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武志红讲心理,6-6/10/13/17/29/9-1,性格=关系/攻击性/完型/串讲/理想化喂养者~

2022-06-01 14:13 作者:八戒自由自在  | 我要投稿

性格其实是一种关系,是个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对自己是否能获得他人的爱的一种信心

课中学习:

从关系的角度看问题,当下的问题其实都是在关系中的,如果一个人很自如的表现一些东西,那么你可以知道他肯定已经使用成千上万次了

当下一个人想构建什么关系模式,其实是童年关系模式的再现,通过一个人很经典的行为,可以做出一系列的推断

性格决定命运,按照精神分析的理论,性格是一种关系,如果认为性格是外向内向啥的天生的,那就把人给孤立起来了

比如说自信,通常认为是自己相信自己,但是逻辑学上,没有A相信A这么个说法,通常是A相信B,B相信A,自己相信自己,是个伪逻辑

自信可以这样说,是自己内在的一部分,相信自己内在的另一部分

更深刻的说,你的内在小孩,对获得内在父母的爱充满信心

如果童年在父母那里获得了足够的爱和相信,那么获得了基本盘,父母爱自己,内化到内心,被爱且深信自己值得被爱

自卑就是——不复制了,逻辑推理下定义吧

外在条件再好,如果做任何事情都有人否定和改变你的做法和结果,控制欲强的父母

其实自信还是自卑,与爱有关

孩子倔也是这样,孩子感受不到足够的爱,就会视为恶意

性格是我们内在的关系模式,取决于童年跟父母养育者的相处模式

内在的关系模式投射到人生的各个地方,就构成了所谓的命运,命运不就是,你总遇见谁吗?如果父母是你的贵人,那你一生就总是在遇见各种各样的贵人,这就是好命

一个人跟上司的相处模式,很容易跟童年时的养育者相处模式很像

课后思考:

我其实是只关注我妈妈的人,所以对于过去的同事关系什么的,都不太care。。。不过我内在的一部分自我是相信另一部分自我配得的,条件就是掌握本质,本质又只需要投入。。。所以现在感觉生活并不复杂

关于性格这个主题,其实感觉还缺很多,等我继续学习吧

攻击性被限制

课中学习:

人性中略显黑暗的部分,攻击性,得活出来,要不然,会出现心理问题。。。

压抑自己的攻击性——这跟内耗是一样的吗?因为他人的一些问题自恋下觉得是自己导致的这种不好的结果,人就容易呈现好欺负的状态,自己也会比较羞耻感重,陪伴和爱让人明白可以表达自己,可以做自己,可以面对关系中的挑战

咬指甲是主动毁坏自己身上的武器,一个可能原因是觉得自己弱小,主动投降,恐惧于要遭受的惩罚,另一个可能原因是攻击了自己会内疚

小孩子很小的时候天然表达攻击性的时候,如果被打了,就会给孩子恐惧,在后来的生活中每当自己有愤怒的时候,她婴儿时期的恐惧被唤醒,习得性无助

度过了恐惧和内疚阶段,就是驯服了破坏性,自然而然的伸展自己的攻击性,这时候表现为生命力

课后思考:

我过去的攻击性,哦,在工作中一直都是这样。。。。吵架就吵架。。。

对家庭就是有很多受害者和抱怨,好了也是因为慢慢的做自己的感觉,不断尝试吧,开始是避开他们,后来现在是面对他们

自发型,完型,心理边界

课中学习:

自发型,完型,心理边界

纯发自内心的,没有什么纠结,行云流水,这不是为所欲为

为所欲为的人,泯灭了内心的内疚,

完型,我们想做的事情,就去完成它,就一个完型,生命动力产生了,就去完成,就干净利落

生命动力产生了,没去完成,但是不会消失,就在内心中,变成了纠结,多动症也有这种原因,生命中的养育者总是说不要这样那样,生命动力不断的被阻拦后

所以生命动力出现了,建议完成它,当然有时候完成不了会沮丧,但是内外世界的交互中,你明白边界

边界感,内在想象世界和外部现实世界是有边界的,如果觉得自己能够一眼洞穿别人的内心想象,那么边界感就没有了,会有一个透明幻觉——互相想起了一些小说的设定。。。

这时候所有的自发性都消失了,因为感觉别人能看透自己,那很多黑暗的东西都不敢让自己存在

一个家长管理孩子过度,无限引申,其实是在和自己的想象打交道,没看到真实的孩子,以为是在为孩子好,其实是在破坏孩子自发的和外在世界打交道,并形成他自己的人生体验,孩子如果接受了,就是进入到家长的幻想世界中,那就失去了跟真实世界打交道的机会。。。

课后思考:

。。。。我还是太。。强势了,我总是在学习,然后用我的学习的东西来想象外界。。。其实如果我对他们本身没有兴趣的话。。。那还是去找自己的兴趣好了。。。不要 老去打断别人好不好。。。。我真的是老用自己的想象去代入到真实世界。。。这改变好艰难啊。。。。

