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产能爆发,外媒:美印太战略“无机可乘”?杨伟总师:这是航空人的担当和使命
珠海航展虽然落下帷幕,外媒对中国的科工水平的热议却未消退。尤其是面对中国罕见将换上“中国心”的歼-20摆在地面,任凭观众摄影,表现的尤其不淡定。对此,他们猜测纷纷:歼-20静态展示到底意味着什么?

香港《明报》对比了中美隐形战斗机发展速度后得出结论:“美国及其印太伙伴所依仗的核心战术力量——第五代隐形战机,不但在质量上,而且在数量上将比不上中国。”
“美国及其印太伙伴所依仗的核心战术力量——第五代隐形战机,不但在质量上,而且在数量上将比不上中国。”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媒体对于歼-20,乃至中国的航空工业的首次高度聚焦。美国媒体《防务新闻》最近就表示:歼-20累计生产的数量可能已经超过了美国。
同时也给出了猜测的具体数据。

他们的依据是珠海航展上歼-20机身的编号,以及我们曾说过:“东西南北中”都有部署。
随着歼-20公开静态展示,更多的细节也被发掘了出来,之前吵吵嚷嚷10余年“”抄袭美、俄的声音终于停了下来。
歼-20副总师王海峰也不再低调,在这次航展上一口气揭露了歼-20四大特点,还首次谈到了歼-20“忠诚僚机”的概念,就是本次航展上大出风头的“飞鸿97无人战斗机”。

他表示:未来的趋势就是有人机和无人机偕同作战,进行信息化作战。面对此前外媒所谓的“抄袭论”。
王海峰霸气回应:歼20的气动布局,是全球独此一家别无分店;核心技术是完全不一样的,并且中国还引领了这一技术。

面对歼-20 的一系列升级:双座版本,忠诚僚机,换装国产发动机(不止一款可选),静态展示,邀请航天员叶光富和特技飞行员王曌华宸体验座舱等一系列信息。

外媒的各种结论,可以归纳为:技术十分成熟,可以大规模稳定量产,升级款型也已经基本实施完成。

而美国的隐形战斗机分为F-22和F-35两种:其中F-22生产了187架,目前已经停产并拆除了生产线,未来恢复生产无望。
F-35生产了680架,其中包括包括空军型的F-35A、垂直起降型的F-35B和航母搭载的弹射起飞型F-35C。

但已经生产出的这些F-35并非全部归属美军,而是由当年出资共同研发F-35项目的10多个伙伴国分摊,计算下来“亚太地区”只有100架左右。
现在的产能情况就是:不够分。F-35按照以后每年生产100架计算,分一半给“亚太地区”还是赶不上歼-20的量产速度。也就是说随着中国隐形战斗机的发展:美国根本无“机”可乘。

其实面对外媒的猜测和研究,我们的杨伟总师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在珠海航展记者会上就曾分享过几个重点:
1、歼-20“不仅装备于祖国的东西南北中”,而且它的身影遍布祖国任何角落。(意思是全面部署,全域执行战备任务);2、歼-20不仅有1.0,还有2.0、3.0…(意思是不断有改动升级,如同歼-10战斗机从歼-10A到歼-10B,再到号称4.5代的歼-10C);

3、歼-20随着不断地摸索和使用,也在不断地改进。同时未来也会和“空天部队(意思是航天和火箭军)、海军、陆军组成体系作战系统,即陆海空天组合作战系统”。4、不久的将来,我们很快会看到歼-30、歼-40…这是航空人的担当和使命。

最为关键的,杨伟总师说:“广大军迷在期待什么,我们都知道,这也是我们的使命”。“
实际上,面对外媒的猜测,我们既不用高兴,也不用担心,我们的航空工业已经从“必然王国”进入了“自由王国”,随着整个工业体系的发展,新的机型,新的概念将层出不穷。

进入新时期,空天力量已经不是一架飞机先进与否的比拼,而是空天立体装备与智能化、信息化等整个系统的综合竞争,这是航天人的使命,也是我们的使命。

当我看到土尔其“Kizilelma”(红苹果)无人机的外形,酷似歼-20的启动布局,我终于知道什么叫做:“技术引领”!,在我看来歼-20只是练手,第6代才是王者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