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多能生物铠甲──鳄鳞

2020-10-04 20:34 作者:阳明-知行合一  | 我要投稿

历史背景

鳄鱼给予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凶猛、贪婪、嗜肉如命的冷血恶魔形象,但从另一角度来看待它们话,它们是自然界中当之无愧的生存王者。作为历经上亿年岁月洗礼古老物种,它们对如何应对困境的生存方式可谓是颇有心得。在这个适者生存的残酷世界里,它们不得不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不断地摸索着适合自己的生存道路,为此它们朝着多方面迈进。有的进化出了异常庞大的体型,它们大多成为了一方霸主;

恐鳄
普鲁斯鳄
帝鳄

有的为成为顶尖海洋爬行类王者而努力着,像达克龙那样为了适应海洋而不惜褪去引以为傲的铠甲;

达克龙

有的则成为了陆地的开括者,使陆地哺乳类们回想起被支配的恐惧......

西贝鳄

但它们最终都失败了,过于庞大的体型使得它们难以适应气候的变化,海洋中洪荒巨兽们的割据四方使得它们无立足之地,陆地上的走兽肆虐以及气候的变迁不断地为它们敲响灭亡的丧钟......

但那些先辈们为现代鳄鱼留下了这四样鳄鱼家族中一成不变生存法宝

牙齿:用于击溃对手的意志,碾碎猎物的骨骼

心室:提供充足的血循环用于提供强大的动力

免疫系统:用于抵抗致命的细菌病毒                

铠甲:用于抵御对手的尖牙利爪

简介:鳄鳞,顾名思义就是排布在鳄鱼躯体上的鳞甲,虽名曰“鳞”,但事实上鳄鳞与常规的鱼类、爬行类、哺乳类的鳞片无论是外貌还是形态学特征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区别一:通常爬行类(诸如蛇及带鳞蜥蜴)和有鳞鱼类的鳞片会覆盖住其躯体的大部分面积,其鳞片体积较小,薄且光滑,有时会带有光泽;

在阳光照耀下五彩斑斓的蛇鳞

鳄鳞则一般分布于鳄鱼的背部及侧腹,按一定的规律排布,脖颈及后颈部的鳄鳞相对较大,脊背部的鳄鳞相对较小,并且鳄鳞比较厚实,再加上其明显的凸起特征使得它们有着铠甲般的负重感。

奥里诺科鳄

区别二:常规鳞片的主要成分无非就是钙质、透明角质(造成鳞片光滑且富有光泽的主要因素)、甲壳质等,也可以把鳞片看作是皮肤的衍生物;鳄鳞则是实实在在的骨质,由于这些鳄鳞被一层薄薄的皮肤所覆盖,故曰为“皮下成骨”,它们的主要成分为钙磷化合物(羟基磷灰石)。

铠甲

既然将鳄鳞喻为“铠甲”,那防御自然就是其突出功能。前面提到了鳄鳞的主要成分为钙磷化合物,这个成分为鳄鳞的坚硬程度打下了坚如磐石的基础,羟基是活泼的官能团,易与氢离子和酸根离子结合形成水,但这活泼的官能团一旦与钙磷结合形成了共用电子对后就很难将其分离。

羟基磷灰石

倘若非要用外力将其电子对分开可不是一件易事,即使是猫科动物强悍的咬合力以及陆地中大型哺乳动物的无情践踏也很难对身披生物铠甲的中大型鳄鱼造成致命的伤害,甚至连小口径枪弹都难以将其有效击穿,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随着捕鳄季的到来猎人们会荷枪实弹以整装待发,

捕杀咸水鳄
捕杀密河鳄

《沼泽猎手》这部记录片很好地向人们讲诉了猎鳄者的故事,具有丰富经验的猎手非常清楚,只有击中鳄鱼的要害(即没有鳄鳞保护的后枕脑)才能一枪致命,如果击中鳄鳞或鳄头骨的话就有可能会造成铅弹片飞溅以至于误伤自己。

