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说一下各版水浒影视化存在的问题
又被单边人打成对家饭圈了,每天过得都很无语,说几句这版不好的地方就是对面的黑子,那我这次都说行了吧。 目前市面上被大众熟知的,相对完整地展现了原著水浒从始至终的脍炙人口的大部分故事的影视版本为1983年山东版《水浒》,1998年央视版《水浒传》和2011年的新《水浒传》,这三版诞生时代不同,所以从第一眼的视觉效果上来看,三者的画风画质服化道灯光等会有非常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好坏建议不要纵向对比(央水对比新水,山水对比央水这样的)而是与同期其他影视作品横向对比(新水对比新三新环,央水对比央三或两年后的神探狄仁杰等),同时,这些为电视剧加分减分的项目个人心中自有评说,不是一个对电视剧性质起决定性定义的因素,对于这些方面的争论,大家可以看个乐别当真。 第二个无关紧要的对比项是穿帮、口误等因素,这里更多反映的是道具组和演员对于剧本上不上心的态度问题。例如新水中出现玉米,央水中出现西瓜,华文行楷字体,叫错好汉名字和绰号等问题,都不是把一个电视剧打为烂片的有力证据,故这里也不展开讨论了。 第三个就是演员的表演和剧本设计,涵盖了观众最能所见即所得的部分,一个桥段的表演就是观众最主观能感受到的东西,背后隐喻的含义反倒不是最重要的。这一部分综合下来,三版水浒给我观感最好的是山水,台词和剧情中心分得清主次,人物形象表达得更深刻鲜明,演员台词清晰情绪把控得当,观感是非常舒服的;其次是央水,央水的一些演员功底是有的,尤其是大部分次要的角色和群演,除去有些角色设定的不像原著人设,忽略掉他们在演谁的问题,但轮表演绝对是过关的。新水最大的问题就是,很多演员的台词念得并不是很自然,让人从听感上感觉不太顺畅,有些角色的表演过于刻板印象,公式化,缺乏演员可以注入的特色,这也是新水无法称得上神片的短板所在,结合前面两点新水存在的客观问题,新水就只能在电视剧分类里分得一个中等偏上质量的定位,远不如山水央水在电视剧层面上的高质定位。 但是,这三条指标是对于一部电视剧作品的基本要求,三版水浒还面临着一个重要挑战:他们都是改编作品,对原著的何种呈现,无疑是最关键的评判标准。尤其要注意一点,水浒有多个版本,原著是哪个版本是最容易被粉丝用来混淆视听的,那么就记住一点,央水和新水分别隶属于“央视四大名著”和“新四大名著”的电视剧类别里,四大名著里的水浒是哪一本?施耐庵百回本是目前公认度最高的,那我们就且以这个版本为原著,去看一下三版的优劣,按照时间依次说明。 前面已经提到,山水表演和服化道上的优势明显,但未能呈现完整的剧情也是最大的遗憾。我们不能单凭还原了多少剧情去评价一个改编作品的优劣,而是要看改编影视有没有让文学作品更加普及、内涵的思想有没有被大众更容易接受。山水除了篇幅上的劣势,以及单元剧形式剧情断链大,演员更换频繁的一些瑕疵,在整体上是让人满意的,更是山东人心中认可度最高的水浒影视。 再来说央水,央水编剧导演意见不统一,又想尝试全新演绎人物形象又不想破坏梁山百年来在民间好汉形象的地位,在这种要不要大改人物和要不要贴近原著的问题上举棋不定,最后诞生出了一个过程魔改,但又走了既定结局的尴尬又矛盾的成品。使央水处处看起来不像水浒,但又有一些东西证明他拍的就是水浒。这在改编电视剧行业里其实是一种大忌。不过得益于那个年代落后的信息传播,电视剧是最容易得到普及的一种媒介,所以迅速传播到全国,成为许多人对水浒的第一印象。先入为主,导致这种别扭又气人的剧情成为许多没看过书的人对水浒角色的第一印象,后面我们再祥说这种印象的危害。(角色的删减只要能够自圆其说,也不算非常大的漏洞) 新水则是在许多情节照搬央水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遵循了原著的主旨。举个例子,新水潘金莲和央水一样,也有莫名其妙的洗澡镜头,但新水潘金莲的毒妇人设得到了保留,增加了她前半生身世的刻画,她有她的不幸,也有她的恶毒,这才是人性复杂的一面。新水显然也偷了懒,拿央水现成的改编往上套,不过新水能看到央水偏离原著的地方,能够及时地矫正,这是新水最可圈可点的优势。当然,新水也面临着“全面洗白”的指责,抹除原著瓦砾场,小衙内,食人等剧情,让七分白三分黑的宋江失掉了有助于让人物更复杂立体的阴暗面,削弱一些角色,重点塑造另一批角色(削弱秦明董平加强张清花荣等)在多处细节上让原著读者不能满意也是不争的事实。 既然三版水浒影视的问题了解的差不多了,为什么这些年对于央水的负面评价越来越多呢?原因就出在他混乱的剧本和人物塑造上,在那个四大名著还不够普及,没有列入中小学生必读书目的年代,许多人了解四大名著的途径就是电视剧,即便在今天,也有很多人苦于书籍的枯燥无味,选择从电视剧入门名著,那么央视版的四大名著无疑是最权威的“标准答案”,这一下就引出了现在的矛盾:以改编幅度最大的央水作为水浒的入门作,是否会潜移默化改变水浒的主旨和梁山在观众心中的印象?答案是必然的,种下什么种子,就会长出什么果实。央水在过去二十年给观众种下了投降派小人宋江,梁山泊土匪的种子,那么长出一大片阴谋论的果实也不足为奇。更不要提央水对于一些好汉画蛇添足的改动,也或深或浅地影响了角色风评。林冲大仇不得报含恨气死不止一次被拿来当作批判性格懦弱之人的反面教材,吴用狗头军师的形象同样深入人心。这些不益于正确传达和普及原著文学作品的改动才是央水真正的缺陷,也是越来越不被人认可的原因。既然名叫水浒传,那就一定不能忘记自己改编剧情会对原著产生的影响,自然也要承受这一举动带来的后果。 目前四大名著只有水浒传没有一部被普遍认可的入门教材影视,如果一定要推荐一部作为入门作品,那我感觉新水浒的接受度会比其他两版略高,相较于古早的山水,它有更清晰的画质,相较于央水,它有更贴近原著的主旨,加上选角造型加分,作为年轻人的水浒入门还是能说得过去的,只能算是矮子里拔高。但更希望大家能够从原著入手,在不被旁人价值观和思想左右的情况下自己去理解一本好书。 央水只在二十年的时间里就改变了一代人对于水浒的印象,不过看到越来越多人去了解原著,正视央水的错误,纠正时代滤镜掩盖下的不足还是很让人欣慰的。只能希望看水浒,了解水浒的人越来越多,水浒的形式也更加多元,游戏,动画都是值得期待的,也希望在未来水浒传题材能出现综合了以上三版作品优点的新作品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