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做好三农工作大文章 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2023-08-31 12:48 作者:中经全媒体  | 我要投稿

近年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持续推进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加快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美丽乡村建设为基础,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探索乡村振兴新举措,推动新城区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坚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通过产业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严格执行“四不摘”政策,坚守“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按季度开展防返贫监测全面摸排和帮扶工作,确保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无失学辍学情况,农户无因病返贫致贫情况,全面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住房安全,集中供水率和农村房屋隐患治理率均达100%目标,无新增及返贫人口。二是农文旅产业赋能乡村经济发展。大力实施农文旅融合发展战略,以草原文化、红色基地、自然风光等为主题,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和发展农文旅项目,农文旅融合发展培育了一批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如水磨村打造“运动小镇”,甲兰板村打造“马头琴小镇”,恼包村打造“网红村”,奎素村打造“康养小镇”,面铺窑村打造“旅游小镇”,生盖营、水磨、甲兰板、水泉、面铺窑村积极发展民宿旅游,村集体经济收入明显增加。2022年恼包村荣获“全国美丽休闲农村”称号,2023年新城区成功申报自治区“农村闲置宅基地、闲置农房盘活利用示范区”,为村集体资源盘活利用提供政策支持。2023年甲兰板村获自治区“农文旅融合示范镇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织就别样乡村美景。三是培育发展新型农村农业主体。引导全区12家龙头企业,4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3家家庭农牧场,与周边村庄农民通过土地租让、吸纳务工、参与生产等形式,建立利益联结共同体,促进新型农业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农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品牌建设,新城区培育了“味美新城”、“青山圣水”区域公用品牌,提升了农旅产品的知名度,2023年认证绿色农产品2个,“名特优新”农产品2个,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四是推进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城区现有农业园区有25家占地1.8万亩,建有日光温室1912栋,其中,种植大果桃、葡萄等水果的野马图腾轩园区成为市民采摘观光的好去处;百鲜草莓园发展草莓种植初加工产业,产品销售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基本形成产供销一体化模式;塔利农业园区发展花卉种植,已建成呼市地区最大的蝴蝶兰生产基地,产品销往全国各地。2023年,新城区成功创建“中国一乡一品”示范区,为全区农旅产品的品牌建设,标准化生产等方面提供支持,助力农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五是坚守耕地红线,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保持稳定。2023年完成春播农作物面积2.7万亩,其中春播粮食面积达到1.8万亩,保障了粮食安全。

生盖营村大地风景民宿项目
塔利村蝴蝶兰种植项目
新城区开展春耕备耕工作

坚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大青山前坡生态宜居环境

 坚持巩固提升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成果,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乡村治理行动和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一是城乡环卫实现一体化运营。引进第三方慧丰公司对辖区24个行政村、13个自然村的道路清扫保洁,新建改建转运站17座,实行了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100%,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率达到100%,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和厕所粪污治理常态化、长效化。二是高标准推进“厕所革命”。改造新建乡村水冲公厕共计282座、其中旅游景区水冲厕所29座,远超每1000人一座公厕的配备要求。完成农村户厕改建9039户,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98%。三是农村公路路网畅通。全区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277公里、专用公路31.52公里;村庄内外道路、街巷已全部实现硬化,行政村客车、公交车通车率达到100%,已形成“一环、二横、十一纵”的农村全域路网。四是农村住房安全有效保障。实施自建房三年专项整治行动,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进行长效化跟踪监管、动态管理。2023年以来,累计排查农村自建房屋1.8万栋,没有发现安全隐患,有效保障了农村住房安全。五是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三清理、三整治、四提升”专项行动中,清理卫生死角1024处,清理各类垃圾1156吨,完成17个村庄垃圾分类示范村打造。

恼包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
农村户厕改建工作

坚持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

 近年来,新城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一是加强文化乡村建设。继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强24个行政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活动,举办了讨思浩天苍节、古路板龙灯节等民俗非遗活动,不断丰富乡村文化振兴内涵。加强特色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水磨村、恼包村等行政村建设的非遗传承基地、村史馆、文化大院作用,不断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立足当地实际和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孕育农村社会好风尚。打造完成村(居)三务公开工作示范村5个,优秀村规民约示范村5个,沙梁村、野马图村被列为全国第一批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点。二是加强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引领乡村治理新风尚,不断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三是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大局。不断加强新时代农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不断增强各族群众“五个认同”。累计开展民族政策、民族法治宣传活动300余场。

三卜树村村规民约

坚持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促进乡村振兴示范创建

 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促进乡村振兴“样板”创建。一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继续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党员在乡村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引导群众参与乡村治理,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2023年上半年对全区173名“两委”开展换届届中评估,未发现党组织软弱涣散行政村。以新一轮驻村“第一书记”选派为契机,选优配强基层乡村振兴干部队伍。二是加强示范样板创建,形成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做法。申报甲兰板村为2023年自治区乡村振兴示范村,申报生盖营村、古路板村为2023年呼和浩特市乡村振兴示范村,统筹合力,助推样板创建步伐,切实发挥典型“样板”引领带动作用。三是开展移风易俗专项行动,全面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为提升我区乡村治理水平,2023年印发了《关于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通知》,对村规民约修订内容、修订程序进行规范,明确格式要求,将抵制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纳入村规民约,切实保证工作质量。

甲兰板村马头琴小镇样板村创建

生盖营村乡村振兴样板镇村创建

下一步,新城区将继续聚焦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促进全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任务更好落地落实。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做好三农工作大文章 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