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梦》连载: 063【声东击西】下

致新读者:
您现在看到的是原创系列小说《青玉梦》第一部《破碎山河》的连载。
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在架空世界中发生的传奇故事。如果您也喜欢天马行空的脑洞想象和家国天下的侠义情怀,请一定不要错过!
第一次看到这部作品的读者可以点击我的主页专栏、文集,查询往期的所有连载。同名公众号“青玉梦中人”和豆瓣阅读《青玉梦》也在同步更新。
祝您在故事的星辰大海中自在遨游~

“不,朕要派杨昭惠,从南方出兵了,”杨俑笑道,“告诉你也无妨——其实杨昭惠的绝阵营,并未留在潼关。朕命他们到了潼关,再暗自回汉中去。此时杨昭惠正带着他的十万大军,东出瞿塘关。他的先锋方撷愕,也带着绝阵营沿汉水而下,开始攻打荆州了。”


李仁道:“陛下英明。原来我们几个都统将军,没人在开战前知道陛下的全部计划,故而燕人也不可能探知。”
杨俑又道:“白孝元善战,我以前跟他交手过,不好对付。所以我才拿了二十万大军来吓唬他。但燕国南方水军,自贺越走后,再无名将。以杨昭惠的能力,一定能在短时间内,攻克荆州各地。”对于燕国的将领和兵力部署,兴帝向来都是亲自钻研,十分了解的。
李仁道:“到了那时,燕国就要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是抽调北方军队南下与杨统领抗衡,还是继续被我们这二十万大军牵制。”
“这等难题,朕是想不明白,抛给他们吧。朕估计,够朱炯那小儿想破头颅了。”杨俑在宫中苦心钻研了几年,才炮制出这个双拳出击,声东击西的大计划。满朝文武,被他下旨去修渠、收税、屯兵、调军……但没人知道他真实的目的。此时计策浮出水面,杨俑也终于可以纵声大笑了。龙颜大悦,声音响得连门外的御林军护卫都能听清。
此时凌樟也明白了——若燕人不救荆州,那杨昭惠很有可能不断地攻城略地,最终占据江南;但荆州告急,燕国不得不会抽调北军南下。到那时,北方又会空虚,再攻函谷、进中原,难度大大缩小。至于燕国是救荆州还是不救,对陛下而言,是无所谓的。燕国把兵力调往南北的哪一边,兴国就会去打另一边。这便是掌握主动的先手优势。
“陛下圣明!臣建议及时攻打函谷关,眼光限于一隅;而陛下的大格局,大计划,我等实在佩服不已”。凌樟武功高绝,不可一世,本不是拍马屁的人。他一直以为小时候听长辈讲的陛下当年带兵驰骋疆场的故事,是后人附会杜撰的。可眼下,他只能心服口服,真正看到了帝王与将军的区别。
而燕国满朝上下,个个心急如焚。文臣们痛骂杨俑撕毁洛阳之约,武将们整日摩拳擦掌,在朝堂之上请战。就这样过了半个多月,又一个坏消息传到御前——兴国益州军已经拿下了荆州的夷陵、猇亭,直奔江陵而去。
“声东击西……杨俑,你这一招,很是高明啊!”燕国普照皇帝朱炯拿着军报,一怒之下将其撕碎。
“皇上息怒啊……”吴耽忙凑上前来,希望能平息这龙颜大怒。
“你还有脸说!朕听信你的建议,安排了两个新的洞庭水师统领,可他们呢?节节败退,没打过一场胜仗!”朱炯怒道。
“皇上,夷陵、猇亭并无重兵把守,咱们的水师主力,都在江陵。待敌军攻至江陵,恐已师老兵疲,我军在那以逸待劳,定能予以痛击呀!”吴耽匆忙应对,说出来的话,其实自己也没底气。
朱炯道:“你这是什么破主意?难道在敌军打到江陵之前,什么事都不做吗?”
“皇上可以命荆州、扬州的兵力朝江陵集结……”吴耽道。
