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别附会之说的简单方法,以周鹏说历法称月相八卦说和岁星纪年是附会之说为例
不少人会对神秘上古文化感兴趣,但是网上说法很多,多数是张口就来的脑洞臆说,稍微复杂一点的是故意附会发明,东拉西扯、假模假样地迷惑忽悠不了解的人,看起来会很唬人。大家要怎么辨别是可信还是故意附会?我的一点心得是稍微注意辨别两点:1论据效力和2论证逻辑。就足够简单辨别绝大部分附会之说。
下面举例说明。近两个月不时又有人跟我讲B站叫周鹏说历法的人讲上古历法、八卦如何如何。我看过评价是:牵强附会,论据缺实据,逻辑上则是孙子诞生爷爷。我曾在他几个视频评论指出,他回答不在点上,我又一追问,他就删我评论拉黑我了。不妨以此为例,来看为什么说他是附会之说。


一、讲八卦对应月亮圆缺是极其牵强附会,认知矛盾
1缺乏古人易学认知文献或考古依据,没有证据表明月相跟八卦起源有关。
2舍易求难,不方便实用。八卦符号不易明确表现月亮圆缺,月亮圆缺周期无法被八卦的8整除平分,他硬认为古人会用八卦和小数表示,不用简便的圆和整数,解释又是没凭没据。
3低级附会解释很明显的特征是:只能勉强附会解释个别点,却解释不了已有的大体认知,甚至大相矛盾。实际上易学认识是八卦的意象(乾天(苍龙星象),坤地,兑泽,离火,震雷,巽风,坎水,艮山)都无关月亮,乾卦是苍龙星象可见于周易,已足够否定八卦起源于月相之说,甚至还有大汶口文化时期的象牙梳乾卦。八卦应起源于占卜。
二、讲上古历法4000年前岁星纪年是牵强附会,颠倒爷孙,缺乏认知
1论据必须足够可信,他的论据避而不谈可信度。他倒推岁星纪年依据了一本汉朝的谶纬之书。要知道汉朝以来有大量发明托古,编造谶纬之书献给朝廷获取赏赐的现象,直到唐朝之前很多。还有水书被学界认为年代不明,发展过程不明,内容很有改编窜入的可能。唯一可能用的是汉代式盘上子对应虚宿(还要指望不是受谶纬之书影响),这算依据吗?其实这是反映后世的汉人认识,且看第2点。
2违背解释逻辑。他声称自己研究古代天文几十年,只怕是闭门造车不顾常识。用软件演示公元前两千年前冬至半夜子时虚宿位置在地下居中如何如何,可是当时的天文观应是盖天说,古人还不知道天体在地下的运行情况,至于浑天说要到汉代出现,所以汉代式盘上子对应虚宿是不足为据。他是企图用后世诞生的认知、以及其它附会岁星诞生的天文命理概念来解释最初,逻辑上是孙子生了爷爷。
3对比可信的古代历法认识
1)古人也有附会发明推算远古历法的,条件的花样可难多了如“冬至朔夜半,日月如合璧,五行如连珠”(冬至+恰为朔日+见五星连珠),或者尊行夏历以“寅年寅月寅日”为初度等等。“冬至子时虚宿”的条件恐怕都难入古代附会之徒的眼。
2)真正专业研究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泰斗人物张汝舟先生在《二毋室古代天文历法论丛》多次批评古代各种托古编造天文历法的现象,尤其汉人作历法游戏,纬书中不止一处(纬书可信度问题)。张汝舟先生还称岁星纪年为天文四害,夏历与岁星纪年无关,在春秋时期少数国家短暂应用过,后又因岁星周期符合地支12之数,被后人附会发明起来。

汉人作历法游戏《二毋室古代天文历法论丛》38页


岁星纪年在春秋时期传播短暂有限《二毋室古代天文历法论丛》33页

以上辨别附会之说不难。现在不少人会对神秘上古文化感兴趣,我也希望看到一些真相解释,但要注意辨清附会。大家可以自行简单辨别1论据效力和2论证逻辑,最好再有一点相关知识认知。大家真的感兴趣,建议了解专门的研究专著,有一定的认知就更不容易被忽悠。如古代天文推荐张汝舟的《二毋室古代天文历法论丛》张闻玉的《古代天文历法讲座》冯时的《中国天文考古学》,数术推荐李零的《中国方术考》等等。
多数附会之说正应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易者对援以入易,故易说至繁。”“术数之兴,多在秦汉以后,要其旨,不出乎阴阳五行、生克制化、实皆易之支派,傅以杂说耳。”
《四库全书》也好,当代研究也好都是国家级专业研究,非江湖术士自吹可比,很明确绝大多是“古无其说、递相煽动”。只是总有不学无术之徒故意使坏,为谋名利肆意编造哗众取宠,心存数术幻想的人轻易迷信,缺少相关认知的人易被忽悠,所以难以断绝,还望大家有识之士明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