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真的是“佛口蛇心”吗?
大家好啊,这一期我们继续说贾政那一期没说完的话题:
对《红楼梦》进行人物分析时应当遵循的方向和三个原则
这一期要讲的是第二条原则:
《红楼梦》中每一个角色的设定基础,都是根据他(她)所承担的故事主题而来的
并且,曹公在细节上将同一组分支主题的镜像人物,刻意设计成了似而不同的效果,从而更突出,更全面地去表达主题
这段话乍一看好像蛮复杂的,不太容易理解,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很基础的问题:
就是:凭什么我说是这样就真的是这样呢?我又不是曹雪芹本人
所以,为了让大家既能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我还是会像之前贾政那一期一样,举一个人作为例子,并完整的向大家展现【梳理她的主题和所有设计的创作动机】的过程
这样做一则可以帮助大家理解刚才提到的那些原则
二则把整个过程都展现给大家,为的也是让大家自行判断其中有没有不严谨,不正确的地方,如果有,大家可以随时指出来进行讨论
如果最终证明我的整个结论立不住,大家可以选择不相信,我尊重每一个人独立思考的权利,除非你懒得动自己的脑子
好了,废话不多说,下面开始正题
目前大家对于王夫人的印象,似乎普遍不太好,对于她的评价,我最常听到的词就是:
佛口蛇心
而原因也不难理解:金钏和晴雯的死,都与王夫人这个整日吃斋念佛的人物有关
事件的性质与人物形象上的反差,让很多人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
“王夫人似乎很虚伪,作者这样设计这个人物,可能是为了讽刺”的想法
作为一个并不感性的直男癌,我一向懒得对《红楼梦》中这些人物的言谈举止做出什么对错好坏或是善恶优劣的价值判断
这就使得我可以避免被一些主观的印象甚至简单的情绪,阻碍和干扰思考的方向
我先说结论吧:王夫人的整体形象与牵涉到的各类事件之间的反差,其实是存在着两层主题层面的用意的
一层是王夫人个人的悲剧主题,另一层则是牵涉到家族范围的悲剧主题
我知道很多朋友一看完这句话,就会忍不住立刻情绪上头,想要对我批判一番
王夫人在晴雯和金钏两个事件当中明明是加害者,她哪里来的悲剧可言呢?
你替凶手觉得委屈,那谁来心疼晴雯和金钏这两个受害者呢?
我完全可以理解抱有这种情绪的朋友,但我想要强调的是:
我所总结的,“王夫人个人的悲剧主题”和“家族范围的悲剧主题”,是对王夫人这个人物以及与她共同承担分支主题的角色的整体主题概括
而“加害者”的设计,则仅仅只是王夫人在金钏和晴雯这两段情节当中的定位
我们千万不能忽略的一点是:
王夫人,并不是单纯为了造成情节上的“金钏和晴雯之死”而被设计出来的一个人物
如果我们的视角放大到整个《红楼梦》前八十回的宏观层面来总览王夫人这个人物,就不难发现,作者给这个人物同时塑造了很多不同的侧面
比如说,在请妙玉和面对尼姑时,她是虔诚的佛教徒
在面对宝玉和元春探春迎春惜春时,她是一副慈母的形象
最重要的是,她身上还有一个更大的反常设计:
那就是:作为宁荣二府中地位第二高的女主人,她平时却一直将管家权放给凤姐,自己只保留知情权
甚至到了第55回,凤姐因小产不能理事,她也没有拿回管家权去总理内外家事,只是“凡有了大事,自己主张出来”,至于琐碎的家事,则顺位向下,一概交给李纨
李纨的理家才能不够,未免逞纵了下人,王夫人便又顺位向下拉出在“理家”这件事上名不正言不顺的庶出女儿贾探春乃至外人薛宝钗出来担担子
