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积极心理学》中的一些理论/概念

2022-09-25 12:56 作者:暗界之炛  | 我要投稿

“幸福”的议题渐渐变成了成功励志与心灵鸡汤。甚至还出现了“被幸福”的现象,某些地方按照自己的意愿定义幸福,假造人民幸福的表象。

不难发现,各类的概念含义是社会建构的,由社会上对它们定义感兴趣的人和机构协商而定。占据优势的观点与社会上最强大的个体、群体和机构的社会价值有关。

——彭凯平

 

1幸福的理论

①需要/目标满足理论:紧张的减少或需要的满足会带来幸福

②过程/活动观点:投入到特定生命活动会产生幸福,如心流(flow)状态。

③遗传和人格倾向观:部分的积极和消极情绪是遗传来的。

 

2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是对自身当前状况的主观评估,受经济地位和社会功能等因素决定。如在贫穷的人群中,收入和幸福感强相关;但在富有的人群中,收入和幸福感相关不显著。

 

3幸福视角的心理健康

幸福视角的心理健康包括三个方面:

①情绪幸福感(emotional well-being),也是主观幸福感,即拥有积极情感且对生活满意,少有消极情感。

②社会幸福感(social well-being),包含社会接纳、社会实现、社会贡献、社会一致和社会整合等。

③心理幸福感(psychological well-being),包含自我接纳、个人成长、环境掌控、自主、与他人的积极联结等。

 

4情绪焦点应对

①情绪趋近(emotional approach),主动靠近应激源,主要是行为激活系统负责,帮助个体获取情绪性或行为性奖赏。

②情绪回避(emotional avoidance),远离应激源,主要是行为抑制系统负责,个体回避消极事件和惩罚。

通过趋近应对,我们能够学会直接、反复地面对压力源,进而习惯某些可预测的消极体验。

 

5SaloveyMayer的情绪智力4因素模型

①感知情绪:留意他人面孔、声音或身体传达的情绪线索,进而识别情绪的能力。

②情绪促进思维:利用情绪体验的生理反馈帮助认知系统对需求进行排序,进而将注意引向最重要的需求。

③理解情绪:理解复杂情绪以及情绪之间的关系,理解情绪的原因和后果。

④管理情绪:愿意接纳情绪,监控、反思情绪,投入、延长或脱离情绪的能力。

 

6情绪的故事叙述(emotional storytelling/彭尼贝克范式(Pennebaker paradigm

用书面形式对情绪波动进行自我表露,将难受的情绪用语言表达出来,停止一直自己的想法或感受,组织想法,在创伤中找到意义,重建社会网络。

 

7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身具备通过行动产生满意结果的能力的信念”。自我效能感的发展性前因:

①个人成功经验。先前在类似情境中获得成功。

②替代性成功经验。观察特定情境中获得成功的人,模仿他们。

③想象性经验。想象可达成目标的有效行动。

④权威肯定/说服。专家型的他人通过人格魅力或高超的语言技巧肯定说服。

⑤情绪唤起。消极情绪体验可能会破坏自我效能感,积极情绪体验可能会强化自我效能感。

 

8利己性利他/自利性利他

①助人者想要得到社会赞扬、自我赞扬或金钱奖赏。

②助人者想要避免未提供帮助所导致的社会/个人的惩罚

③助人者想要减少他在看到别人经历创伤时的个人痛苦。

 

9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

在社会发展的早期,儿童统合了对自身社交能力、吸引力和可爱性感知(自我模型)对照料者的可接近性、反应性和一贯性感知(他人模型)内部工作模型是对关系亲密度的普遍预期和偏好构成的有意识的“注意”状态,它指导个体对关系体验的信息加工及行为模式。

 

10丰盛的关系

丰盛的关系是由伴侣双方的共同努力而持续变得更好的一种关系

在关系中创造感激的氛围,如对时常被忽视的小举动表示感谢,能够营造丰盛关系。

专念关系五成分:

①了解与被了解。知道彼此的愿望、恐惧、脆弱和不确定性。

②对行为作关系促进的归因。将积极行为归因为特质性原因,把消极行为归因为外部的、情境性的原因。

③接受和尊重。接受彼此的优点和弱点,尊重所了解的这个人。

④保持专念的互惠性。双方都主动投入、参与加深关系的想法和行动中。

⑤保持专念的连续性。

 

11标签的影响

一旦应用了群体标签,对群体内差异的知觉就倾向于消失,而对群体间差异的知觉则会扩大。

在应用负面标签时,专业人士倾向于关注和寻求关于个体缺陷的信息而不是优势信息,从而降低了在概念化一个人的完整心理构成时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12独特性错觉(illusion of uniqueness/独特抗毁性(unique invulnerability

在未来,好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而坏事会发生在别人身上。

 

13积极心理资本(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①自我效能感(班杜拉):相信自己有能力达到预期目标。

②希望(斯奈德,Snyder):有能力找到可以达到期望目标的途径(途径思维),有动机使用这些方法(动因思维)。

③乐观(塞利格曼):将好的结果归因于内在的、稳定的和普遍的原因的能力。

④韧性(马斯顿,Masten):在逆境中忍受和成功的能力。

 

14个人主义的独特型追求

渴望与他人有所不同,且这种不同是社会所接受不会遭到排斥的。

1商品的独特属性:人用所拥有的物质定义自己,所以稀缺商品可以定义人的独特性(追求限量)。

2态度、信念的独特性:认为自己的态度、信念是独特的,但这可能是一种类似于多数无知(pluralistic ignorance)的现象。

多数无知:人们私底下不接受一些规则,却跟着这些规则行事,以为大家都同意。这种情况下,虽然没有一个人相信,但每个人都认为,每个人都相信。

3表现的独特性:①在“正常竞争”中凸显自己,如夺冠;②个人主义成功分化individualistic successful differentiation/改变游戏规则(changing the game),走一条不一样的但适合自己的路,得到他人的认可;③个人主义脱离,走不一样的路但被群体排斥。

 

15集体主义

集体主义满足个人的归属感需要。集体主义强调关联性,倾向于从“身为一个重要群体的一员”中得到意义和存在价值。个体赞同集体期望,高度关注集体利益,依赖其他成员。人们接近内群体,远离外群体。

集体主义的核心可能是依赖从众(较低的独特性需要)及根据个体所属的重要群体界定自己的存在

 

来源:

书名:积极心理学:探索人类优势的科学与实践

作者: C.R.斯奈德 (Snyder C.R.) / 沙恩·洛佩斯 (Lopez S.J.)

译者: 王彦 / 席居哲 / 王艳梅


《积极心理学》中的一些理论/概念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