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牡丹亭》剧本隐藏着不少幽默和风趣呢 闺门旦研究者

2023-02-10 09:34 作者:闺门旦研究者  | 我要投稿

在戏剧语言上,明代著名戏曲理论家王骥德最为推崇的就是汤显祖,曾提出:“于本色一家,亦惟是奉常(汤显祖)一人。其才情,在深浅、浓淡、雅俗之间,为独得三昧。”

汤显祖继承了元杂剧的写作风格,在《牡丹亭》剧本中不仅使用典雅的语句,让自己的作品达到很高的水平,还大量利用俚俗之语和民间熟语来配合,使得“雅”和“俗”二者巧妙结合,进一步提升了戏剧的观看性。

除此之外,更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使用雅句,包括化用的唐诗宋词以及自己编写的包含典故成语的唱词道白中,往往有意改变了原来的意思,让其为剧中的情节和气氛服务,使雅中有俗,俗中包含幽默的意味。在特定人物上,作者往往有意东拼西凑,故意让这些诗文具有牵强附会的意思,用于调侃打趣。可以说,用雅俗相结合的语言方式尽情发挥幽默的意味,让剧情充满幽默、风趣是剧本的一大特色。

 

徐朔方先生校注的《牡丹亭》剧本


幽默是高级形式的搞笑和风趣,需要读者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出的。

例如陈最良用雅语常常出错,反映作者故意拿他调侃。

《闺塾》中,〔念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好者好也,逑者求也。”

稍有些古典文学基础的人都知道,“逑”是“配偶”的意思,陈最良把这个字解释为同音的“求”,表现他的学问也不精。

《婚走》中, 陈最良念白:“今朝有约明朝在,酒滴青娥墓上回。”这句“今朝有约明朝在”,化自唐末五代时期诗人罗隐的“今朝有酒今朝醉”。作者将其改动,读者便会体会到其中的幽默之意。

柳生在引经据典中也有好笑的地方。

《诀谒》〔生〕坐食三餐,不如走空一棍。〔净〕怎生叫做一棍?〔生〕混名打秋风哩!〔净〕咳,你费工夫去撞府穿州,不如依本分登科及第。〔生〕你说打秋风不好?“茂陵刘郎秋风客”,到大来做了皇帝。

这里柳生所引“茂陵刘郎秋风客”中的“秋风”,原是说像汉武帝那样人物,生命也一样短促,好像秋风中的过客,而柳生却把“秋风客”说成是“打秋风”的人。

柳生在《叫画》唱道 :“小生待画饼充饥,小姐似望梅止渴。” “画饼充饥”原来比喻有名无实,这里改为柳生聊以画像来自慰的意思。“望梅止渴”原来比喻可望而不可及,这里指画中人对“梅”的徒然渴望。把这一句中的两个成语完全改变了原意,读起来倒也有趣。

《硬拷》里,主管科考的大臣苗舜宾让手下把状元的冠服给柳梦梅穿戴上,杜宝却要扯下他的冠服。柳梦梅斥责杜宝,唱道“偏我帽光光走空,你桃夭夭煞风。”这句不仅好笑,而且还含义丰富。前一句是说,状元的插花冠帽被夺走,后一句的这句化自《诗经》中歌颂男女爱情的《桃夭》一诗中的开头两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却是双关“桃条”。因为在此之前,杜宝曾令手下用桃条抽打柳生,根据古代迷信说法,桃树可以避鬼,桃枝可以打鬼,而杜宝则怀疑柳梦梅非人是鬼。

春香也有好笑的句子呢。她在《寻梦》道白:“伏侍千金小姐,丫鬟一位春香。请过猫儿师父,不许老鼠放光。”把陈最良比做猫,调侃老塾师随时监督她和小姐的行为。尤其是“不许老鼠放光”这句,语句形象、夸张,读到此句并能体会到这句幽默之意的人,无不喷饭。

当陈最良问春香,为何小姐不来上学,二人如此对话:

〔贴〕小姐啊,为诗章,讲动情肠。

〔末〕则讲了个“关关雎鸠”。

〔贴〕故此了。小姐说,关了的雎鸠,尚然有洲渚之兴,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这段话包含着幽默的意味。春香极其善于抓住机会,借题发挥,批驳对方。这句话中的幽默之意十分明显:你要讲“关关雎鸠”,我和小姐就偏说是个“关了的雎鸠”,据此还表达出人不如鸟的意思。

就是郭驼,作者也让他出口不凡,所说话中既带双关又很风趣:

《诀谒》〔净〕俺橐驼风味,种园家世。〔揖介〕不能够展脚伸腰,也和你鞠躬尽力。

“展脚伸腰”使用双关语,一是下拜,二是指人死。翻用“鞠躬尽瘁”为“鞠躬尽力”,借“鞠躬”指作揖,“尽力”指为对方效劳,同时还关联另一意思:我是驼背,不能下拜,且作个揖,还有我不死就为你效劳。

石道姑怀疑,深夜秀才房里有声音是小道姑溜进了他的房间,说那时“秀才就逆来顺受”。把“逆来顺受”这个成语用在此处,让读者或观众听了定会忍俊不禁,为作者绝妙的语言才华而叹服。

杜撰历史上的人物、事件也是作者让剧本充满幽默意味的常用手段。

例如《怅眺》中,柳梦梅与韩秀才的对话里不少都是杜撰:

“比如我公公柳宗元,与你公公韩退之,他都是饱学才子,却也时运不济。你公公错题了《佛骨表》,贬职潮阳。我公公则为在朝阳殿与王叔文丞相下棋子,惊了圣驾,直贬做柳州司马。都是边海烟瘴地方。

那时两公一路而来,旅舍之中,两个挑灯细论。你公公说道:“宗元,宗元,我和你两人文章,三六九比势:我有《王泥水传》,你便有《梓人传》;我有《毛中书传》,你便有《郭驼子传》;我有《祭鳄鱼文》,你便有《捕蛇者说》。这也罢了。则我《进平淮西碑》,取奉取奉朝廷,你却又进个平淮西的《雅》。一篇一篇,你都放俺不过。恰如今贬窜烟方,也合着一处。岂非时乎,运乎,命乎!”

