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经典:30多年前的国产电影有多敢拍?

“强有力的外部形式”主要表现于画面构图。城市/现代化的标志是什么?首先是工业和机器。影片中多次出现的安装工地,巨大的载重机、龙门吊、 集装箱、WD机件、电铲、抓斗机、火车、铁轨等,坚硬质地的钢铁机器成为构图主体、陪体,并且其巨大的形体、艳丽的橘黄色调、占据大幅画面的构图方式, 与日常经验中脏污、笨重、冷硬的工业机器形成差异。其二是厂领导们乘坐的红色轿车,或者行驶在尘土飞扬的工地上,或者驶离巨大巍峨的办公大楼, 但是,其僵化、传统、保守的思维方式却与这隆隆前进的现代化进程极不协调。如两次党委会开会研究赵书信的问题。狭长的会议室里,一切都是白色的: 白桌,白椅,白墙壁,白衣服,白开水,背景还有占据一面墙的白色大钟,黑色的指针格外突兀。所有这一切,都隐喻着会议的空洞无聊,僵化呆板,无意义, 低效率。会议室的表现性造型在两次会议中完全一样,但又有所差别:第一次冗长的会议仅用两个长镜头,造成会议的停滞感和凝固感;第二次则使用25个景别相同的镜头,形态变化之中又有重复。此外, 阿里巴巴歌舞中对比鲜明、线条生硬的布景,赵书信扔掉棋子黑炮时混乱的矿石堆,圣母像和小女孩构成的教堂,两个小男孩用砖排列多米诺等场景,无不显现了丰富多义的形式性。黄建新这样解说自己的创作理念:“它是什么?情绪、隐喻、象征?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这是利用情节,情绪,想象的三度重叠构成一个团状的、模糊的、可以多面理解的团,希望触发联想,让观众去发散扩大。”黄建新凭借着艺术直觉,设计了许多极具形式感的能指符号, 也许很多奇异的构图并没有意旨清晰的所指,但无疑超越了原著的清晰流畅,更具有形象的不明确性、 暧昧性。正如黄建新所说:“有些事情和感受是说不出的”,却在“妙不可言”中“入木三分”。如果这件事情是发生在某个期间,也许不会这样沉重, 但是故事的背景是工业现代化建设,与之相应的概念应该是科学、效率、民主、独立等,但是当下人,而且是现代化建设领导者们的思维却是如此僵化、保守、独断,这就在方法与目标、人的意识与时代要求的巨大差距之中凸现出了荒诞的《黑炮事件》的现实批判性。
黄建新就是这样以清醒理性的目光注视非理性的人物,以平淡自然的口吻讲述荒谬混乱的事件,以正直果敢的勇气对社会转型中不合理、不合逻辑的反常现象进行批判。这种精神在今天尤其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