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架原版J15最终会打包外销?


某战机生产总企业居然给某外方的高C赠送了一个J15的模型!这本身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因为外方本身就是一些重要产品的外国客户。而且还是传统的“老主顾”。因为这家外军购买海陆空武器早就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有几十年的传统了。而且最近几年,有采购规模与采购品种越来越大的趋势。最终实现海陆空三军主战装备都是谁谁家的也不奇怪。于是作为一流的军工生产单位送给这种国外老主顾的模型,肯定也不应该是非常随意的。或者说完全无瓜的模型是不会送的。比如外军准备采购第3代主战坦克,作为原产单位肯定不能送一门牵引炮的模型;如果人家准备采购护卫舰,那么这边也不会送一艘潜艇的模型。一般要送的模型,要么是已经签订合同的某种装备;要么就是双方正在谈判引进意向;

甚至条件已经基本谈妥。某种装备的原始生产方为了“祝贺”双方谈判即将出成果,先给对方送上该装备的模型。那意思是实物虽然还没到位,但是合作成功的意向先到了。如果按照这个思路来看,是否意味着原版J15要打包出口?其实这种可能性还真的不低。仔细分析有以下理由:首先,原版J15并不是最早在16舰上试飞的那5到6架;那些都算原型机。原版J15其实就是在16舰上最早服役的正式批次;另外还要加上后来为17舰定制的数量。其实算下来并不少,总数50架还是有的。毕竟是装备了2艘6万吨以上的航母;一艘起码有24架是标配。而且16舰也有满载24架出航的照片。况且这2艘航母都有陆地上的训练备份机。也就是需要30到36架对应1艘航母。就算一直没有彻底满编;那么这个大批次,

一共下线了50架左右是少不了的。50架的总数量其实也可以从某飞机厂最近10年的下线型号比例中看出一些端倪。总之50架只会更多不会更少。而这50架,都是标准的滑跃版本,是不能轻易修改成弹射版本的。两者的机体受力结构大不相同。绝不是单纯安装一套弹射拉杆的问题。弹射版可以滑跃,但是反过来却不行。更大的问题,在于这50架基本都是典型的中期三代重型机,而不是后来J15T的典型三代半。区别就是滑跃版J15还都是平板缝隙PD雷达;主要的空战武器还是PL12与PL8;反舰也主要挂YJ82。但是J15T上来就有巨大的有源相控阵,导弹也全部升级成了PL15甚至PL17。除了不能隐身之外。全部都是世界顶流。未来会给18舰至少配备36架。本着后勤一致与提高下线效率的原则,也会为前2艘滑跃航母,

同时再更新72架。这样下线量就高达108架,足够工厂忙活几年。J15T上滑跃航母只需要拆掉弹射拉杆,甚至都不用拆就可以直接滑跃起飞;战斗力也会极大的提升。问题是必然要被淘汰下来的那50架J15早期滑跃版怎么处置?升级成J15T是不行的。因为舰载机不是陆基飞机。陆基战机起落1万个架次也问题不大。而舰载机平均起落个2000架次就要退役。而现在这50架原版歼15基本都是起落过七八百个架次的状态;升级已经不划算。何况滑越版本身就无法升级为弹射版。最好的办法就是外销当陆基飞机用。还可以至少服役20年。毕竟F14与F18都有大批外销当陆基战机的先例。PD雷达与PL12的组合,在全球两大国之间的一线较量中可能已经不算先进。但是到了某大洲,仍然可以确保15年内绝对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