。。。这其实是一个广告课。。。开玩笑^_^,其实系统的介绍了全能自恋系列,是一个总纲性的内容,而且也是从全能自恋到自我完善的逻辑框架,我之前自己模糊的感受到了这个框架,不过在这里可以做一个小回顾

课中学习&思考:

自卑其实是一部分的自己不相信另一部分的自己配得爱

全能自恋会导致拖延症,和强迫卓越

全能自恋的四个阶段

人性坐标体系的三个维度,情感维度就是在这段关系中能真实的做自己

体验维度,主要是真实——思维维度也是需要的啊,不过一切都在于平衡

爱和关系是自信的救赎

我确定有人会喜欢这样的自己,而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合适的位置,和自己的生活方式,生命会告诉我们方向在哪里,告诉我们自己是谁

父母的全能自恋,简直非常可怕

课中学习&思考:

即便作为子女,也没有义务一辈子的如父母所愿

在父母四五十岁的时候就要让他们明白,我们是自己,不是他们的意志延伸

希望那些被控制的人。。。。能够从现在重新开始,找到现在的这些课程,搞明白,积攒勇气,慢慢离开

理想化的喂养者

课中学习:

理想化的客体,六个月前的妈妈的乳房,希望源源不断的无偿的供养

唐僧肉只有妖精想吃,因为妖精的隐喻是嫉妒嫉羡,好东西要抢过来据为己有

理想化的喂养者,就是有了过高的期望,一旦有一点点的不符合自己心意,就会放弃,重新找一个,同时还会严重贬低

角色和关系,对客户要去容纳情绪,但是对下属同事就没这个义务,关注事实甚于关注情绪

理性化的喂养者,你是一个**身份的人,所以我来喝你的“血”你不能有情绪哦,如果你有情绪,你自己也不能有任何情绪哦,如果你有,我就对你失望了

你是爸妈就该怎么样,你是男人就该怎么样,你是女人就该怎么样——就像是婴儿在找奶喝。。。

你对别人过度期待过吗?你被别人过度的期待过吗?

关于感恩的话,可能我已经能理解了,虽然没有找到相关的课。。。

性格是种关系/阻碍攻击性/完型/全能串讲/父母的全能自恋/理想化客体~

我发现这个里面我学了5个课。。。我觉得这是因为很多知识我都已经get了并能理解了

来复习下,性格是一种关系,这个是个新增的认知,但是关系我已经学了不少了,串起来就感觉还可以

性格决定命运,就是不断的在重复一种关系模式,寻找熟悉的关系的感觉。。。这种“轮回”还是蛮有道理的

感觉这也是思维在说话吧,而不是感知自己的感觉——父母给的东西变成思维,压倒了自己的感觉——我是这么理解的

阻碍自己的攻击性,这其实会让人虚弱,这也是和养育者有关,但是自信能够缓解这种焦虑——恐惧和内疚,成功能带来更多良好的关系,良好关系中的认可接纳会缓解被伤害恐惧,增加自己的力量感,别人的认可和感谢会缓解内疚,我是这么理解的。。。

完型,生命力的自如的流动,然后分得清想象世界和现实世界——这是边界感,其实这个不是很理解,以后可以继续补充,但是关键是,让自己的生命力流动起来,攻击性合理的释放,而不是天天唐僧念经,把自己的想象强加在孩子的现实人生上

全能自恋的串讲,我觉得自己都真的比较熟悉了

关于全能自恋和道德绑架的父母。。。其实我们家都还好,但是真的觉得这种毛骨悚然,我自己是主动被绑定的,感觉我们家的人也都还蛮自在的。。。。

最后是关于理想化客体——特别狂热的喜欢一个对象,其实并不好。。。把对方神圣化,或者把自己神圣化——都是很危险的,前者是想找个喂养者,后者是把自己变成割肉饲鹰,这种人的缘由是啥,孩子的全能自恋,没断奶,或者没心理断奶,这是其父母的一种失误

本来想用失职的,还是用失误吧。。。想要做一个容器父母,或者,能容纳自己的情绪,稳定啥的,都已经很难了。。。。要解决自己的全能自恋,要分得清现实和想象——对上面的课里讲的,母亲天马行空的担心和衍生,就是把自己的想象当成孩子的现实,孩子不会接受——这里面又该有区分,母亲的想象是不是现实,不应该由母亲一个人来判断——多搞几个判断吧,母亲还是得先搞定自己,母亲自己是不是完全的,自恋合适情感维度和体验。。。是不是在转移焦虑。。。是不是在以爱之名控制,是不是个好容器

最后关于感恩,感恩是感受到对方心甘情愿的付出,自己力所能及的给与,如果对方就是有目的的要求回报的付出,那对方眼里的价值等同的付出和要求的回报,在自己这里是否也价值等同——这就是买卖的精髓了,就不能用挟恩为所欲为

over~

搞个唐僧肉的图来镇文呗^_^可惜没找到合适的图

那就用流动吧,这张可美了~

武志红讲心理,6-6/10/13/17/29/9-1,性格=关系/攻击性/完型/串讲/理想化喂养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