王夫人具体是没有能力同时兼顾外面的应酬和家里的琐事,还是不愿理会家中的琐事,我们并没有确凿的证据来判断
但,其实也没有必要去判断这种细枝末节
因为这种剧情规划的现状本身就已经说明了,曹公并没有要经由这个角色去展现“当家主母”这个主题的意图
可矛盾的是,曹公给王夫人设计的客观条件,却又使得她恰恰是整个贾家最适合做当家主母的那个人
我们一个一个来梳理:
首先是辈分最大的贾母,她出身于同是四大家族的史家,同时又有丰富的理家经验,内外都能应付,但她的年纪太大了,精力不济
同辈当中,贾敬道长的夫人曹公连她姓甚名谁都没提及,只说了惜春是贾珍的胞妹
邢夫人虽是荣国府长房夫人,但却是续弦,娘家又不够显赫,所以代表贾家到其他王公贵族家中去交际应酬的 一直都是王夫人
凤姐,虽然也是王家出身,同时又是长房长孙的正室嫡妻,但无论对内对外,她的辈分都太低了 比如说第45回,赖嬷嬷这样的老一辈奴仆,可以仗着资历,直接干预凤姐对于下人的赏罚决定
而李纨和将来的宝钗更不必说,年纪辈分更低
如果所谓的“佛口蛇心”就是王夫人这个角色的定位和全部的表达,那么这个当家主妇的设定与她实际表现之间的这种错位,又该如何解释呢?
况且,“佛口蛇心”这种反差和“当家主妇”中展现的反差,究竟孰轻孰重呢?
答案不用我多说了吧?
从整体的,宏观的层面对角色进行梳理和思考,进而找到能触及根本的疑问,只是我们分析人物的第一步而已
第二步,是要找到创作者做出一系列设计的起点,继而找到人物身上那条贯穿始终的行为逻辑,或者说设计思路
那么王夫人这个人物最基础的定位是什么呢?
答案并不难思考,一定是母亲两个字
原因很简单,她的身份是主角贾宝玉的母亲
我在贾政那一期说过,宏观的人物框架的搭建一定是有先后顺序的
比如赵姨娘的设计顺序一定不会在探春前面,虽然从现实角度来说,没有当妈的不会有孩子
但不论谁来构思,不论古今中外,一定都是按照由重到轻,由主到配的顺序去构建
而微观层面的个人形象的塑造,则一定是像作画一样,先以“决定人物身份或主题定位的一两个关键词”作为基础的“骨骼框架”,然后再根据主题、情节、人际关系等等各方面的复杂需求,一笔一笔的去丰富形象
比如黛玉和宝钗,她们俩人的“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这两个具体的设定,会是在决定她们俩的名字叫什么之前,就先设计好了么?
当然不会啊,这就像穿衣服一样,裤衩子都没还穿上呢,你怎么可能会先打领带呢?
曹公肯定是先从“‘姻’与‘缘’的错位”这个基础主题需求出发,先分别规划出主角的“知己”与“贤妻”这两个主题定位,然后才围绕着这两个主题定位去做文章
最终发展出了极端追求情感的“情情”黛玉,“木石前盟”的情节以及极端追求“青云之志”的“无情”宝钗和金锁与宝玉等道具
而且这些设计都是一一向对,互为镜像的,为的就是在最终全都走向毁灭的悲剧结局时,达成殊途同归的效果
继而诱使我们怀揣着对她们的情感去总结,思考《红楼梦》真正想表达的主题:
一个家族究竟是如何走向败亡的
王夫人形象的塑造过程必然也是如此
既,从最初的“主角母亲”的身份定位出发,然后与男主贾宝玉世家大族纨绔子弟的基础身份相遇后,得出她这个亲娘必须同样出身豪门的设定需求,有了出身豪门,纨绔子弟之母的基础之后,她在贾家自然也就无法避免“当家主母”的主题
再往后,又有其他的人物关系、剧情设计、主题表达等等不同方向的需求陆续补充过来,最终一同构建成了王夫人的形象
比如迎春在第80回曾哭诉过:“我不信我的命就这么不好!从小儿没了娘,幸而过婶子这边过了几年心净日子,如今偏又是这么个结果!”
