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女王》摔碎新闻理想。

◼️ 新闻节目应该优先考量需求者,而非供应者。(丁哲云《孙石熙的脉络新闻学》)
◼️ 「真实」有许多不同版本,新闻没有能力记录所有,只能聚焦某一处,塑造出选择性的「真实」。(阿兰·德波顿 《新闻的骚动》)
◼️ 记者的责任 是牢牢地守住一个核心原则,审视社会不为人察觉的角落。(比尔·科瓦齐 汤姆·罗森斯蒂尔 《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
◼️ 瞬间或大或小,都是我们历史的一部分,假如机遇来临时你措手不及,那就只能抱怨。(苏珊·桑塔格《论摄影》)
◼️ 矫情之所以可怕,原因是它平庸却偏要冒充独特,因而是不老实的平庸。(中国当代哲学学者周国平)
◼️ 流言这东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蕴含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有恶意,比流产更能让人心力憔悴。(钱钟书)
◼️ 当整个世界无声,你只要勇敢发声,就会成为无惧的力量。(最年轻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马拉拉)
◼️ 报纸不应该有朋友。(普利策奖创办人约瑟夫·普利策)
◼️ 以上节选自TVB电视剧《新闻女王》每集片头语录,是剧情的提炼,也是今天新闻界的自省,当社会都在唱衰新闻业时,《新闻女王》并不是像《华盛顿邮报》或者《新闻编辑室》那样的理想主义光环笼罩,试图用一些振奋的精神去唤醒新闻人的社会责任,反倒是赤裸的、直白的揭开这个行业的困境——当褪去了理想和责任之后,真实的新闻业和新闻工作,是什么样的?

🎤
11/28/Tues.
新闻宫斗剧
在新闻场域里宫斗
@TuTouSuo™️
我们在学新闻学时绕不过「新闻控制」,谈控制又绕不过「场域」和「框架」这两大理论——尤其是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他用一种相当抽象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任何的结果都并非偶然,而是多种结构性力量相互交织、作用之下的必然」。用布尔迪厄的话来说,任何的社会行为都是惯习(个人行为处事的习惯)、资本(个人拥有的经济、文化与社会资本)以及场域(社会制度、市场环境等宏观结构)之间关系的结果。
罗德尼·本森在个人惯习、资本与场域基础上以新闻实践为对象,进一步阐释了新闻活动背后的结构性互动——即新闻场域包含组织内部场域与社会外部场域两大场域,其中内部自治受制于外部政治、经济场域的权力资本,但内部场域具有决策权和直接影响力——如果我们进一步用一则新闻报道来举例的话,那就是一则新闻报道的产生会受到社会宏观环境,与组织内部立场与要求的双重影响,社会的体制、经济目标与文化诉求从整体了影响了新闻的性质与报道方向,但新闻媒介机构内部的办公室斗争、新闻人的新闻立场,则直接决定了新闻的表达与呈现。
因此,罗德尼·本森构建了构建了三大影响新闻报道的场域体系:其一,是新闻需要对政治体制与经济市场负责,需要兼顾政治性与市场性;其二,是传媒组织需要对公众与资本负责,需要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其三,是传媒组织中的新闻记者会受到来自外部社会环境、政治、民众诉求与组织内部的双重压力,而真正作为新闻执行者的新闻记者(主播),则需要协调好上述所有的关系,真正做到为公、为民、为组织、为自己。
新闻场域以理论呈现的时候,不过就是三个三角构图,一些文字说而已,但在真正的新闻组织内部,在新闻报道的生产式中,场域也就变成了多重力量的博弈,变成了新闻组织偶尔的骑虎难下,大部分时候的圆滑世故,和总是发生的难以两全:
一面要对几十万甚至上亿的观众负责,传递真相和真实;一面要对政府和相关广告商与赞助商负责,维系组织的运作;一面要和其他的新闻机构竞争,抢新闻抢时间抢话题抢眼球;一面还要维护好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专业形象——
所以《新闻女王》它所展现的并不是诸如《华盛顿邮报》一般,编辑部上下一致对外的理想主义情怀,而是新闻人在政治、资本、个人前程等结构性力量之中的博弈——是今天为什么“新闻已死”,又为什么“新闻始终没死”的根本缘故。
因为新闻不纯粹了,但也因为新闻从来不纯粹。