被鳄鱼反弹的铅弹碎片所溅伤

在非洲的传奇巨鳄古斯塔夫身上也可以看到子弹射击后留下的痕迹。

古斯塔夫的伤痕
肩胛骨处的鳄鳞并没有被完全击穿

太阳能电板

鳄鱼一天需要花数小时的时间来晒太阳,作为变温动物,它们无法自行调节体温,所以它们需要从阳光中获取足够的热量以及微量元素来供自己活动。在晒太阳的过程中鳄鳞可以充当“太阳能电板”的角色。

一:鳄鳞的覆盖面积较大,可以使阳光中的热量遍布鳄鱼的全身(这对生活在昼夜温差明显地区的鳄鱼而言非常重要

二:鳄鳞表面有着向内腔折叠形成的,这可以增大其表面积,从而提高阳光热量的吸收率。

三:鳄鳞与鳄鱼循环系统紧密相连,再配合鳄鳞内纵横交错的毛细血管,使得鳄鱼吸收的热量可以快速地通过血液传播到各大生理系统。

夜幕中的巴拉圭凯门鳄族群

鳄鱼承受乳酸的能力强,其中大部分要归功于对阳光的高效吸收;一些鳄鱼可以在冰冷的黑夜活动则归功于对阳光的充分利用。

夜晚中奔跑的澳洲淡水鳄
夜晚中奔跑的澳洲淡水鳄

重甲or轻甲

通常而言,重甲装备于身强力壮的重装骑兵,轻甲则装备于身手敏捷的游骑兵,前者可以通过冲锋来击溃敌人的阵型,后者可以使用轻弓来射杀散乱的敌人。但鳄鱼却反其道而行之,一般是小型鳄鱼身披重甲,中大型鳄鱼身披轻甲。在自然界中,大型鳄鱼在淡水湿地里是近乎无敌的存在,即使是中型鳄鱼也可以跻身于营养级的高层,只有南美洲的小型鳄鱼──凯门鳄家族中的巴拉圭鳄眼镜鳄一直处于吃与被吃的尴尬境地。

美洲豹捕食巴拉圭凯门鳄

大型鳄鱼在进化历程中为了使自己庞大的身躯能正常活动,它们毫不吝惜那些华而不实的重甲,随着陆鳄的灭绝,鳄鱼家族再也无法在陆地上随心所欲地狩猎了,现在就连中型鳄鱼在陆地上狩猎都是较为罕见的,更何况是大型鳄鱼。

沼泽鳄的陆上狩猎

所以中大型鳄鱼都尽可能地褪去了腹甲及皮下骨,腹甲是当年为强化陆地生存能力而做出的改进,大名鼎鼎的帝鳄就是腹甲的代言者,腹甲的保护及强壮的四肢给予它们可靠的陆地行动能力,这项能力满足了它们对陆地动物的捕食欲望。

帝鳄的骨架
帝鳄头骨

诸如名为“侏儒凯门鳄”(钝吻古鳄和锥吻古鳄)的小型鳄鱼很好地保留了重甲,它们的鳄鳞几乎遍布全身,且鳄鳞凸起的程度大;而它们的皮下骨排列得非常紧密,这使得它们看起来像重装小坦克。

钝吻古鳄

虽然一身重甲牺牲了一定的灵活性,但它们因此而获得了较强的陆栖能力,它们在陆地栖息的时间甚至超过了它们在水中的时间(或许它们和非洲侏儒鳄是现代仅存的能在陆地上随心所欲狩猎的鳄鱼吧)。重甲给它们带来的保护令像美洲豹这样的大型掠食者都无可奈何,以至于到目前为止都没有美洲豹捕食成年侏儒凯门鳄的确切记录,加上它们行踪隐秘,主要栖息于雨林深处的生存特性,这也很好地避免了森蚺这样可以无视鳄鱼铠甲来进行猎杀的大型掠食者了。

森蚺

结尾序言

现代的绝大多数鳄鱼都具有一定的抗咸水能力,其中能很好地适应咸水的鳄鱼只有湾鳄美洲鳄、部分地区的尼罗鳄

海中美洲鳄

这些抗咸水能力或许是海鳄先辈们遗留下来的意志吧,将来也许有一天鳄鱼会再次正式踏入海洋,为了完全适应海洋环境而尽可能地减小自身游泳的阻力是必要的,那它们会选择舍弃自己引以为傲的铠甲吗?

多能生物铠甲──鳄鳞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