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如果不想毁了孩子的一身,请学会这4点沟通技巧
卖场惊现“会睡觉的鱼”“豹纹芒果”“芝麻香蕉”
等各种层出不穷的创意卖点让这几家店成为“网红”


语言是门极具艺术的学问,更是人们思维和行为的一种方式,如果它是一把刀,有的人喜欢直击要害,有的人喜欢用华丽的招式。换个词让顾客愿意购买死鱼和腐烂的水果
这就像达芬奇画蛋一样
从不同角度看鸡蛋都会是不同的形状
尽量用不同的角度去表述

傅首尔就曾在节目中谈到关于语言的魅力,在和自己儿子斗智斗勇的过程中
她也曾经对儿子说过很重的话:【你写的字,狗写的都比你写的好看!】
但其实这样的话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并且严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效果只会适得其反,她表示后来在与儿子斗智斗勇的过程中自己也摸索到了一个适合与孩子沟通的方式
在孩子写字的时候她会这样说:【字写的不好,没办法你一个帅气的人字要写的赏心悦目,那让别人怎么活呢?妈妈非常能理解你】
儿子回答道:【妈妈,其实帅气的人也可以写的很好看字】
果然再写一遍的时候,字好得不得了,所以批评是要讲方法的。傅首尔还提到前阵子儿子发胖
她故意调侃儿子:【你这个帅气度最近略有些降低】

其实看似很简单的话,但是中国有太多的父母是直接说儿子长胖了,看似漫不经心的一句话,实际上对于孩子来说这就是一种贬低,自尊心肯定受不了的。
你想让一个孩子变得自信这很难
但是你要让他自卑易如反掌

反观那些从小一直被父母
打压【你连这点事都干不好】
贬低【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
嘲讽【这次是考试抄的吧】下成长的孩子
他们童年的阴影给他们造成了多大的伤害.....

在《癞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蛤蟆先生就是从小生活在父亲严厉的批评的教育当中,每次与孩子的沟通都只在乎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情绪,而给孩子带来一个悲惨的童年,最后蛤蟆先生走进了心理咨询室

在知乎上有一个提问
【如何让孩子理解“不是他想要什么就必须得到”】
网友“青葭”的回答赢得了最多点赞。
网友的儿子要坐电梯,但是这个点该回去吃饭了
但是孩子依旧坚持要坐
于是网友就说:【那我们坐一次吧,坐完就回家,妈妈肚子有点饿了,你饿吗?】
但是孩子强调:【我不饿,我要坐两次】
其实这个年纪的孩子对“二”并没有什么概念,只认为二大于一,二就代表很多次的意思
于是网友和孩子坐了两次电梯然后高高兴的回家吃饭了,其实这件事很普通也很日常,一个两岁的孩子语言功能还没发育完全,大部分家长都会觉得很难和孩子沟通
但是网友就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可以沟通的,网友没有直接告诉孩子坐电梯是不可以的,这个点该回家,因为在孩子看来你并不是再给他讲道理只是在拒绝他,进而产生挫败感
再是这个点孩子确实应该饿了,但他却说不饿说明孩子宁可饿着也要去坐电梯。如果孩子这么想做一件事情,那么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快乐的源泉有很多,但我们也同样知道不可能每一件都能如他所愿,所以这个时候就要把孩子当成朋友去沟通。

1:了解孩子的需要,针对孩子的需要做沟通
首先清楚孩子表达的意思,在针对孩子的需要去做沟通,针对这一点很重要,见过太多父母,孩子一说到自己的情绪或者事情的时候,父母会选择避而不谈或者直接跳过孩子的话又或是简单敷衍直接关注自己关心的问题,这样会让孩子以后不想和你在进行沟通
2:提出自己想法的时候要简单明了,让孩子明白你的意思
在一个韩国节目中,我忘不了一个短片。一个孩子分不清钥匙和锁的区别,所以他向母亲征求意见。母亲先是嘲讽孩子再是她没有告诉孩子锁和钥匙的区别,而是让孩子自己识别一个5岁的孩子。当本无法识别钥匙和锁时,她没有立即帮助孩子而是让孩子自己找到突破口。
后来,短片中的女孩尖叫着在地上打滚,当父母看到时,他们就当什么也没发生一样爸爸和妈妈调侃了一下孩子。在后来,孩子自言自语了一会儿,情绪恢复后,他躲在小房间里,强行给自己灌输锁和钥匙之间的区别的概念。显然,孩子没有正确理解这两个事物。他强行告诉自己,有洞的是钥匙和没有洞的是锁。
后来,母亲进来了,孩子尖叫了一声,非常抗拒母亲的接触。母亲用一种模糊的语言告诉孩子:锁是用来关门的,钥匙是用来开门的,锁是用来锁东西的,钥匙是开锁的。孩子再次崩溃,因为她刚刚建立的认知被打破了,她很难理解母亲的话,再一次对锁和钥匙的概念模糊

3:积极鼓励,表达期望和正面的情绪价值
孩子是喜欢鼓励的,积极的鼓励能让孩子理解父母亲的期望是什么,暗示孩子产生父母所期望的行为,反之则不然。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而不是说你不要这样做,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4. 内容具体,就事论事
什么叫就事论事,这是一个苹果,这是一个事实,事实是可以被证明的。
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这是一个观点,任何观点都没有对和错之分,对错都是来源于你,你的内心。所以和孩子沟通的时候不要去评判这件事,用事实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