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孩子开始频繁遗尿,如何预防孩子的秋冬多发病?
每到换季、天气转冷的时候,相信各位宝爸宝妈们最揪心的就是孩子生病的问题。这不,又到了秋冬高发期,不少孩子已经“中招”。最近各大医院儿科急诊量迅速攀升,甚至某些医院的儿科病床出现了全满。
持续的低温天气影响下,每年这个时候儿童患病就开始骤增,好多孩子因为患上遗尿疾病前来就诊。而寒冷会导致尿量增加和膀胱缩小,因此遗尿会随着天气寒冷而加重或复发,最近一段时间来院看遗尿症的门诊量也比以往有所增高。天气一冷,疾病来势汹汹,家长们纷纷留言:

每次带孩子去医院看病,都恨不得生病的是自己;上医院人挤人,半天排不上号,好不容易打了针吃了药,病情还常常不见好;晚上整宿不能睡,白天上班昏昏沉沉,全靠一口仙气吊着......
一/小儿遗尿到底是怎么回事?
小儿遗尿,俗称“尿床”,指孩子在熟睡状态时不自觉地排尿。一般情况下,孩子在2~3岁开始控制排尿,如果5岁以后还经常性尿床,每周二次以上并持续达3~6个月,医学上就称为“遗尿症”。
二、引起小儿遗尿的原因有哪些?
1.遗传因素:很多遗尿症的患儿有家族遗传史,父母亲一方如果小的时候有此症状,有很大的几率会遗传给孩子。
2.睡眠状况:遗尿的患儿夜间睡眠过沉,当尿量增多膀胱充盈时,患儿不能从深睡眠中醒来,会在睡眠中不自觉地排尿。
3.夜间尿量过多:遗尿患儿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导致夜间小便过多而出现遗尿。
4.夜间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部分患儿夜间膀胱容量小于无遗尿症的同龄儿童,也会出现遗尿症状。
5.心理因素:强烈的心理刺激,如亲人去世、父母离异等,或平时经常受欺负、责骂导致自卑等,也会导致孩子遗尿。
6.泌尿系统或神经系统疾病:小部分遗尿的孩子可能存在泌尿系统畸形比如输尿管异位开口,或者神经系统疾病比如脊髓栓系综合征、脑发育不良等,可导致长期遗尿。
三、小儿遗尿对孩子的影响有哪些?
1.影响大脑及神经系统发育:长期尿床的孩子注意力会不集中、记忆力差、反应慢。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尿床孩子的智商比正常孩子低。
2.影响孩子心理健康:长期遗尿的孩子,会因此孤僻、内向、自卑、不合群。长期以往,可能造成孩子的性格缺陷。
3.影响家庭亲情关系:长期遗尿除了给孩子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还会给家长带来生活上的烦恼,影响家庭的亲情关系。
四、如何预防秋季多发病?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儿科主任武翠凡介绍,生活习惯的调节是贯穿整个疾病治疗最基础的治疗措施,大约两三成的患儿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就抵御了疾病侵袭,因此需要家长和患儿持之以恒。下面给大家整理了几招居家预防小贴士,接着往下看吧!

1、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
应该使孩子的生活、饮食起居有规律。应该避免孩子过度疲劳及精神紧张。最好能坚持睡午觉,以免夜间睡得太熟,不易被大人唤醒起来小便。
2、临上床前把小便排干净
要养成孩子每天睡前把小便排干净彻底的习惯,以使膀胱里的尿液排空。尽可能在临睡之前给孩子洗澡,使其能舒适入睡,这样可减少尿床。
3、注意水分和盐分摄入
遗尿的患儿尽量将全天水分摄入移到早上起床到下午4时之间。睡前两三个小时要限制水分摄入,同时要避免吃得过咸。武翠凡主任表示,由于冬天出汗少,有的孩子白天在学校不觉得口渴,甚至可以不喝水,放学回家才感到口渴猛喝。如果白天在学校喝水少,只上一两次厕所,体内积累的废物浓度越来越大,到了晚上还是要通过尿液排出去。而口渴会摄取过多水分,而且即使没有摄取过多水分,体内过多的钠也要通过尿液排出,这些都容易导致尿床。
4、饮食、作息要规律
尽量在固定时间内吃饭,抗利尿激素要在深睡眠时才能达到分泌高峰,因此建议孩子早睡早起,晚餐后不宜剧烈运动或过度兴奋如打闹、玩手机,玩游戏、看电视等,尤其是睡前1小时。
5、应注意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为了保证睡眠质量,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增强体育锻炼也有助于预防,多在户外玩耍,享受新鲜的空气、阳光。

专家提醒:冬季尿床频繁的孩子,家长注意不要让孩子着凉,做好保暖工作,平时孩子睡觉前少饮水和不要吃含水量多的水果。以减少孩子膀胱的贮尿量,让孩子睡前养成小便的习惯,平时宜常进食具有补肾缩尿的食物。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