🎤♟️ 新闻剧不是非要谈理想
🕳️ / TuTouSuo / 《新闻女王》
和大家分享几个我觉得戏剧与现实张力极强的几个片段:
整个剧情围绕着SNK电视台里的两大主播,佘诗曼扮演的文慧心和马国明扮演的梁景仁之间的争斗展开,两大主播都想拥有更高的权力和更稳固的身份,因此他们必须要做出最好的新闻,获得最高的收视率,并且在此过程中不能出现任何的商业或者声誉的损失。
第一个小故事,只是这部剧里的小小插曲。
两位主播同时接到匿名信源的线人来报,说香港首富,世界第七富豪去世。但因为是匿名信源,所以他们采用交叉事实核查的方法进行事实核对,但最终两位主播的团队谁都能获得最确切的事实,以证实首富去世,但也的确存在种种迹象证明首富似乎真的去世了。于是一个新的问题就产生了——报,还是不报?如果报道了该消息,且首富确实去世,那么作为第一独家消息的报道者,SNK将会成为世界所有新闻媒体报道的消息来源,无论是公信力还是影响力都会大幅上涨;但如果报道之后却发现首富并未去世,那么SNK会被首富的律师团队告到倒闭(且已经有别家电视台的先例),并且整个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也就荡然无存。
在此复杂的背景下,有人搬出了那句著名的:“记者不能宣布人的死亡,只有医生才能,所以不报”,而文慧心则作为整个新闻部的负责人,在信源、事实核查结果、可能为电视台带来的荣誉、个人的前途之下决定搏一把,选择了报道。最终证实,首富的确去世,文慧心赢得漂亮——也就没有人再去追究这背后不足道的新闻伦理问题。
这个故事很小,是整个剧里作为插曲和过渡式的故事,但偏偏也就是这个故事,映射了这些年不少的媒体错报,又在“记者不能宣布人的死亡,只有医生才能”这句经典台词的引导下,从侧面展现了在真正的新闻实践中,伦理与真相也不过是利益天平上的一个砝码,新闻报道的考量远比我们所学习的“真实、客观、价值、专业主义”来的复杂得多。
这也是这部剧的第一个立意,以职场斗争影射新闻场域,将理想主义的新闻业还原以真实和残酷——博弈,社会运动的本质、新闻活动的关键,不一定是理想的熊熊烈火,但一定是力量博弈的暗潮汹涌。
第二个小故事,是文慧心靠自己超强的业务水平和职场情商逆转不利局面,战胜了梁景仁成为管理层的一员之后的第一次高层例会。
没有任何一个高层通知她例会会在高尔夫球场进行,而在她因不知晓地点而迟到之后,在场所有的男性高层则纷纷对她格格不入的穿着、戴着女性才佩戴的时装表而非男性喜爱的机械表评头论足,更是用一语双关式的黄色笑话给出了下马威。权威男性用说黄色笑话、谈论男性感兴趣的话题等方式,将女性排挤在他们的小团体之外,营造出一种「你和我们不一样」的氛围,以此区分自己人和外人,本质上,这也是权威男性为了维护父权制的正常运转所行使的手段,也是他们内部格外团结的原因。
“你看,一心要去往更高处的文慧心在不利的局面下突围成功战胜了梁景仁,一扇更大的门向她敞开了,她迫不及待地走进去,发现里面还有几十个面目各异的「梁景仁」”——而他们的背后,则是整个以男性为代表的父权体系,在职场和社会的根深蒂固。
如此讽刺。
如果说性别歧视和父权是隐性而不可见的,是隐藏在一个又一个黄色笑话、沉默的女性与刻意的排挤之中的,那么这部剧便在用显性的手法,赤裸的展现一切:文慧心的英文名为“man”,所有的人也都称她为man姐——言下之意,只有将自己活成男性一般的女性,只有如文慧心这般果敢精明的女性,才能
