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孩子不自信,和同学相处矛盾,对学校排斥,催眠处理就好多了

2023-09-16 16:34 作者:啊漫老师深度催眠  | 我要投稿

啊漫老师_催眠抑郁恐惧双相、焦虑强迫惊恐!

一个孩子,之前总是容易焦虑紧张恐惧。

催眠处理以后,孩子已经感觉到状态还可以,已经是自己比较喜欢的状态了。

但是妈妈还说到另外的问题,就是孩子每当要开学了,就会有点抵触,有点排斥,不愿去。孩子说如果去,需要适应一段时间,适应期间不太舒服。但是适应以后,也可以。

如何疗愈?

催眠疗愈深度创伤技术,可以很快很精准的连接到症状、创伤的根源,或者通过投射,能够很精准的把握疗愈的方向!

疗愈情结,可以快速有效的帮助恢复!一般一次催眠就有立竿见影的作用!

对于孩子对学校的排斥感,我们的解决方案是,处理和转化他在学校的负性感受、创伤和困惑,强化他在学校里的正性体验、美好感受,让他感觉到去学校是一件愉快的事,至少不是痛苦的。

催眠中,主要链接和处理了以下问题:

1.害怕去学校,总觉得每次开学,需要去适应,实际是他害怕去到陌生的、不可掌控的环境,害怕自己表现的不好,害怕自己做不好,害怕自己不够优秀,比不上人家。

催眠中回到小学四五年级,

那时候学校有一个跑步比赛,但是他怕自己成为最后一名,所以在开跑之前就已经很没有自信。

催眠中他听到有一个声音在说:你竟然是最后一名,真是丢脸,真是丢人!你既然知道自己不行,你就不应该参加,你不适合这个比赛!

所以在他的心里,有一个去否定他、责备他的声音。这是他内化的一个总是否定他的人格,那么我们要怎么样去面对这个人格呢?

那个声音不是说我们不适合这个比赛吗?但为什么当初我们又会参加这个比赛呢?

当我们深入回顾时,看到其中一个原因是,他觉得每当他跑起来,他就会感觉自己跑得很快,他会在跑步的过程当中感受到自己是自信的,所以他喜欢这种跑步的感觉。所以他选择了跑步比赛。

而最后跑出了第二名,不是最后一名,而且还是一个很不错的成绩,因为总共有16人参加。虽然不是最好的,但实际也是非常不错的。

而不管是我们跑了最后一名,第一名,或者是第二名,其实驱动我们去参加比赛的真正原因,是我们在跑步过程中感受到的自信,感受到的飞快的、自由的、满足的感觉。

所以在这里我们就去强化他:每当想起跑步,就会感受到这种自由的,满足的,自信的感觉。让他想到跑步,就会感觉到快乐,就会感觉很自信。

我们再回到这个声音,他对声音说:你可以继续说,我不会阻止你,你说我跑最后一名,那我就跑最后一名。而且无论我跑最后一名,第二名,或者第一名,我都能感受到那种快乐,那种自由满足的感觉,我享受这种自由满足的感觉。

不管下一次我是不是会跑最后一名,第二名或者第一名,但是我会因为我喜欢这种自由的、满足的、自信的感觉,而继续选择跑步比赛。

而当他感受到这种自信,这种满足,这种自由,他发现,其实在他跑步的过程当中,他的状态比他平常跑步的状态还更好。

所以,当一个人感受到自由、满足、快乐的状态下,其实名次会比我们想象得更好,或者说名次,它是一个非常自然的结果。

强化了他跑步的自由满足感受以后,他那种害怕不如别人,害怕自己跑最后一名的感觉就没有了,只感觉到跑步是开心的,自由的,满足的,自信的感觉。

2.害怕去学校,是学校里有束缚感,有人际挫折。

他喜欢自由,但说到学校却有不自由感。催眠中,他回顾到,在学校里充满了不允许,上课不允许说话,下课不允许打闹。下课的时候,会有老师来巡逻。如果打闹,会被老师批评,所以在学校他会觉得非常的不自由。

但是我们再去看看下课可以做什么,而自己又喜欢什么呢?

实际上自己是不那么喜欢去打闹的,而且下课的时间其实自己是可以去踢足球的,他是喜欢足球的。

但是又遇到一个新的问题。

当我们在踢足球的时候,发现那些之前在篮球场上嘲笑过自己的人,也来踢球了。

而且发现其中有一个人会针对自己,当他在一个地方踢出去,本来没有出界,但是那人却说:你出界了,快把球踢给我。他内心疑惑,但还是照做了。

可是当他把球踢给那个人的时候,那个人却说:傻子!意思是说,这里其实没有出界,我是骗你的。

他感觉自己上当了,心里面非常气愤,而且,有时候感觉那人还会故意把他绊倒,让他感觉到这是一个很深的挫折。但他又不想去争论,所以很压抑。

而为什么不愿意去争论呢?

