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专家面对面丨屈光手术二十年沉浮之所得

2022-08-28 11:31 作者:木已成森林  | 我要投稿

专家面对面丨屈光手术二十年沉浮之所得

据权威报道,中国是世界上近视眼发病率最高的国家。


50%以上的人患近视,超过5%是高度近视(600度以上),并且还在增加,预期到2050年高度近视人群将超过10%, 1000度以上的超高度近视超过2%,中国有14亿人口,人口基数大,这样算下来,患者比任何病的人群都高。有数据表明,高度近视引起的并发症,已经成为45-59岁工作人群中导致失明的第一主因。


据西安爱尔古城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专家郭永红主任介绍,中国近视的问题是非常严重,很多人不了解治疗的手段,觉得天生没有治疗的希望,“其实,眼科尤其是屈光手术这个领域的技术更新极快,两三年就大不同。但是新的手段和技术并没有及时传达出去,传达到每个高度近视患者那里。”

郭永红主任表示,一般来说,高度近视的定义是600度以上,超高度是1000度以上,“对超高度的患者来说,框架眼镜镜片非常厚、非常不舒服,看东西严重变形。不仅如此,他们的矫正视力也很差,甚至不到0.3,几乎可以归为残障人士,生活质量很差——有的人找不到工作,有的即使找到了工作也胜任不了,有的甚至对象也找不到,很多高度近视眼患者觉得自己是受歧视的。


现在大家对角膜激光、飞秒激光治疗近视逐渐熟悉并接受,但高度近视的病人往往满怀信心去找医生做手术,结果却被告知“度数太高了,根本承受不了在角膜上做手术”,郭主任遇到这样的病人很多,他们来了总会讲述一些希望曾经升起而又破灭的经历。


二十年前,郭永红主任有机会接触到可植入眼内镜(ICL)技术,如同一下子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从此废寝忘食地研究、学习。他讲到,“ICL技术最早是在俄罗斯、后来逐步发展、不断革新,在瑞士、美国等欧美国家开展,临床应用越来越得到认可。如同放一个非常柔软、非常精巧的屈光晶体片在眼睛里,如果有一天需要取出来也可以,这个手术具有可逆性、更安全。手术使用的专利性材料非常优质,国外有一个年近72岁老妇,做这个手术三十年了,年纪大了,要做白内障手术,把这个晶体片取出来,发现上面很干净,不像其他的材质有纤维化、黏连,体现了这种材料非同寻常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



中国在1996年就开始尝试这一手术,属于临床试验小范围开展,经过国内外长时间的证明,美国FDA2005年批准这一技术,2006年底国家正式通过SFDA批准。目前国内越来越多专家开展和认可并大力推广这一技术。


【案例分享】

郭永红主任描述了一个来自陕西宝鸡的女患者术前术后之变,令人吃惊。“她比较肥胖,非常自卑,低着头一声不吭,看上去是中年妇女,但其实还不到30岁,近视接近2000度,矫正视力也只有0.3。病人非常渴望能拨开眼前的迷雾,重见精彩世界,但是许多医生都说治不了,她觉得人生没有希望。”


因为查出来有其他疾病,郭永红主任特意等她全身情况稳定了,然后在西安爱尔古城眼科做了手术。“上个月她专程赶来,坐在我面前,我差点没有认出来——完全变了一个人,体重减了30斤,打扮时尚靓丽,笑容非常甜美。她说,这次回老家,所有人都认不出她了。她现在不戴眼镜,视力在1.0。姑娘家在宝鸡市的一个小镇,坐车要两个小时,但坚持要过来,她说眼睛好了之后,一切都焕然一新,而且时来运转,一顺百顺,连丈夫和家里的生意都变好了。”


郭永红主任从医三十年来,在培育新生代屈光手术医生的道路上,无疑起到了引领者的角色。带领科室成员不断提高业务技能,注重科室年轻医生的传、帮、带,积极提高团队建设,从而最大程度提升业务质量和客户体验。


“每一个医生都有独当一面的潜力,但学医是终身学习的开始,在带领新人要讲求方式方法,给予他们适当的成长规划建议,才能磨炼出过硬的业务素质。”郭主任说到,“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应充满着对病人关爱关心的人文情怀,用医德做奠基石,用技术支撑起职业道路。”


专家面对面丨屈光手术二十年沉浮之所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