作者脑海中储存着唐朝文学史上大量有关柳宗元和韩愈的事迹,在写剧本时他便随心所欲地引用。说这一大段杜撰也非全都是杜撰,两位唐朝名人的代表作都列入其中,只是有些细节属于杜撰。这一大段是为增添戏剧的丰富性及趣味性,同时还表现出柳梦梅书生气十足及性格的倔强和执拗,并为此后他表现出“书生剑气吐长虹”的气概做的铺垫。

剧本中还有故意搞笑的,如:

《秘议》中,〔净〕大明律:开棺见尸,不分首从皆斩哩。你宋书生是看不着皇明例,不比寻常,穿篱挖壁。〔生〕这个不妨,是小姐自家主见。

这是石道姑和柳梦梅在开棺之前的一段对话。剧本托称宋代故事,却说到明代的事,是做调笑用。这并非是错谬,而是汤显祖从元杂剧这种惯用的写法中继承下来的。

还有使用双关语来增加情趣,如《硬拷》中,

〔生〕是苗老师哩,救门生一救!

〔净笑介〕你高吊起文章巨公,打桃枝受用。告过老公相,军校,快请状元下吊。

〔贴放,生叫“疼煞”介〕

〔净〕可怜,可怜!是斯文倒吃尽斯文痛,无情棒打多情种。

〔生〕他是我丈人。

〔净〕原来是倚太山压卵欺鸾凤。

苗舜宾不仅为柳梦梅解围,在得知杜宝是他的岳父泰山后,还嘲讽杜宝作为老丈人而仗势欺人。在已出现喜剧色彩之际,作者这时还偏偏让苗大人的随从说了一句:“状元悬梁、刺股”。

“状元悬梁、刺股”这句显然是双关语,既指状元十年寒窗苦读,甚至悬梁、刺股,又暗示状元被吊到房梁上遭毒打。

《圆驾》末尾这一段也很有趣:

〔旦欢介〕陈师父,你不教俺后花园游去,怎看上这攀桂客来?

〔生〕姑姑喜也。这丫头那里见俺来?

〔贴〕你和小姐牡丹亭做梦时有俺在。

〔生〕好活人活证。

在这里,杜丽娘是把现实和梦境混在一起说。而柳梦梅并不认识春香,问旁人这丫头是谁?春香回答绝妙,说你和小姐牡丹亭做梦时我在场呀。柳梦梅挺高兴,认为又增加了一个他和杜丽娘是“人”的活证。

 

 

 

古戏书插画:春香偷听杜柳二人情话。


 

这段是在全剧即将结束时出现的对白,充满了喜气和风趣。

把两个毫不相干的人或事搅在一起说,在朝代上故意弄颠倒等现象,是元杂剧的写作特点。汤显祖不仅吸收了上面两种搞笑的手段,又创造了把现实和梦境混在一起写的手法,这大大增添了戏剧的趣味性。

 

清代著名戏剧家李渔认为“演习”(即导演)应当注意“剂冷热”,就是说导演应调节舞台场面的“冷热”程度和把握戏剧情节的高低起伏。太雅、太冷的戏固然让观众心生厌烦,然而“满场杀伐,钲鼓雷鸣”的戏也不能长时间占据舞台。为此,他提出舞台调剂“冷热”的根据是:“传奇无冷、热,只怕不合人情。”以是否符合人情作为调剂“冷热”的标准。而在谈到戏剧的“冷热”时,李渔还论及戏剧的“雅俗”,提出“俗中之雅,逊于雅中之俗”的主张。这说明他是以“雅中之俗”还是“俗中之雅”,作为评判戏剧剧本优劣的标准。可以说,李渔的上述理论就是放到今天来说还是相当高明的。

 

 

 

 


李渔及其代表作《闲情偶寄》


 

关于戏曲的语言标准,王骥德说得较多,其中心概括起来便是,戏曲的“词、格俱妙,大雅与当行参间,可传可演”,乃为“上之上也。”

“当行”一词原本指“符合本行本业的重点”,戏曲的“当行”经历了音律说、文采说、关目说等,最后“当行”的重点放到戏曲的舞台演出性上。

王骥德的这句论断十分重要,其大意是,唱词道白高雅且遵守格律,既有大雅的隽语美辞,又充满符合舞台戏剧性的通俗语言以及为活跃舞台的插科打诨,可演戏,可传承,那就是最好的戏曲剧本了。

仔细阅读就会发现,《牡丹亭》原作中隐藏着不少幽默和风趣,既体现李渔所说的这种“雅中之俗”,又符合王骥德关于戏曲语言标准的上述理论,的确是传奇剧本中的“上之上也。”

 


王骥德所著的《方诸馆曲律》一书



《牡丹亭》剧本隐藏着不少幽默和风趣呢 闺门旦研究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