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有人说要多行善事,子孙才会有后福,没想到真实的案例这么多

2021-03-23 13:15 作者:红叶奇说  | 我要投稿

故事一:

1995年的时候,有一对夫妇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来到我们村,恳求当时的村长收留他们,结果好心的村长不仅收留他们而且还划分土地给他们家耕种。

若是按照村里定下的规矩,田地户主是三十年变更一次的。当时村长划分土地给他们家的时候,村里刚划分土地得两年,因此村长能划分土地给他们家耕种是顶着被村民们唾骂的巨大压力的。

因为他们家插队进我们村里来,然后村长把土地划分给他们家,我们村的每家每户的土地都会减少一点。他们家也深知村长的难处,所以他们家的男主人就当着全村人的面承诺,世世代代为村里做贡献。

起初村民们并不相信,也稀罕他家能为村里做什么贡献。所以他们家分到土地之后在村里建房子时,村里没有任何一位村民去帮忙,不仅没有帮忙,而且还有很多村民议论他们家插队,分我们的土地。

同时村长也遭到了质疑,那时候有很多村民认为他们家是村长的远房亲戚或者是给了村长好处,所以村长才会冒着被全村人唾骂的风险同意他们家来村里落脚。因为此事,本来德高望重的村长,瞬间被村民们歧视。

没想到一个月之后,村民们对他们家以及对村长的看法都改变了。因为他们家的男主人是一位木匠,他来村里一个月之后发现村民们过河耕种不方便,所以在河边搭建了一座竹子桥方便村民过河耕种。

桥梁建设好之后,全村人都对他家夸目相看了。因为他搭建的那座桥梁,确确实实的为村民们提供方便,没有他搭建的桥梁之前,村民们需要过河务农都需要乘船,而村里只有小船,每次载着丰收的果实回来都需要好几趟并且还需要排队。

自从他搭建为村里桥梁之后,村里人都知道他是一位手艺超群的木匠,所以村民们会拿着木材到他家里,让他帮忙做一些普通的家具,而他帮忙又不收钱,因此他很快就融入到了村里的氛围。

从1995年至今,已经有26年了,他们家一直负责修补村里的桥梁,从来没有向村里要过一分钱。但是村民们也很懂得理解他们家,大家一致认为,让他们家一直为村里无私做贡献,对他们家很不公平。

所以早在2003年的时候,村民们主动在他搭建的桥上,设立功德箱,只要是过桥的人就自觉往功德箱里放钱,至于放多少钱是个人的自由。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他的付出得到回报。

但是在2004年,年底的时候,他竟然把功德箱里的钱都拿出来,要捐给村里,但是村长不肯收,因此村长跟他拿着功德箱里的钱推来推去,很尴尬。后来他拗不过村长,只好把钱收下。

之后他用那些钱去购买水泥,然后把桥梁的两端都铺上了水泥路并且还把功德箱给撤掉了。因为他执意不肯收钱,所以村里人也不强求他,也正因为如此,他在村里有很好的口碑。

可惜在2019年的时候,他因病去世了。但是好在有他的儿子传承了他的手艺,同时他儿子还遵守父亲曾许下的承诺,世世代代为村里做贡献。所以如今他不仅自觉维修村里的桥梁,而且也像他父亲一样免费帮村民们打造家具。

后来在今年的年初,他八个月大的儿子脖子松软抬不起来,感觉就像是残疾瘫痪一样。当时医生说是基因问题,同时也是营养不够,所以需要治疗和给孩子补充营养费用大概需要十二万元左右。

而他家并没有钱,因为他父亲那一代以及他这一代的男性,都是一直忙着为村民们做家具以及维修桥梁,没有参加务农挣钱,仅依靠女性干农活挣钱,只能维持正常的家庭开支,无法应付医药费。

原本村民们并不知道这件事,是村民们拿木料去给他帮忙做家具,他说:家里有人生病了在医院治疗,需要去照顾,暂时没有时间帮你们做家具了。他拒绝帮忙做家具之后,村民追问情况才得知他孩子住院而且需要高昂的医药费。

于是好心的村民把这件事情告诉村长,请求村长组织大家捐款给他们家度过难关,但是村长不敢,因为村长组织大家捐款属于非法集资。后来村民们约定好时间,每家派一个代表去他家里捐款。

