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空间科学年”主要事件的回顾

2022-07-28 23:58 作者:邓如山  | 我要投稿

《科学》杂志评选了2014年十大科学新闻事件,欧洲航天局发射的用以探测彗星的飞行器罗塞塔登上了十大科学新闻之首,《物理学世界》杂志评选了2014年主要的科学突破事件,罗塞塔使命计划再次名列榜首。2014年11月,人类发射的探测器首次登上了彗星,从罗塞塔航天器分离的菲莱号探测器降落到了彗星67P的表面,搭载菲莱探测器的罗塞塔航天器器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长飞行,最终抵达了目标彗星的轨道,菲莱探测器在彗星67P着陆的消息令欧洲航天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欣喜不已、欢呼鼓舞,他们经过了十年的等待期,终于在焦急万分的最后时刻收到菲莱发回的无线电信号。

电磁信号从彗星67P传播到地球的距离为5.11亿公里,罗塞塔探测使命收集了大量的数据,足以让科学家为数据处理忙乎数年的时间,从大数据分析中初步得到了一些重要结论,比如:地球水资源不一定主要来自之前确定的彗星,有可能来源于小行星,多次撞击地球的小行星不是一件好事,但也不一定是一件坏事,小行星在撞击地球的过程中给人类居住的地球带来了丰富的水源,假如地球像火星一样失去了水源,那么人们没有机会“高谈阔论”人类科技文明的历史轨迹。

事实说明,2014年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空间科学年,中国探月工程向前推进了一步,成功地发射了返回式月球飞行器,印度第一次将一个火星飞行器送上了火星轨道,日本第二次实施了小行星使命计划的发射行动。欧洲航天局从普朗克探测使命中收获了大量的第一手数据,欧航局的科学家再次证实了宇宙学标准模型的正确性,给出了暗物质存在的约束条件。位于日内瓦的CERN粒子物理实验室的物理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将要重新启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运行,


超大型实验室的主要部分部分——ALICE, ATLAS, CMS and LHCb将会投入使用,2014年6月,LHC完成了一次主要实验设备的维护和升级,经历一段长时间的休整,LHC被冷却到接近 1.9 K的运行温度。科学家预计,第一批质子束将在明年3月投入使用,质子将在27公里长的对撞机通道内飞驰。科研人员计划将能级为13 TeV的质子进行碰撞,这一能级仅低于设计的能级14 TeV。LHC的科研人员将在2015年4月使用设计的能量级,目前使用的质子碰撞的能量级仅为7 TeV、或每束 3.5 TeV。

升级后的LHC将要进行第二轮实验,欧核原子能中心(CERN)的科学家制定了研究神秘莫测的希格斯粒子的计划,2012年,科研人员在实验中发现了希格斯粒子,然而,他们对希格斯粒子性质的细节信息知之甚少,预计在更高能量的质子碰撞中将会产生更多数量的希格斯粒子。升级版的LHC将为暗物质的探索活动注入新的动力,帮助理论物理学家回答一个基本的宇宙学问题:宇宙中的物质数量大大超出了反物质数量。

LHC的第二轮实验有可能触及物理学的超对称谜题,依据超对称理论的预测,已知的每一种基本粒子对应了未被发现的所谓“超对称粒子”,但在超级伙伴的粒子性质之间有微妙的差别。CERN的最高管理者将要换人,新掌门人将在2016年正式“上岗”。除了CERN探索希格斯粒子的事件以外,2015年,物理学和空间科学将要开展一系列激动人心的使命行动,在多年的计划之后,ESA的科研人员将在201月7月开启 Lisa ——探路者使命行动,项目的核心目标是检测新一代在轨飞行的太空引力波探测器。


另一个ESA的飞行器将在2015年7月发射,它的名称为ADM-Aeolus,飞行器的使命是监测地球的风系。日本航天局(JAXA)计划在2015年发射一个外太空H、X—射线望远镜。2015年3月,NASA计划发射一个磁层多尺度任务(MMS)飞行器,用于研究地球磁场的磁性连接和非连接的神秘现象,通过磁场重联的方式在地球磁场爆发能量。人们期待中国在探月工程和民用卫星探测领域取得更大进展,人们甚至期待“好奇号”在火星上探测到生命的信号。

2015年,人们不会忽略BICEP2协作团队可能发布的任何一条科学探测信息,2014年的早些时候,BICEP2科学团队发布了震惊世界界的重大消息,他们声称找到了宇宙原初引力波存在的证据,BICEP2科学团队发布的成果遭到欧洲普朗克卫星科学团队的反驳和抵制,两个科学团队进行了有理有据的争辩。

2015年,人们期待有关原初引力波发现的争论得到彻底解决。罗塞塔使命计划的科学家还将获得更多的探索成果。罗塞塔项目的主要科学家马特·泰勒喜欢穿同一件衬衫,明年可以换一件了,科学家的着装可以有看上去“耳目一新”的变化。物理学和天文学的魅力是人们不知道每一年将会发生什么,而每年确实发生了一些事情,当某个科学事件发生时,人们从中切实感到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技文明在推动人类文明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编译:2014-12-26)


“空间科学年”主要事件的回顾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