于是这部剧的第二个立意也随之凸显出了,场域又何止是存在于政治、市场、组织之中,更是存在于性别之中。只是比起显性的政治意识、市场流量数据与社会民众的呼声,这种来自于性别的力量博弈则更隐蔽、更深刻,甚至以“驯化”和“合理化”的方式,存在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第三个小故事,则是关于文慧心是如何成为第一主播,成为新闻女王的一次办公室八卦。
文慧心还是刚入台的新人记者时,因为报道了轰动香港的“贼/王“案,且拍下了贼/王抢劫、开枪的第一现场而一举成名,直接成为了晚间黄金时段新闻主播。电视台上下并没有太多人知道文慧心是如何准确的预测到贼王的出现时间和地点,而两位台里的老人,则言之凿凿地讲述了两个不同版本的故事。
第一位是文慧心身边的得力干将,她说文慧心在做新人记者期间会非常认真的维护和警察等重要新闻源的关系,比如在贼/王案发生的第二天,她就主动邀约相识的阿sir一起吃早茶,虽说是“绝不提工作”,但依然在字里行间的交谈中让她知道了贼/王下一次可能的作案地点。当时台里的主播和制片都不让她继续这个报道,因为“还未发生”就不足以构成新闻。但她和摄影师在可能的作案地点蹲守了七天七夜,最终蹲守到了贼/王,拍下了珍贵的画面,一举成名。
第二位则是电视台资历最老的编导,也是一路看着文慧心成长的“叔叔”一般的角色。他说文慧心并不是和阿sir搞好关系,而是在贼/王案发生后只身去找了和贼/王关系很好的、道上有名的“飞龙哥”,并直接说想要为贼王做一次专访。而“飞龙哥”让她一口气喝掉一瓶烈酒,她二话没说直接喝掉,并被蒙着眼睛带到了贼/王的地方。在面对贼/王的手//枪指头的威胁时,她大声说即使是贼/王,想要历史留名,也需要传媒的力量。于是贼/王被她说服,告诉了她下一次作//案的地点,她一边蹲守一边通知了阿sir,最后制服了贼/王,也拍下了珍贵的画面。
两段截然不同的故事都指向了同一个相似的形象:固执、果敢、勇气、是所有人想象中的新闻女王和文慧心的形象。但只有文慧心自己知道,在圣诞节的晚上她独自回忆起过往,回忆起她和搭档在楼顶上蹲守贼/王几天几夜却没有任何收获,在他们准备收工回公司递交辞职信的那一刻,贼/王与他们擦肩而过。
没有刻意、没有执着、没有勇气和果敢,就是普普通通的某一天,普普通通做着新闻的某一天,命运和他们开了个玩笑——贼/王出现,文慧心抱着摄像机在枪林弹雨中害怕的颤抖,甚至站都站不起来,但却意外的促成了一次最经典的直播,也意外的让自己成为了新闻女王,走到了今天。
于是另一层立意缓缓地铺展开来:新闻从来都不是惊心动魄的故事,也不是高举理想主义的揭露,新闻是最平常不过的生活,但又是生活的每一个擦肩而过的瞬间,可能产生的变故。
而新闻记者的责任,不过就是守好每一个日常的瞬间,不管是平淡的,还是枪林弹雨的,都视为工作和使命一般,冲上去,呈现真相。
新闻,便铸刻在普通但隽永的日常中。

🎄
* ᴳᴼᴼᴰ ᴺᴵᴳᴴᵀ *
🧣
「冬日冲刺帮扶班」
十堂课程|女娲补天
40个小时|上岸救命

՞•Ꙫ•՞
「全真押题模拟与押题手册」
热点押题卷配套院校模拟卷
100道新传热点题目

ᑋᵉᑊᑊᵒ ᵕ̈ ᑋᵉᑊᑊᵒ
つ♡⊂
「名词解释小册子更新版」
不止于一场功利应试
不只是一本新传考研工具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