朱再青截断了吴耽的话:“来不及了,杨昭惠手下的益州绝阵营,向来是以快取胜的。只用了半个月就连下两城,足以见其神速。恐怕我们调的兵将还未抵达,江陵就已经失守了。”
“皇叔,那可如何是好?”小皇帝朱炯登基未满一整年,就面对这样的境况,实在是内心无比紧张,害怕祖宗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毁在自己手上。
“请皇上亲笔修书一封,飞鸽传给大理王段南天,让他出兵攻打益州腹地,围魏救赵,解我荆州之难。”朱再青道。
“大理虽然臣服我大燕,但军国要政都是自己说了算的。自先帝以来,朝廷也从未向大理王提出过任何要求。朕就算是给他下旨,他听还是不听,咱们也没有把握啊!”朱炯道。
“所以臣建议,是由皇上亲笔修书,而不是直接下旨。这样给足了段南天面子。您可以告诉他,真打也好,佯攻也罢,只要能牵制益州军的兵力即可。若他真愿意出兵打下几座益州城池,咱们直接封赏给他便是。”朱再青道。
“皇叔想得缜密。好,朕就依你之言。”
“臣也会让段芝侠王子写一封亲笔信,到时与皇上的御笔信同时寄送给段南天。相信有亲儿子在信中陈明利害,把握更大。臣还会派龙鼎阁在西域的密探,请求面见西域诸国国君。他们虽然刚被兴国打败,但尚未服软。此时若能鼓动西域联军再犯兴国西境,杨俑四面受敌,一定顾此失彼,我们就能有调兵之机了。皇上,兴贼占据先发之势,夺下几座城池,短期内已不可改变。须知大燕的优势在于国富民强,咱们要从长计议,不可被一时得失困住才是。”朱再青说话掷地有声,明显比吴耽多了不少信心。
吴耽心道:“好你个朱再青,前些日子故作颓废,整日在穆瑾那妇人家中流连忘返,原来是在使障眼法……没想到你早就想好了一切!”
远交近攻。朱再青这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联合外邦,减少自己国家的兵力损耗。朱炯听后豁然开朗,道:“极好,希望以皇叔之计,能击退兴贼,还天下以太平。”
“不,此次若能击退兴贼,臣更希望皇上您能一鼓作气,灭了兴国,一统天下。”朱再青突然道出这么一句,令身边的皇帝和太监吴耽,都大感意外。
朱炯问道:“皇叔,你怎么突然这样讲?”他以为朱再青从小跟随自己的父亲朱再明太子,本应该是个坚定的主和派。
“皇上,臣斗胆反问一句。若打退了兴贼,难道要再跟他们签一次洛阳之约吗?”朱再青翻起了他那直勾勾的白眼,显得如此坚持。
他这话一出,朱炯立马就明白了。既然兴国已经不顾一切地撕毁了一次洛阳之约,那此战之后再跟他们签一次和约,也不再有任何意义。不过,难道真的只能你死我活吗?
年轻的普照皇帝想不出更好的方法。一直以来,他最渴望成为的不是一统天下的雄主,而是一个仁君。在他看来,为君者的成就不在于有多大的地盘,而在于其治下百姓能否安居乐业。可是,自己的皇叔朱再青显然不这么想。跟朱炯比起来,他的皇叔更加有野心,也更加有手段。这位大燕国的小皇帝,忽然有些喘不过气来。
战端一起,全天下所有人的心神都开始紧绷起来。燕国与兴国的两名军政高手——兴帝杨俑和燕国龙鼎王朱再青,就此展开了一场旷世博弈。这意吞天下的两人,定要使出全部手段,致对方于死地,实现自己的宏伟抱负。而这场博弈,对于芸芸众生来说,无疑是一场看不到尽头的苦难。
【未完待续……】

新作推广不易,万望元老读者帮忙扩散宣传~感谢大家的支持!
点赞当捧场,投币促生产,
收藏存回味,转发助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