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旧事:英国的厨房

2021-11-09 11:27 作者:孔令金同声传译  | 我要投稿

我在英国有过一段波澜不惊的生活,应该说是枯燥无味、百无聊赖、无聊透顶,令人生厌。我居住在曼城,上班的地点却在普雷斯顿市(Preston)的中央兰开夏大学(University of Central Lancashire)。我负责教授中英口译课程,每周都需要去给口译系的研究生们上大概二十个小时的课。兰开夏大学有一座孔子学院,当时的院长是Madam Yu Feixia,颇有淑女之风,我只见过她一面,请我去喝茶,因为她办公室挂着的一副孔子行教图上有一小行字,年代久远看不太清楚字迹,Madam Yu想让人摘下来让我看看究竟是什么字。我说“不用麻烦拿下来了,上面是篆字,大成至圣文宣王,元朝皇帝给孔子的谥号(元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 Madam Yu很高兴,又给我添了点茶。

我的同事们都比我年长十到三十岁左右,我那年二十五岁,我知道这本身就很令人讨厌,二十多岁的人却过着四十岁人的生活。我教的第一批研究生年龄比我还大,他们第一次见面甚至都不肯叫我せんせい“森塞”,直到我把他们扔到同传箱里去做翻译,让他们听到自己可悲可叹又可怕的译文时,才老老实实回到座位上,跟我从头开始学顺译,做影子训练。对付捣蛋鬼我总是很有办法。


这份教职不需要我坐班,有空时我还是继续承接一些口译任务,比如法庭口译、警局口译、商务访问等。满打满算一周出门三天工作就足够了,剩下的时间都是宅在家里。下面的故事也就是发生在我所住的房子里面,英国有太多老房子了,老到人们都懒得去考证是什么时代留下来的房子。


我毕业以后在索尔福德大学(University of Salford)附近租了一套公寓,和几个朋友合租的,并不是因为勤俭节约(我从小就不是一个省油的灯),一份稳定的大学教职再加上口译收入,足以让我在英国寻开心了。可惜的是,我从不抽烟,也不喝酒,下午四点以后连门都不出,是一个十足的闷油瓶。我喜欢合租是因为厌恶独居,母亲告诉我,我出生没多久就有个外号叫“落地响”——必须时刻有人抱着,只要一放下就哭闹,现在大抵也是如此,如果太太有事要去外地出差,对我来说就仿佛世界末日来了,提前好几天我就开始呼朋引伴,把不三不四的狐朋狗友领到家里来陪睡,还故意怪里怪气的说话。次数多了,太太干脆把老板炒了(还好没有把我炒了),再也不出差了,换了一份相对自由的工作,有大量时间在家陪着我这个“现世宝”。

当时我们三个人合租一套公寓,我住其中最大的一间,两面墙上都有大落地窗,光照充足,我的房间正对过就是厨房。我和其中的一位室友关系不错,他是南方人,在曼城的Currys(在King Street上)做音响方面工作的。这哥们很勤快,做饭也麻利(你知道我为什么和他关系好了),一般我会买食材,他来颠勺。

有一天下午大概四五点钟,他下班回来,家里就我们两个,照例他在厨房准备晚饭,我在屋子里面打游戏(除了读书外,这是我为数不多的爱好了),我忽然听到他在厨房自言自语起来,就像睡着了的人说话一样,模糊不清,我勉强听清楚几个字,什么“别动”“小心”。我当时正玩得兴起,也没去理会他。过了一刻钟,他来喊我吃饭。

我:“你刚才做饭时自言自语什么呢?”

他:“你还问我?我正在那儿炒菜,你在后面挠我痒痒干什么?还使劲推我!”

我:“谁挠你了?我没那么无聊,我刚才打游戏呢,我都没进厨房门。”

他一听,整个人石化了一般,脸色灰白,下巴拉得老长:“我...我刚才感觉到有人在背后推我,以为是你在开玩笑”

我也意识到问题有点蹊跷,就问:“你就没回头看看?”

他:“没有。”

那时厨房的空气似乎凝固成实体,天花板似乎矮了一大截。

我忽然觉得脖颈有点发凉,仿佛有人在后脖颈对我呵凉气。

我手里紧紧的攥着餐刀,眼睛盯着南方小哥,他也看着我,但我感觉他的眼神聚焦的是我的后背,我觉得我准备好了。

咔嗒一声,冰箱压缩机继电器启动的声音把我们俩吓了一跳。

一阵开门声打破了这种气氛,另外一个舍友(且叫他小哥2号)回来了。我们把他拉到厨房来,说了一遍刚才的事情,小哥2号听了以后犹豫了一下,说“有一次,我晚上睡觉时把手机放在床头,结果早晨起来找不着了,最后发现手机倒扣在厨房的案板上,而我记得昨晚是搁在床头的。”听罢,我们回到了各自的卧室,一晚上都没有出来,更没人再去过厨房,我从门缝能看到厨房里透过来的惨白的灯光,偏偏我的卧室正对着它。

很不安稳的睡了一夜,第二天清早,推开门,往厨房里瞄了一眼,没有任何异样,吃剩的餐具也没收拾,一切正常,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厨房的灯灭掉了,而我还记得昨晚门缝里的亮光。


有人会说,这个故事很简单,你和南方小哥之间一定有一个人说了谎。可问题是,如果南方小哥说了谎,我当时确确实实听到他在厨房自言自语的声音了,我相信他没有任何理由骗我。而我,你知道我没有说谎。


孔令金




旧事:英国的厨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