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死在火星上》——当马特达蒙失去救援

2023-04-09 23:56 作者:Edgelord  | 我要投稿

“我叫唐跃,我在火星上。我刚刚看到地球炸了。”

    这是这本连载于起点中文网的网络小说的简介。很简单的描述,令人不禁想到那张经典梗图。当然地球爆炸、失落异星在科幻作品中都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从千禧之初的《太空五人组》到最近刚刚电影化的《独行月球》都有着类似的情节设定,更别提《银河系漫游指南》珠玉在前,衬得后来者皆黯淡无光。

那么,是什么让这本书在信息爆炸今天仍显得独具特色、夺人眼球呢?

乍看之下,这本书与《火星救援》颇为形似。书前报菜名式的四章参考文献,作用似乎无非是让《火星救援》中著名的土豆大棚在这本书中换成了番茄而已。同样失落在火星,主角唐跃作为一名载荷专家,需要在地球莫名消失的情况下与机器人老猫一起依赖有限的物资开展一次极限的求生,而火星空间站的乘员麦冬很可能是自己以外宇宙中唯一尚存的人类。

但是,当火星救援失去了救援时,是孤立无援的处境真正使得唐跃有别与马特达蒙。清楚知道整个地球、至少整个NASA都在为了自己而全力运转,希望就近在眼前与所有物资满打满算也撑不过几年的境况有本质性的差别——既然活不久了,思索生命的价值说不定会更有意义。于是他们会选择将时间花费到聊天以及将人类的历史记录在比自己多留存不了几百年的介质中,而更深层次的主题就在在这种徒劳无意义的活动中得到赋予。主角不得不自问,“我”究竟是什么。从作者并不华丽的文笔中,我们籍此看到了失去文化背景、失去社会关系的人。

唐跃最终回到了地球,宇宙有关部门把地球还给了他。按作者本来的设计,他们本来会死在火星上,就像书名那样。但即使修改了大纲,作者仍显露出了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和出色的缝合功底。在小说的最终卷,一封信凭空出现在气闸舱中。作者用机械降神解释地球消失是由于“高等文明的施工员手残误操作”,而这封在地球蒸发的下一个普朗克时间寄出的信在最后一卷才登场的原因竟是早高峰时“二环路况不明”。于是小说在一章内完成了从《火星救援》到《银河系漫游指南》的转变,贯穿全书行文的幽默感在这一刻完成会师仿佛从开始就是在为这次转变做铺垫一般自然。这样的改变在评论区也引起了讨论,作者有幸摆脱了网络小说难逃烂尾的下场,为全文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是科幻题材网络小说的一个高峰,更有着与刘慈欣等几位作家截然不同的风格。在一次采访中,作者天瑞说符说:“其实我的目标是振兴国内的科幻产业。”也许他真的能为中国科幻带来不一样的色彩。

PS

        ·“后来高考,我的第一志愿是浙大。”麦冬说。

·“我也报了浙大,可惜没考上。”

·“肯定会有这样一个宇宙,你睡过去的每一节课他都认真听了,你没能完成的每一项作业他都完成了,你做错了的每一道题他都做对了,然后成功考上了浙大。”麦冬说。

·“那这个可能性可就太低了。”唐跃笑。“但它仍然是存在的。”

 

这波不得不说是大WIN


《死在火星上》——当马特达蒙失去救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