那天的场面很感动,他看到几百位村民自觉的排队来捐款给他儿子治病,他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而且还向给他家捐款的村民们行大礼,并且又说了他父亲当年说的那句话,世世代代为村里做贡献。

后来,经过医生对他儿子进行治疗,他儿子恢复了健康,但是捐款给他的钱并没有用完,所以他把剩余的四万块钱送回村里交给村长,留做村里日后的活动开支。

故事二:

1864年的时候,有一个妇人带着三个年幼的儿子沿街乞讨来到我们村,恳求我们的员外收留他们。当年的员外是一位心善的好人,不仅收留了她们,还将她们留在了自已的家里帮忙做事,还给她嫁给了家里一位做长工的男人,还把她的三个孩子送上了学堂。

文中的这位妇人就是我的太奶奶了,我听老一辈人讲,当年我太奶奶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带着三个儿子沿街乞讨来到了我们村,实在是走不动了,已经3天没吃过一粒米了,如果在讨不到东西就会饿死。她看着我们村有个大户,听沿街的路人说,这村里面有一个员外,他是个大善人,或许你去求他,他会给你一条活路。

太奶奶带着三个孩子敲开了员外的大门,看门的管事打开门一看是乞丐,就连着敢太奶奶她们走,这时刚好碰到从外面回来的员外,太奶奶跪到员外面前,求员外能收留我家一家子人,做牛做马都行,只要有一口吃的,员外看着太奶奶一个女人带着三个孩子也很可怜,就安排了管家将太奶奶带回了宅院,安排了洗衣做饭的事情给太奶奶做。

而员外在我们这还修建了一个大学堂,专给穷人家的孩子读书,员外给三个孩子叫到跟前,让他们去上学,等以后长大了回报社会,三个孩子用力的点了点头,员外看着太奶奶一个人也很辛苦,在征得太奶奶同意后,给她嫁给了同在宅子里做事的长工。员外还给了太奶奶两间下等房,让太奶奶一家人住着。

很快,三个孩子长大了,到了考功名的年纪,员外又拿出钱来让他们三个人去考,三个孩子一起就好几年,这几年员外家渐渐的落败,新中国成立,要打到以前的地主,太奶奶们被赶了出来,而这时的员外也被抓了进去,留下了一个年幼的孙子无人照顾,太奶奶看着这个孩子很可怜,当年没有员外就没有他们这一家,为了感谢员外的收留之情,太奶奶照顾了他的孙子。

因为社会动乱,没有办法,三个孩子不得不敢了回来,留在了村里,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每家每户都根据人口来划分土地,可村里人都知道太奶奶家那个孙子不是太奶奶家的人,所以少划分了一个人的口粮,三个孩子没有怨言,都省着口粮给孩子吃。等到改革开放后,三个孩子也长大了,因为他们读了书,脑子比较灵活,都去到城里做生意去了,一个在城里开了个饭馆,生意非常好,还有一个做了人民教师,另外一个开了一个宾馆,大家的日子都过的很红火,他们赚到了钱一部分拿了回去给太姑姑他们,让他们一定要送员外的孙子读大学,另一部分自已攒了起来。

员外的孙子也不负众望,考上了理想的大学,还出国深造了几年,回国后,他留在了家乡,回到家乡后成立了一个合作社,将家乡种的橙子销往全国各地,国外都有他的品牌。等到赚了钱,还给乡里面到处修桥修路,村里人都说这是大善人的孙子,造福乡亲,而孙子说,如果当初没有太奶奶一家,就没有他的今天。

故事三:

我们这里有一大户,解放前是方圆几十里的首富,户主姓刘,权且称为刘善人,虽然富甲一方,却不是为富不仁之人,由于他乐施行善,因此荫及后人!

刘善人子承父业,继承了偌大的家业,其实刘善人兄弟二人,弟弟却是个纨绔子弟,不学无术,祸害乡里之徒,虽经他多次训斥,依旧改不掉为非作歹的恶习,最终导致兄弟二人命运不同!

刘善人对家里的长工、短工非常善待,从不克扣工钱,伙食非常不错,管饱管好,哪家出了天灾人祸,他都能够热心相助,每年青黄不接的时候,他都会在村口搭起灶台施粥多日,因此,虽说是解放前,当地饿死人的现象并不多见!

