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庄子》中的寓言对圈养虎鲸的警示

2019-01-07 20:06 作者:骨爬二代-赤帅雷神  | 我要投稿

越来越多的水族馆引进了虎鲸,大部分人对这一行为强烈反感,但是也有一小部分人说:“海洋馆里的虎鲸,不用担心挨饿,有人为他治病,还能玩的开心,所以水族馆里的虎鲸活的很愉快。”对于这些说法,让我们从《庄子》的寓言中,一起看看2000年前的庄子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昔者有鸟,止于鲁郊,鲁君说之,为具太牢以飨之,奏九韶以乐之。鸟乃始忧悲眩视,不敢饮食。此之谓以己养养鸟也。若夫以鸟养养鸟者,宜栖之 深林,浮之江湖,食之以委蛇,则安平陆而已矣。今休,款启寡闻之民也,吾告以至人之德,譬之若载鼷以车马,乐鴳以钟鼓也,彼又恶能无惊乎哉!

     ——《庄子·外篇·达生》

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 ,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夫以鸟养养鸟者,宜栖之深林,游之坛陆,浮之江湖,食之鳅鲦,随行列而止, 逶迤而处。彼唯人言之恶闻,奚以夫譊为乎!咸池九韶之乐,张之洞庭之野,鸟闻之而飞,兽闻之而走,鱼闻之而下入,人卒闻之,相与还而观之。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彼必相与异,其好恶故异也。故先圣不一其能,不同其事。名止于实,义设于适,是之谓条达而福持。

     ——《庄子·外篇·至乐》

上面两个寓言,其实是同一个故事,庄子不厌其烦的讲述了两次,意思大概是一只海鸟,大约是信天翁,翼展一丈,误入内陆,降落鲁国首都郊外,被人捕得。国王以为祥瑞,亲自迎入太庙,陪海鸟干一杯。吩咐仪仗队为海鸟演奏《九韶》古乐,这是高级 文娱享受。安排御膳房为海鸟摆设三牲国宴,这是高级饮 食享受。可惜呆鸟无福消受,被乐曲吓得头昏眼花,可怜兮兮的,不敢尝一块烤肉,不敢喝一口烧酒,三天就死了 。这是用人类生活方式养鸟,不是用鸟类生活方式养鸟。 用鸟类生活方式养鸟,就该给鸟自由,或栖息森林,或盘旋岸滩,或浮泳江湖。至于觅食,或杂粮,或昆虫,或鱼虾不一。不论成群打单,总要悠闲自在。鸟听见人语, 都感到厌恶,还会爱听管弦锣鼓的暄嚣吗?《咸池》《九韶》一类古乐拿到洞庭平原演奏,鸟听了惊飞,兽听了吓跑,鱼听了潜逃,人听了围拢来欣赏,鱼在水中活得上好,人淹水就要死。鱼类和人类本性既不同,所喜所恶必然不同。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齕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以羁絷,编之以皂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 生筴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陶者曰:“我善治埴。”圆者中规,方者中矩。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应绳。夫埴木之性,岂欲中规矩钩绳哉!然且世世称之曰:“伯乐善治马,而陶匠善治埴木。”

     ——《庄子·外篇·马蹄》

翻译成现代汉语:

马,它的蹄可以践踏霜雪;它的毛可以抵御风寒。吃草喝水,奋蹄跳跃,这是马的天性。即使有高堂大殿,对于马来说没有什么用。等到出了个伯乐,他说:“我善于驯马。”于是,他给马用烙铁烫毛,剪毛,削蹄,打烙印,戴马笼头,扎马缰绳,接着再编进马厩,如此这般,马就给他折腾死十分之二三了;饿了不让吃,渴了不让喝,还得让马这样奔,那样跑;一会儿这样整,一会儿那样治;前面有马嚼、装饰品之类的约束,后面还有皮鞭之类的威吓,这样一来,马就给他整死一多半了。陶工说:“我善于整治粘土,我制作的陶器,圆的就象用圆规画过的一样,方的就象用曲尺量过的一样。”木工说:“我善于整治木材,我制作的木器,弯的部分就象圆规画过的一样,直的部分就象用墨线量过的一样。”陶土和木材的本性,难道是要去迎合圆规、曲尺和墨线的吗?可是,人们世世代代都在说:“伯乐善于驯马,陶工善于整治粘土,木工善于整治木材。”


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

  ——《庄子·内篇·养生主》

翻译:沼泽边的野鸡走上十步才能啄到一口食物,走上百步才能喝到一口水,可是它丝毫也不会祈求畜养在笼子里。生活在樊笼里虽然不必费力寻食,但精力即使,十分旺盛  那也是很不快意的。


四个故事讲完了,大家大概也能明白庄子的看法是什么了(虽说庄子的目的其实是阐述自己的哲学思想和告诫统治者应当如何治国),2000年前的庄子就明白,动物被囚禁起来对他们有多不好,2000年后的我们还应当犯傻吗?

当然,这篇文章也适用于其他动物,不仅限于虎鲸。



《庄子》中的寓言对圈养虎鲸的警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