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蓝墨水的上上游是秭归”

2023-04-03 10:17 作者:直播宜昌  | 我要投稿

4月1日

中新社“东西问”

“两岸同祭”专栏聚焦屈原文化


 全文如下 

彭红卫:余光中为何说

“蓝墨水的上上游是秭归”?

| 东西问·两岸同祭

记者 郭晓莹

海峡两岸推崇屈原文化,是在寻找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原乡。文化维系情感的作用,往往超越政治壁垒和意识形态差异,形成一种恒久的力量。
编者按:
清明将至,祭祖扫墓,慎终追远。3月26日起,中新社“东西问”推出“两岸同祭”特别策划,透过两岸同胞共同祭祀伏羲、黄帝、炎帝、孔子、屈原、妈祖、中山陵的文化传承,洞见两岸同一血脉,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两岸同祭。敬请垂注。

湖北宜昌作为屈原故里,依托屈原文化这一独特纽带,与台湾持续开展两岸屈原文化交流活动,增进了两岸同胞理解与文化认同。

屈原具有何种魅力?台湾诗人余光中为何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屈原文化为何在两岸备受推崇?中国赋学会常务理事、三峡大学屈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彭红卫教授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予以解析。

湖北秭归县归州镇,屈氏后裔在屈原像前祭祀先祖。张畅 摄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新编越剧《屈原》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袁云 摄

2018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开幕式暨端午祭在湖北秭归举行。周星亮 摄


2010年,余光中先生来到秭归参加首届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暨海峡两岸屈原文化论坛,并现场朗诵诗歌《秭归祭屈原》。郑家裕 摄

2016年6月8日,大陆屈原后裔代表屈家明、屈慧敏等将屈金星诗歌《我和屈原同一个DNA》十米书法长卷,赠送给台湾屈原后裔,以表达海峡两岸屈氏后裔同祖同根的骨肉深情。窦涛 摄

龙舟竞渡之前的“游江招魂”仪式。刘康 摄


2012年,两岸屈氏后裔在秭归屈原祠祭奠屈原。郑家裕 摄



两岸屈氏后裔在秭归屈原祠广场祭奠屈原。张畅 摄


两岸人士参观秭归“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郭晓莹 摄


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屈原是宜昌的,也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瑰宝。两岸同胞开展祭屈原、赛龙舟等活动,成为寻根问祖、寄托乡思的一种表达方式,体现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三是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屈原笔下,“正则”“灵均”以及“美政”理想蕴含深邃。今天,两岸共同发掘弘扬屈原文化的内涵,更能彰显中华民族推动构建人类文明新秩序的责任、担当、智慧和气度。

受访者简介:

三峡大学屈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彭红卫


彭红卫,男,湖北红安人,文学博士。现任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中国赋学会常务理事,三峡大学屈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宜昌市“楚辞讲师团”首席讲师。担任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文史版)主讲嘉宾,曾主讲《朱熹查贪》等系列,并于2015年被央视《社会与法》频道授予“最具引导力奖”。曾获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唐代律赋史”;获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工作推动者”、湖北省“十佳阅读推广人”、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发表专著《唐代律赋考》《屈原的文化人格研究》《长盛川赋》等,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校注古籍四种,参编高等教育教材多部,公开发表诗词歌赋多篇。


“蓝墨水的上上游是秭归”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