认为雅俗之分全在于有没有古玩,他们在购买古玩字画方面往往一掷千金,因此古玩造假行业逐渐兴起,大量盐商都有被骗的经历,久而久之他们的鉴赏水平竟然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甚至有人还成为了古董字画的鉴赏家。

6.昆曲的发展也离不开扬州盐商,康熙乾隆下江南,每次必到扬州,而扬州商人也就自己出资筹建最好的昆曲戏班给皇帝表演,久而久之,欣赏昆曲就成了风雅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纪录/历史】扬州盐商(汉语中字/英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