其实是内心没有习惯于去发生冲突,或者说对冲突是有点害怕的。

而对冲突的害怕,往往就会回到成长过程中,面对家长的批评,就是一种冲突,但是没有反驳的力量,就没有保护自己的力量。

所以当他在面对同学的时候,就会把跟父母的关系投射到跟这个人的关系里面,这是一种移情,就导致他没有力量去争论或者去保护自己。

那要怎么办呢?

我们会发现,当时当我们被欺骗了,这个同学会说一句“傻子”,而且带着嘲笑,其实是一种攻击。

当我们如果是被关系比较好的同学恶作剧,虽然会开玩笑,但是不会在我们受到伤害之后还要去撒盐或者捅刀子。

但是我们会发现,这个同学在我们被欺骗之后,他不光是为了娱乐,还为了更加的伤害,骂我们傻,其实是在我们的伤口上撒盐,是非常冷漠凶狠的攻击。

说明这个同学是没有怜悯之心,没有同情之心的,说明这个同学在他自己的关系里面,就感受不到被同情,感受不到被怜悯,所以这个同学也是有点冷漠的。

所以我们可以感觉到,在这个同学成长的环境里面,是不被同情,不被怜悯的,说明这个同学的父母可能对待他就是比较冷漠的。

所以会发现,这个同学不光是对我们语言会比较尖锐,比较刺激,会发现他其实跟他队友有时候也会发生冲突,而且发生冲突的时候,语言方面也会比较激烈,比较尖锐。

虽然只发现他把我们绊倒了,但是会发现他会跟别的,包括我们的队友也发生冲突,而且激烈、冷漠、攻击性强。

所以我们看到,这个同学攻击嘲笑我们的原因,不是因为我们笨,更多是因为这个同学成长中就被冷漠的攻击嘲讽,这个同学是带着尖锐的刺的,对世界是敌对的。

所以会发现,这个同学并不是针对我们,不光攻击我们,也攻击别的同学,源于这个同学的成长环境。所以我们看到其实这个同学是非常的可怜,是一个可怜虫。

当看到这个同学的成长环境之后,他刚开始感觉到有点不知所措。

为什么会不知所措?是因为他没有想到一个如此具有攻击性的人,背后却有如此可怜的成长环境,是他产生了怜悯之情,他觉得:那人这么可怜,我也不知道该怎么样去面对他,甚至觉得是不是应该去承受或者帮他。

但是呢,我们去看到那人的成长经历,不是要去原谅,也不是要去帮助,也不是要去同情或者怜悯,我们只是要看得清楚,但不用去承受。

催眠中我们运用界限分离技术与伤害剥离技术,运用允许发生与脱离关系技术,他对那人说:你可以继续的嘲笑我,我不会攻击你。我第一次信任了你,但是最后发现你不值得被信任,所以你可以继续的嘲笑我,我就是傻子,你可以说我傻,但是你看我后来还会不会再信任你。

你第一次可以绊倒我,看看后来你还能不能绊倒我,你有本事,你继续的再来骗我,继续的来嘲笑我,没关系,你可以这样。但你越是这样,我越是看到你可怜的部分,看到你被冷漠对待的部分,没关系,你可以继续这样。

他发现自己可以在更高视角去看待这个问题了,而且发现那人的嘲笑对他没有作用了,感觉这个事情释怀了,心情好了。

他发现他有了保护自己的力量,是一种非常神奇的力量。

3.强化在学校里的正性体验,愉悦感受。

想到足球,其实也有跟我们一样,会遵守规则,虽然偶尔可能会有抱怨,但是却很善意的同学。我们会跟他们合得来,下场也会聊得来,这是我们值得交往的,是很开心的事情。

他回顾到,在学校里也有一些好朋友,可以玩得来,是很开心的事情。

另外还有一些时候,当考试取到了好的结果,也是开心的事情。

尽管学校里有一些规则,但这样的规则是对每一个人的,不是对我们一个人的,也是学校为大家安定秩序制定的规则,或者出于学校本身这样的载体需要有的形式,这是学校的事,随它。

但是更多的时候,这样的规则,实际上并不影响我们,因为本身我们并不喜欢打闹,可能偶尔上课想着打游戏,但是更多时候是想要学习,而且是想要学好的。

想到学校跑步,也是一个自信的事情。现在想到踢球,也很开心。

通过力量强化技术,强化以上他在学校感觉到正性愉悦的感受。

催眠结束后,他再想到学校就是开心的感觉了,感觉有了足够的动力去学校。


孩子不自信,和同学相处矛盾,对学校排斥,催眠处理就好多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