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女性」单身、辞职、留学、转行心理学

评论区有些人其实搞错定位了。
评论区,如果确实是穷人家的孩子应该找富一代去做参考,如果真有野心的话。虽然,参考了之后,上天也不一定保你成功。
但一个穷人家孩子去听一个富二代怎么活出自我,这本来就是“专业不对囗”(这里没有讽刺富二代的意思,人各有命)。
价值都是相对的,每个人都只能经历自己的生命故事,说着自己的生命感受。
评论区有一位网友提到有一些孩子无论家境怎么样都可以做到全然不顾,关于这个“全然不顾”,我真想到几个身边闪亮的改变自己命运的例子。
一位认识了很久的网友,大概十年前,她就己经是在日本的律所做律师,当时她打算准备跳槽去更加大的律所去发展,当时她已经定居在大坂几年了。
这位姑娘是一位孤儿,18线城市农村,一直是婆婆带大她的,并且她拿到签证去日本之前,婆婆刚好去世,所以她准备离开中国时刚好一个亲人都沒有。
她大概十岁之前父母双亡,怎么亡,我不敢问,只知道她大概13岁左右,就自己一个人走去上海去那些什么店里打工(具体是什么店我忘了,但是是正经工作),究竟怎么做到13岁也能工作的,我不知道,反正她做到了。
她目标非常明确,在读书时(她留在上海读书)就发誓一定要去日本(因为她喜欢日本文化),所以她是在读书就死咬一定要进日资所,等公司的工作调动时去日本,签个工作签证留在日本生活。
这个姑娘冷静得可怕,我当时跟她交流时,最深刻印象是她发生过一件事,她有一次在日本街上不知道为什么(原因我真的忘了,因为时间太久),出了意外,整个手臂都是血,她非常冷静地打车叫司机送她去医院,当时司机都吓傻了,她竟然非常地冷静。
还有我爱豆圈子之前认识的一个女孩,家境更坑爹,爸爸家暴,妈妈后来进了精神病院,也是农村出身,但她很年轻就去过一些好像是尼泊尔之类的国家去做义工,怎么申请不知道,我没去了解,总之她就去了。当时她身上的钱不够用,会去教堂拿免费的饭吃,这个姑娘长得好漂亮,但她一点都不忌讳跟街边的小伙去攀谈聊上几句从而去了解当地的情况。
之后她是怎么发展的我没去仔细打听,总之她之前一直定居在香港,在投行工作,后来又去读了艺术专业,收入己经可以让她规划一年去一两个国家,她很喜欢一个人去旅行,去过很多个国家!
她爸妈根本一直都没改变,但她的收入,个人现实,甩她原生家庭几条街,但有一个遗憾的是,这姑娘因为原生家庭家暴问题很严重,她间接性有情绪困扰,因为有童年创伤未解决,虽然她己经离开家很久了。
另一个是我20多岁时遇到的一位贵人,这位就不是女的,是一个男人,也是农村出身,只打过一份工,在柯达公司做员工,其它时间都是做生意,摆过地摊,开过文具店,开过商场,商场还火灾过,住过18个人挤的群租房,也住过屋顶漏水的小房子,我26岁遇到他时,他身家己经过千万。
富一代的故事都好精彩,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被我遇到这三位,还有,我想起来了,其实我爱豆都是富一代!
我有一位爱豆(不是中国人),最感动我的是,他当时因为没钱,自己要租录音室,要自己出钱印地下摇滚的演唱会的传单,还所剩无几的钱去给摇滚杂志内页印他们的乐队信息。
就是因为没钱,他有一次开着车,后尾箱装着传单和一些派给粉丝的贴纸,在高速上因为后尾箱没盖好,传单和贴纸洒了一地,他就下车逐个逐个把传单和贴纸捡起来,但是,那里是高速公路,当时很多交警追过来让他走,不要捡,说他这样很危险,但他就要坚持要捡回他的贴纸和传单。还有,当时他也曾经在公园睡过,睡在车里,因为要省房租或暂时找不到房子。
在我眼里富一代不一定身家要很有钱,只要自己的个人现实比原生家庭差很远,在我眼里就是富一代。
《纳瓦尔宝典》的作者也是富一代,他曾经说过: “假设有一天,我创业失败,身无分文,这时把我随意丢到任何一个说英语的国家的街道上,我相信自己会在5年或10年内重新变得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