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就懂 | 73.如何理解矛盾的特殊性?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其唯心主义体系中阐述了矛盾学说。马克思主义吸收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把矛盾作为唯物辩证法反映事物对立统一关系的基本范畴。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着重论述了矛盾的特殊性问题,建构了一个分析矛盾特殊性的严密的逻辑体系。矛盾的特殊性可以从几种情形去研究。
第一,各种物质运动形式及其发展过程中的矛盾都具有特殊性。从物质运动的形式看,机械、物理、化学、生物、社会等运动形式中的矛盾,都有各自的特殊性,这就规定了它们各自的特殊本质,使其与其他的物质运动形式区别开来。例如,生物运动形式中的同化和异化的矛盾,使生物体具有把外界物质同化为自己的组成部分和把自己的组成部分异化为外界物质的自我更新的特点。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等运动形式都不具有这种自我更新的特点。社会运动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就更具有自己的特点,从而同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严格地区别开来。此外,各种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中,其矛盾都具有特殊性。
第二,矛盾及其各个方面的地位和作用都具有特殊性。在复杂的矛盾体系中,各种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发展总是不平衡的,其地位和作用也是不相同的,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非主要方面。
在现实的矛盾体系中,有众多的矛盾同时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在矛盾体系中居支配地位,起着主导的、决定的作用,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非主要矛盾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在一个矛盾统一体中,矛盾的两个方面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不同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决定事物的性质。矛盾非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起着次要的作用。矛盾主要方面和矛盾非主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也相互转化。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无产阶级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到了社会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就变成矛盾的主要方面,资产阶级则成为矛盾的次要方面,矛争形式具有特殊性矛盾的斗争是无条件的、普遍的、绝对的;矛盾的斗争形式即解决矛盾的方法则是有条件的、特殊的、相对的。
矛盾的斗争采取何种形式,取决于矛盾的性质和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矛盾特殊性的复杂性决定了解决特殊矛盾形式的多样性。其基本形式有三种:一是矛盾一方战胜、克服、吃掉另一方,如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等;二是矛盾双方同归于尽,让位于新的矛盾双方。如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最后同归于尽,被农民和地主的矛盾所代替;三是矛盾双方斗争的结果融合成为一个新事物,如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矛盾,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就被新型的体脑结合的劳动解决了。
在解决社会领域中的特殊矛盾时,应注意区分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不同性质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对抗性矛盾是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一般地要通过对抗的斗争形式去解决。非对抗性矛盾是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必须通过非对抗的斗争形式加以解决。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同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是既有联系又不完全等同的两对范畴。敌我矛盾用专政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只能采取民主的方法加以解决。同是对抗性矛盾、敌我矛盾,由于条件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对抗斗争形式。在特定的条件下,某些对抗性矛盾,甚至可以采取非对抗的斗争形式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