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7)——先验感性论(2)
接下来分别探讨感性认识的基本概念。感性认识的基本概念包括直观(Anschauung)、对象(Gegenstand)、感性(Sinnichkeit)、现象(Erscheinung)、纯粹直观(reine Anschuung)、表象(Vorstellung)。
什么是直观(Anschauung)?“An-”是指直接地靠在上面,“schauung”就是看,类似英语的“see”。康德对直观的定义为与对象直接相关的一种表象(表象是什么?)。人的认识就是观念、表象与对象相符合,如果相符合那便是知识。而直观是直接关系到对象的。
与对象的一切关系是一切知识都少不了的内容。一切知识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是一切知识的内容都是由直观构成的。直观本身也有形式,即时空。感性认识直观的知识是一切认识的内容,是一切认识的材料。但是,感性认识要上升到科学的知识还必须提升。直观是一切知识内容、对象、材料的唯一的来源。康德通过经验判断认为一切知识开始于经验,一切知识开始于直观。例如,缺少了直观,缺少了经验内容,科学就是空的,是伪科学。
直观定义为与对象直接相关的一种表象。根据人认识的对象直观又分为两种,即感性直观和知性直观(又称为理性直观)。人不存在理性直观,人只能通过时空接收到感性直观,人无法认知自在之物,人无法穿破现象。康德假设,如果存在上帝,那么上帝不需要通过五官感觉,只需要通过思维就可以思维、直观到一个对象,当思维到一个对象,该对象便产生了,对象能由上帝的理性直观直接产生。
什么是对象(Gegenstand)?Gegenstand与Object经常混用,略有区别。对象分为在感性中被给予的对象与不在感性中被给予的对象,即认识的对象和物自体。物自体不是认识的对象,是思考的对象。物自体是无法被认识的。
什么是感性(Sinnichkeit)?Sin,即感觉、感官。这里的Sinnichkeit(感性)相当于Asthetik(感性论)的内容。感性是一种接受能力,是最低、最初、被动的接受能力。感性是接收物自体对我们的刺激所产生的表象的能力。感性也有一种主动性,只有人才能接收表象。时间与空间是感性接受物自体刺激时的另外一套。时间与空间就是感性接收之中先天的东西。人的知识不能离开人的主体。
感性(Sinnichkeit)之中又可以分出感觉(Empfindung)、现象(Erscheinung)。感觉是一种直观之中的材料。经验直观由质料和形式组成。感觉属于感性中的质料部分,时空属于感性中的形式部分。质料部分是后天材料,是物自体刺激我们的感官而形成的表象。例如颜色、冷热、软硬。这些感觉仅仅是现象,不是物自体本身的样子。不能把自在之物引起的现象归结为自在之物。感觉是完全后天的,感觉之中的感性形式(时空)是完全后天的。
什么是现象(Erscheinung)?德语本意为出现,可翻译为显现。现象是与物自体相对的,不是物自体本身的。现象包括质料和形式两方面,质料就是经过整理的感觉,即时间空间。时间空间在感觉中属于先天形式;而时间空间在现象中属于质料。现象是在时空构成的感性认识上面加上的范畴,范畴是现象的一种高级形式。还有一个希腊语中的现象(Phanomenon),这与德文的现象几乎可以相通。不同之处在于,希腊语的现象代表一种更为抽象的含义,即已经经过范畴整理的现象,已经确定的成形的现象,或者可称为现象界。
纯粹直观(reine Anschuung),reine即纯粹的,排除后天的。
什么是表象(Vorstellung)?德语本意为“摆在内心之前的”,也翻译为观念,心理学术语。康德将凡是出现在心灵面前的东西都称为表象,包括直观、感觉、知觉、印象、时间、空间、范畴、理念、原理等。胡塞尔的现象学将其发展为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