这就是典型的,将贾迎春的人物需求和王夫人的人物形象挂靠在一起的设计
再比如,王夫人在第25回曾让贾环抄写过《金刚咒》,第28、75回都曾特意写过她吃斋
其他人虽然也经常将阿弥陀佛挂在嘴边,但并没有谁对佛的态度像王夫人这么虔诚
那么这个特点又是从何而来,出于什么目的添加上的呢?
从母亲这个基础定位上思考,其实也并不难理解:
王夫人一共有三个自己亲生的孩子,其中元春生离,贾珠死别,膝下如今只剩下了“孽根祸胎”贾宝玉
好,找到“母亲”这个基础起点和可以贯穿始终的设计逻辑之后,我们再来审视刚才提到过的,王夫人身上最大的两个矛盾设计:
“佛口蛇心”与“当家主母”
其实“佛口蛇心”的问题,在点出“母亲”这两个字之后也一样没什么好说的了
“下作的小娼妇,好好的爷们儿,都叫你教坏了”这句是骂金钏的
“难道我通共一个宝玉,就白放心凭你们勾引坏了不成?”这句是骂四儿的
“唱戏的女孩子,自然是狐狸精了!上次放你们,你们又懒待出去,可就该安分守己才是。你就成精鼓捣起来,调唆着宝玉无所不为”以及“你连你干娘都欺倒了,岂止别人!”
这两句是骂芳官的
再加上骂晴雯的那句“阿弥陀佛!你不近宝玉是我的造化,竟不劳你费心”
以及第34回,袭人劝王夫人命宝玉搬出园子的那一段对话中,王夫人的大段台词
总览这些内容,其实并不难发现,王夫人所有的发言、情绪和行为,无一例外都是从“母亲”的角度出发,在为自己的“孩子”考虑
而不是从“主母”的角度出发,像凤姐那样去强调纪律和规范,意图约束和惩罚奴仆们
所以,在金钏和晴雯的死亡上,王夫人暴怒的态度真的与她吃斋念佛的一面冲突么?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吃斋念佛,驱逐金钏晴雯,以及给袭人加薪这些情节当中,王夫人的行为逻辑自始至终都是统一的,就是一个母亲在为自己的孩子着想
哪怕是贾宝玉这个臭不要脸的先去撩人家金钏,是贾宝玉放纵了晴雯、四儿、芳官等人,但王夫人的惩罚还是只落在了这些丫鬟身上,对贾宝玉,最终只有一句:
“回去好生念念那书,仔细明儿问你,才已发下恨了”
当然,我也知道,这并不能作为王夫人间接害死了晴雯和金钏的理由,在这两个事件当中,她加害者的身份是实打实的
我强调设计逻辑为的并不是什么所谓的“翻案”,而是想提醒大家:
批评归批评,讨厌归讨厌,但不要被主观的印象甚至简单的情绪,阻碍和干扰了你理解人物,思考主题的方向
有时候我也觉得心情很复杂,甚至想笑
就是这种其实并不需要绕多大弯子,只要站在宏观视角简单梳理一下就能一目了然的内容,很多人还是会去宣扬一些哗众取宠的浅薄结论
然后好像还有很多人真就信了,并且跟着鹦鹉学舌……
而这一切却又偏偏发生在当下这个人人都喜欢自诩“独立思考”的时代
只能说,现实有时候真的是会比小说家精心构建出来的效果更加荒诞
好,小儿科的内容说得差不多了,接下来我们讲讲真正有价值的内容:
王夫人身上关于“当家主母”的矛盾设计
首先在原文的第六回,简单介绍完贾家众人的人际关系,生活现状以及暗示结局之后,作者便借由刘姥姥这个外人的视角,由外向内,由浅至深地简单介绍了贾家内部的组织架构:
从门口的保安大爷到太太的陪房周瑞家的,再到凤姐的心腹通房大丫头平儿,而后才是凤姐本尊
再结合文中的其他情节我们不难发现,这四个层级各自具体的职责分别是:
实际执行,组织监督,汇总分配和决策调度
按照王夫人的身份,她本应是处在决策调度的层级上,但在第六回和第七回开头明确体现出来的实际情况却是:
王夫人对于诸如接待刘姥姥,并赠与钱粮物品的这类杂事只保留知情权,具体的财务支出和人员调度等事,完全由凤姐自己拍板
而腾出来的时间,她也并没有在处理其他的家事,而是去找姐妹薛姨妈聊长篇大套的家务人情了
再加上诸如第55回等地方,散碎提到的:
“可巧连日有王公侯伯世袭官员十几处,皆系荣宁非亲即友或世交之家,或有升迁,或有黜(chù)降,或有婚丧红白等事,王夫人贺吊迎送,应酬不暇”之类的内容
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粗略的认知:
王夫人在散碎的家事上,尽量是能避则避,仅保留知情权,以备更高一层的“主妇”贾母问起时,自己能够答得上话
只有在避无可避,非她不可的涉外内容上,王夫人才会出面
同时,我们不难发现,这种设计的动机,我们并不能单单只从王夫人一个人物身上去寻找,原因有二:
其一,这样设计的目的显然不是为了王夫人个人的形象塑造,而是为了更好的去表现“理家之难”这个大主题
其二,作者认为,对于“理家之难”这个大主题,凤姐比王夫人更能把握得住,毕竟凤姐所占的剧情比重就明显比要王夫人多得多
所以,对比一下凤姐、探春和宝钗所遇到的“理家之难”具体是什么,我们就不难找到答案:
“理家之难”这个主题中存在很多“依仗人情、资历和关系等内容破坏秩序,争夺利益”的内容
贾母、王夫人乃至邢夫人,她们的辈分地位摆在这,如果交由她们来掌家,赖嬷嬷断然是不敢插嘴说:“什么事,说给我评评”这种话的
更不会有胆子对掌家者已经作出的“撵了去”的决定提出异议
第55回,如果是王夫人亲自理家,赵姨娘敢对赵国基的抚恤金公开表示不满么?
还有费婆子挑唆邢夫人压制凤姐的事,如果理家的是王夫人,邢夫人就算出这个头,恐怕也无济于事,该打打,该关关
正是因为让辈分小的凤姐甚至探春来理家,以上的这些内容才能顺理成章地展现出来
这就是王夫人身上“当家主母”的矛盾设计的动机……之一
别忘了,我在视频最开始时说的是:
王夫人的整体形象与牵涉的各类事件之间的反差,其实是存在着两层主题层面的用意的
一层是牵涉到家族范围的悲剧主题,另一层则是王夫人个人的悲剧主题
这两层主题,其实说白了就是“母亲”和“主母”这两个身份
当曹公发现了“让小辈掌家,可以顺理成章地展现更多理家之难”这一点之后,他并没有将王夫人简单地丢在一边,使其边缘化,而是巧妙地在“母亲”和“主母”这两个身份上又做了一些文章
他给王夫人设计了诸多体现“母亲”身份的情节的同时,又对其他角色的身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使得王夫人的设定成为了最适合承担“主母”身份的那个人
最终达成了王夫人的所得非所愿(主母),所愿不可得(母亲)的个人悲剧
这个推论当然也不是胡说的,它建立在邢夫人和王夫人完全对称的镜像设计上
首先,“王”“邢”两个姓氏是否暗含了“王法与刑法”的意思,或是“王道辅政”与“‘刑’同虚‘赦’”的意思,我就不讨论了,我对这种幼稚的字谜一点兴趣都没有
我所说的对称的镜像设计,具体体现于她们在“母亲”和“主母”两个主题的相关设计上
邢夫人与王夫人,唯一的相似之处就是二人同为贾家第三代的夫人,这一点同时也是她们俩最基础的身份
除此之外,两个人的设定处处截然相反
首先是关于“主母”身份的相关设计
邢夫人的出身肯定说高不算高,说低不算低,不然也不会嫁入贾家但却是续弦妻子,具体的还可以通过邢岫烟的家境,以及第75回邢夫人的胞弟,“傻大舅”邢德全的台词推测
