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还有书籍 第二季 第六集
第六集 从纸上到路上
张辰亮:还原科学版海错图
中国国家地理融媒体中心主任 《博物》杂志 帮助大家鉴定热门网络动物
站在今天生物学的角度,对《海错图》中的生物进行分析、考证
《海错图笔记》
厦门八市海鲜市场 “一个免费的海洋生物展览馆”
用半年时间研究鳓鱼头骨拼成鹤的方法
“以待博识者辨之”——张辰亮在和聂璜进行隔空对话 “跨越时空,互相成就”
在创作《海错图》的年代,珊瑚可以大量、快速繁殖
珊瑚可以作为海洋的生态的标志,它茂盛与否,反应了海洋的健康状况
珊瑚被破坏和学者们复育珊瑚同时在进行
在考证《海错图》的过程中,张辰亮一次次看见海洋资源的衰退
鲍鱼因为疫情,吃的东西都不一样了(之前吃还带,现在吃裙带菜)
海错图是展示海洋文化的一个引子
杨潇:重走西南联大
在废墟上重拾记忆,召回那些已经消逝的风景和声音
停云楼 现在是废墟,80年前(1937年),这里是乱世中一座小小象牙塔,庇佑着那个时代最出色的一批知识分子
2018年4月,曾经的特稿记者杨潇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重走这条路,又用两年时间写成40余万字的《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
2014年从美国访学回来,发现传统媒体的衰落,曾供职于《新华社》《南方人物周刊》的杨潇也要寻找自己的出路,最后发现还是要写书,真正安放自己
《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次创举》
本想在停云楼长呆,却受到了轰炸 “吾国生活连根拔起”
去不了战场,走1600公里的路,到后方,继续我的学业,也是另一条救国的道路
徒步,也让他们走出书斋,感受了自己国家的宏伟壮阔,以及它触目惊心的贫穷与保守
穆旦《三千里步行》
穿梭于两个时代,试图找寻散落在各处的历史碎片
所走的路途,全都是中国的大好河山,所遇的人们,全都是我们的同胞,所谓‘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
处于变革时代的知识分子如何自处的问题
因为了解古代所以了解祖先,使他有信心在国家危机万伏的时候,不悲观,不动摇,在别人叹气空想之中,切切实实地从事于学问
塔可:以摄影咏古的当代艺术家 “跨越时空的旅行”
以艺术的方式展现古代书籍所记载之物的当代面貌
《诗经》里描写的地点、风物,经过两千多年,发生了很多变化,很多地方荡然无存
子之还兮,遭我乎峱之间兮
两个猎人在峱山相遇
现在成为高新区,只剩下很小的一部分。山被打碎成山石,山石又成为建筑原料,盖出现在的高楼大厦。
这个“峱”字,从此只存在在《新华字典》里
《诗山河考》
黄易“乾嘉时期访碑第一人” 发现并保护了许多重要碑刻与石刻
类似于近现代考古的田野调查和研究方法,开一代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