刘善人的家乡靠河边,为了解决乡邻过河难,他打造了一只木船,雇了两个船工常年为乡邻服务,从不收过河费,而他弟弟却霸道之极,听老辈人讲,只要遇到他要过河,哪怕船已经到了河心或已到了对岸,他站在岸边一吆喝,船立马掉头,乡邻吓得赶紧下船,让他先过河,虽然经刘善人多次痛骂,却依然不改!

一日傍晚,乡里传来枪声,是当地民团在抓人,激烈的枪声过后,刘善人带着两个家丁出来查看究竟,发现路边躺着一个身负重伤的人,立即让人把受伤的人背回家里,安排大夫抢救,而民团还在到处搜捕,据说是一个共产党的大人物化装从这里路过,不知道怎么走露了消息,被民团得知,激战中,警卫被打死,大人物下落不明,民团告示,隐藏者格杀勿论,发现者重重有赏!

大人物被救过来了,留在家里养伤,为了保密,除了大夫、两个贴心的家人、老婆知道外,刘善人亲自为伤者送饭,可还是被他弟弟发觉端倪,刘善人担心他告密,只有把他捆绑起来,直到他根据大人物提供的情况,联系到了部队,部队派出一对人马把大人物接走为止,在大人物被接走那天,刘善人送了很多财物,据说很多很多……

解放后,刘善人的弟弟被枪毙,因为他犯有命案,糟蹋了一个姑娘致死。而刘善人同其他的地主、富农和坏蛋挨批,乡邻们都念及他平时的好,只是让他“陪斗”,而其他的人就没有那么好了,挨打、挨骂很正常,而刘善人老来得子的儿子,乡邻们都非常关照,从不让自己的孩子骂他“狗崽子”!

一天,村里来了几辆小车,把刘善人一家接走了,据说是大人物派人接的,刘善人被视为有功之人,享受着一定的待遇,当地县誌上有记载!而刘善人的小孩从此享受着优质的教育,最后考上了名牌大学,成为武汉大学的教授,刘善人的孙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清华毕业,剑桥大学博士学历!

故事四:

1989年3月,西北地区的几个妇女,逃难来到了我们村。最终有两位女子留了下来,嫁给了本村人,其余人整修后继续南下。

留下的两个女人,分别嫁给了村东头的小张和村里大户人家老刘,两户人家后来因为不同的人品而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也有了不同的解决。

小张家属于中规中矩,虽然不穷但也不大富大贵,但小张人很好,在那个人力就是生产力的年代,谁家有个大事小情,他总是第一个到场帮忙。因此村里的人都很待见他,加上小张父母走得早,故此在他成家那天,村里人几乎都赶来帮忙。

老刘家则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大户。因为老刘家人口多,分到的土地多,后来父母去世,几个姊妹又嫁到了外村,老刘一个人就有十几亩地。在那个年代,地多就是财产多,加上老刘家的地肥,几年后就成了我们村的大户人家。但老刘的人品却没有小张的好。

在娶媳妇之后,小张继续发扬着他善良的传统,也常常告诫妻子,自己能活下来,多亏了村里人在他困难时搭把手。久而久之,妻子和小张一样,也在村里到处结善缘、修善缘。

一九九八年,小张的孩子也到了上学的年纪。一日暴雨,在送孩子上学的途中,他发现原来的小木桥被大水冲走,不少孩子等在岸边手足无措。于是小张卷起了裤腿,一个一个把孩子背过了对岸,目送他们进了学校才安心离开。

回到家后,小张觉得孩子们上学必须得有个安全的桥,于是他和老婆商量,从自家山林砍伐了不少结实木头。二人自己掏钱请工,给孩子们架起了一个安全的木桥。

村里有孩子的表示要平摊这笔费用,他只笑笑说:“举手之劳,再说我自己的孩子也得上学!”但村里也有风言风语,说他修桥、做好事都是给别人看的,私底下不知道有多坏。说这话的正是老刘。

老刘对自己很大方:爱听戏曲,就买了我们村第一台收音机;爱看电视,就买了村里第一台电视。但是他对外人很吝啬,这个外人包括他的媳妇和孩子。

媳妇是外地人,本来老刘娶她就是希望能给刘家开枝散叶,哪知道生了三胎都是女儿,罚款倒是交了不少,把却一个都没见着。生不出儿子,老刘更不待见他媳妇,自己吃肉,媳妇都没有汤喝。媳妇营养不良奶也没有,老刘也不管。

好在村里好人多,有人就去说老刘,老刘回怼:“你这么心疼我媳妇,让她到你家去住!”