而王夫人呢?金陵王家的小姐,贾政正妻,哥哥王子腾从京营节度使擢升为九省督检点
二人的设定可谓是云泥之别
然后是关于“母亲”身份的相关设计
贾赦的二子一女,贾琏贾琮贾迎春都不是邢夫人亲生的孩子,而与之相对的王夫人呢,贾珠贾宝玉贾元春都是亲生的
而且文中也多次展现过邢夫人对于迎春的态度只是单纯的埋怨她不争气(比如71回和73回),而王夫人对迎春的态度,我们通过第80回,迎春亲口所说的内容就可以窥见一二:
“我不信我的命就这么不好!从小儿没了娘,幸而过婶子这边过了几年心净日子,如今偏又是这么个结果!”
王夫人的母性扩张到了非自己所生的孩子,也一样视她为母的程度(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邢夫人的母性则缩减到,对自己的兄弟姐妹同样吝啬,对于哥哥的女儿邢岫烟不管不问
那么,曹公这样处处截然相反的设计,目的是什么呢?
关隘就在于:邢夫人是长房太太,王夫人是二房太太
贫者居于上,贵者居于下
上者不得权,下者不如愿
而且我刚才说过,从宏观的人物关系框架的设计顺序来讲,“主角母亲”的相关设定一定是作者优先考虑的,再加上王夫人是二房太太的设定还会牵涉到“主角父亲”贾政,以及贾赦一家的相关设定
比如长子会承袭爵位,所以贾赦整日不务正业就顺理成章了,贾政是次子,所以不仅自幼酷喜读书,贾珠也是十四岁进学,他还时常督促贾宝玉上进,并且把元春探春同样培养的很好……
这一系列的人物性格,都是构筑于主角贾宝玉一家是二房这个基础设定之上的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断言,将“王夫人定为二房太太,乃至将整个贾政一家定为次子二房”的这个基础设定的时间是非常靠前的
但是单就宝玉、元春、探春甚至贾环这几个人物来说,不论贾政是长子还是次子,影响似乎都不大
毕竟贾宝玉这个“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的孽胎祸根,展现的同样是纨绔子弟不务正业,沉溺女色(只不过宝玉走心,贾琏他们走肾)的主题
元春探春展现的是女子个人命运被利益共同体的兴衰所左右的主题
贾环的重点则在于他的庶出设定,而不是次子的儿子
所以,这个基础设定的动机,只能是冲着贾政和王夫人来的,为的是塑造他们俩的悲剧
贾政的悲剧自不必说,他是贾家所有男性当中唯一一个还知道要读书,要上进的,但同样上进的贾珠早死,活下来的贾宝玉贾环一个比一个没心没肺,他的正面影响失败了
“子不教,父之过”,越敦促,越失望
而王夫人呢?对于王夫人来说,最大的心愿大概就是贾珠不死,宝玉上进,元春在身边……而曹公却把符合“主母”主题的相关设定全部塞给了她……
所得非所愿,所愿不可得
她想要的只是做一个母亲而已
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以及求而不得
邢夫人其实也是一样的悲剧
曹公把她架到了荣国府长房太太的位置,但“主母”相关的设定和“主母”的内在权利与外在体面,一个都没给她
连徒有其表都算不上,徒有其名
最后再简单聊点别的,之前看过一种想法,有朋友认为,在八十回之后,贾母一旦亡故,荣国府会出现关于掌家权的争斗,并因此而进一步衰败
而争斗的双方,就是邢夫人与王夫人和凤姐
坦率地讲,我是不认同这种想法的,这种想法显然同样是试图去解释邢王二人掌家权错位的现状
