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儒法斗争史部分》5.29 《三字经》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29、《三字经》
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培养他们的“忠臣”和“孝子”,即培养他们的奴才和接班人而编写的一本反动小册子。相传是宋末礼部尚书王应麟所编,后代的反动儒家又多次加以修改和补充,流毒很广。
《三字经》虽只有一千多字,但内容却包括了孔孟之道的反动哲学观、历史观、教育观、道德观等方面,从人性论到天命论;从孝悌到三纲五常;从四书六经到廿二史;从三皇、唐虞到明清王朝,无所不包,大放其毒。儒家的徒子徒孙们吹捧它“天人包括在其中”,只要熟读它,就可以“子史经书一贯通”。充分说明它是一本反动的黑书。
它大肆宣扬剥削阶级的人性论。开头就讲“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并挖空心思地用“香[1]九龄,能温席”,“融[2]四岁,能让梨”来证明“善”是天赋予人的本性,这个“善”就是“孝悌”之道。它鼓吹“性善论”,无非是要说明地主阶级的人性是最合理的,地主阶级的统治是天经地义的。
它还大肆宣扬“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观念。叫嚷“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即臣要忠君,子要孝父,妻要从夫;还叫嚷:“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可紊”,即这些道德信条人人都要遵守。它把这些伦理观念,说成是像“天地人,日月星”一样,自古俱有,是不可变更的“天理”。这显然是为了加强地主阶级在政治思想上的统治。
它对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正义战争怀着刻骨仇恨,特别是一些经过增补的《三字经》,恶毒地咒骂农民起义是“寇如林,李闯叛,神器焚”;诬蔑春秋战国新兴地主阶级进行的正义战争是“逞干戈”,特别是攻击秦始皇统一六国是“兼并”。充分暴露出它鼓吹的是一条复辟倒退的反动路线。
它竭力鼓吹“尊孔读经”。宣扬“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特别推崇“昔孟母,择邻处”的故事。还罗列了一批所谓“披蒲编,削竹简”;“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等“发奋读书”的事例,用来教育地主阶级的子弟埋头读书,以便达到“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的目的。这与孔丘的“学而优则仕”[3],“学也,禄在其中矣”[4]等反动谬论,是一脉相承的。
《三字经》渗透着孔孟之道的毒汁,几百年来反动统治阶级都把它视为至宝。但是,广大劳动人民深知《三字经》是pian人经,孔孟之道是害人道。很多地方流传着“人之初,性本善,越打老子越不念”之类的民谣,充分表现了人民群众对孔孟之道的蔑视和反抗。狠批《三字经》中宣扬的孔孟之道,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从政治上、思想上同[-]修正主义路线划清界限。
注:
[1] 黄香。
[2] 孔融。
[3] 《论语·子张》。
[4] 《论语·卫灵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