后来村委会看不下去了,让老刘的媳妇在村里当个厨师,这样吃住都在村委会。老刘和媳妇也只有夫妻之名,没有夫妻之实。

转眼间,孩子们都长大成人了。因为小张勤劳肯做,加上人也老实,和媳妇和气,把家庭经营得是幸福美满,代替了老刘的角色,成为了村里人人羡慕的家庭。老刘家则不同,夫妻二人就过年时见一面,老刘可以用坐吃山空来形容。

老刘媳妇一个人把孩子拉扯大,虽然告诉她们要孝顺父亲,但孩子们心里都有自己的想法,对老刘只是嘴巴上客气,实际行动却一个也没有。村里人都说这是老刘自己做的恶果。近年来,老刘身体越来越不行,媳妇想去照顾他,几个孩子想办法把妈给拦住,任由老刘自生自灭。

在一五年的时候,小张的儿子跟着几个同村的人去工地干活,一不注意从高处摔断了腿。虽没有生命危险,但却要十多万的手术费,当时小张一家刚刚做完新房,还欠着几万外债。村里人知道后,有钱的给他家捐钱,五百、一千;没有钱的也带了自家的土猪、土鸡。

隔壁村几个小时候小张背过的孩子,知道后也来捐钱,其中有一人在医院上班,更是给他家减免了部分的医疗费。小张的儿子就这样度过了难关,但手术后的他没法做力气活,刚好村里缺个后备干部,就让小张的儿子来当。现在,小张的儿子成了村里的副主任。

果报不爽的案例一

一家七口人,夫妻两个四个女儿,一个儿子,80年代夫妻两个创业,赚了不少钱,在村里也造了很大的房子,那个时候真是很好的了。

90年代到城里又买了独幢房子,在四周人看来也是顶当当的。但后来,这户人家陆陆续续的出现了状况,首先大女婿31岁尿毒症而亡,接下来儿媳妇30岁直肠癌英年早逝。有个孙子,是智障的。后来,二女儿脑部开刀,就没回家了,才40多岁。儿子肝癌50岁去了。

果报不爽的案例二

一位老人家讲了一个他小时候在老家的一件验证。他们小时候住的村子叫大王庄,村里有个财主叫王大肚子,王大肚子夫妻俩有名的胎里坏,对带长工是非常的苛刻,打骂是家常便饭,长工们没有吃过一次饱饭,一次,一个佃户没有交得起租子,真的被他活活的绑在家里饿死,后来佃户老婆,为了活命带着幼小的孩子出外讨饭,靠天吃饭的庄稼,和残酷的旧社会,讨饭都无门。

可怜小儿子活活的饿死,母亲为此疯了,只有九岁的女儿带着母亲四处讨饭活命,被王大肚子知道后,把她的女儿也卖给了人贩子,疯母亲后来不知下落。小姑娘据说被卖到很远的地方没有了音信。

他得了现世报,两个孙子一个得了抽风病,满嘴的口水,嘴斜眼歪的,当时医学是治不了的。另一个掉进水缸淹死了。王大肚子和儿子没过几年被土匪杀死了。抢走了所有财务,老婆得了一种怪病,皮肤溃烂而死。

在日常生活中行善事,其实并不是要获得多大的物质回报,因为很多善事就如石头进了水潭,除了激起浪花外再无其它效果。但做的善事,却可以在你困难时拉你一把,这就好比你掉进水潭后,踩住自己曾经丢的石头,摸索着上了岸。

人心都是肉长的,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别人也会感受到我们的善意。做善事得善果,做恶事就会得恶果,老一辈的人如果都在做善事,即便不求回报,相信子孙后代也会有福报。

有人说要多行善事,子孙才会有后福,没想到真实的案例这么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