但问题在于,提出这种想法的人仍然是在用“看故事”的思维,思考的维度只停留在了剧情层面,所以才将这种错位设计视为了后续剧情伏笔,而没有往主题表达层面去思考
要组织一场冲突,有三个要素是必不可少的
明确的目标,一定的人员以及实际的行动
我们结合原文来看,一定的人员构成自不必说,而明确的目标,恐怕就有待商榷了
至于实际的行动,至少在前八十回中,邢夫人和王夫人都没有过针对对方的实际行动
如果真的要设计邢王争夺掌家权,甚至设计贾赦一家与贾政一家的“立长立贤”的主题,那么最合适安排冲突的情节,显然是绣春囊事件所引发的抄检大观园
在这个最终造成了实际裁员的情节当中,曹公只要有想法,一定可以安排很多情节来暗示和铺垫,比如假公济私,比如党同伐异
但实际情况呢?邢夫人在发现绣春囊之后,第一件事是去了迎春房中,又引出了“累金凤”的情节
在座的诸位中想必有不少饱读宅斗文的老手,如果换做你是邢夫人,发现了绣春囊这样一个足以证明凤姐和王夫人管家纪律不严的证据,你会如何操作?
虽然我只是个直男癌,但我也能想到一个不着痕迹,打击凤姐和王夫人的方法:
让傻大姐直接把绣春囊交给贾母
如此一来,凤姐那段向王夫人哭着辩解的剧情,就要换成哭着向贾母辩解了,而后抄检大观园的情节还是会顺理成章的发生,邢夫人还可以当着贾母的面,请求将自己的人安插进中央巡视小组,并在实际的巡视工作中,针对凤姐麾下的人员找找茬
但事实却是,累金凤事件后,视角经由探春转到平儿身上,又转到凤姐这边,随后绣春囊直接出现在了最不符合邢夫人利益的王夫人手中
邢夫人不把事情闹大也就算了,还把绣春囊直接交到了王夫人手中,让她自己把这个可以证明自己掌家不严的证据和事件想办法处理掉
这水平,要是搁在甄嬛传里,恐怕会跟唐艺昕一个下场吧
当然,我猜可能还会有人说,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不是掺和进抄检大观园的事里了么?
而且她上蹿下跳的特带劲儿,应该就是受邢夫人指使,想把事情闹大,给王夫人难堪,继而让她和凤姐下台,只不过最后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而已
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我还是建议你再去看原文,特别是王善保家的一开始所说的那段关于晴雯的台词,她针对的始终是不把她放在眼里的丫鬟们
如果真的是受了邢夫人的指使,目标是针对王夫人,那最起码也得是拿凤姐手下的人开刀啊,关晴雯屁事?把晴雯绊倒了,对邢夫人来说一点意义都没有啊
所以,故事都写到第74回了,又赶上抄检大观园这么个高潮情节了,邢夫人一派仍然没有显露出明确的目标,更没有实际打击到王夫人甚至凤姐的行动
双方的冲突与对立,从何谈起呢?
关于绣春囊事件究竟要表达什么,我会在后面的视频当中详细解释,此处只给大家留一个钩子:
要理解绣春囊事件真正的主题,大家需要先搞清楚,邢夫人在发现绣春囊之后,又去了迎春房中,引出了累金凤事件的这个操作,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将绣春囊事件和累金凤事件对照着来看,一切才能一目了然
不过我知道,即便提示到这个份儿上,还是会有很多人想不明白
我故意的
不这么说,大家怎么会追更下去呢?
好了,这一期的内容说完了,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