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留学保录取
香港大学留学是什么体验?未思教育(USUKOFFER)刘老师给大家分享一下。
现在工作一年多了,回头望过去。我非常感谢当时做出了去港大读书这么“令我痛苦”的决定。因为在一个所有精英聚在一起的时候,大家真的是强手如林,不仅仅不是不进则退,而是要铆足劲儿跑的快一些,再跑的快一些。这样才不至于落后。学校里的内地同学,曾经都是哪里哪里的状元,哪里哪里全省前100, 后来才听说前100都很大可能不会被录取,估计前50左右比较保险吧。可是在校园内,大家都觉得自己就是普通的一员。加上香港的大学录取率只有30%,港大作为全香港大家内心最yy的一间,录取率更是非常的低,所以后来才醒过来。原来香港本地的同学也是填鸭式地考上来的。论起考试,只有我们这样国际学校的学生最菜,因为我们当时哪里收到过这样的竞争?回想起当时,如果我还了解一下现实的话,我也不敢贸贸然真的来到这里读书,因为那4年垫着脚尖行走的日子实在是太痛苦了。和这些天之骄子一起比考试呀!!我去英国念书的高中同学在欧洲各地旅行放假时,我可都在默默的背着包去图书馆。
可是毕业了,我才发现为什么香港大学排名第一,虽然在学校时我们都觉得它非常不过如此,同学个个是有钱,颜值非常高,成绩非常好,还非常多国际的实习和义工经验。就是传说中精英该有的模样吧!那时感觉压力好大。可是出到社会,才发现那时练就的一身抗压能力,已经足以让我抵御一切的困难,一切的压力,我再也不会遇到同时做数学题,复习数学,还要看历史书,写论文这样的事情了。当时年纪轻轻都能熬过去,现在这些看起来真的如浮云一般。SO EASY! 那时候觉得同学们跟个小社会一样,上课时很多学生要面试实习,都是穿着西装来上课的,大家有时候不太熟的同学寒暄也和职场中和同事寒暄是一个样子,快点get到对市场的信息,对公司内部的体制和消息,和大家彼此可以交流合作的点。是不是非常商业化??如果大家有兴趣感受一个商业化的氛围,可以自己亲自过来体验,你就明白了。后来,我去北京大学交换,才明白我内心向往的就是这种在未名湖畔散散步,知己们一起去校园某某店撸个串,晚风习习想约去晚自习。这些,我可以明确告诉你,在港大,这是不可能的。大家上课的时间不一样,可能你读完了统计课,下一门是自己选的艺术课,朋友B下一门是他选的宇宙学等等。因为港大的选课是非常非常自由的。除了修满自己的专业课,核心课程,剩下一半的学分完全可以再修一个专业,或者是你在学校挑选大多数其他学院的课程而不受限制。现在回想起来,这一点实在是让英国和内地读大学的宝宝羡慕呀。很多英国念书的朋友,都抱怨自己只有专业课,不需要选其他课程,所以培养出来的专才,可是并不是全才。有兴趣来香港大学念书的宝宝们,可以考虑好自己是哪种类型的,从而选择自己想去的国家和其教育体系。香港的这种综合教育其实是非常美式的(2012年改革之后)。
如果你问我,推不推荐香港大学。我只能用一个比喻句告诉你。很多人喜欢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很多人讨厌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这句话对于香港大学,或者是香港本身来说,都是成立的。我想说如果给我选择,我还是会选择当一个懵逼的我,在懵懵懂懂,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情况下来港大念书。经过这无数个日日夜夜,纵使我没有完成内心对大学如匆匆那年等各种小清新小浪漫的憧憬,但是它让我提前知道了我要如何进入这个社会;要如何看待这个社会;要如何报答这个社会。它先教会我们思考,做人和思辨。(当然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思考,学校不需要你有统一的思维模式,例如说香港问题等等,它给我们足够的空间去讨论。)很多人说大学很多free rider, 很政·治化。有一次我问一个大学教授,为什么小组作业中,某某常常不做事情,老师却不太关心。他说:在社会里这样的人也存在,现在你可以跟老师说,可是在社会里没有领导会在乎谁谁不做事,他更在乎的是这个项目的成果。你们必须接受这世界哪里都有free rider(不做事,占便宜的人)。我那时候才大一,听到之后觉得好吃惊,好受启发。从此之后,我更关心的是我们team 的project, 关注结果,至于free rider, 就让他去吧。所以我很感谢这里每一位老师,他们真的为大学,为学生付出了太多。无论我们多晚问问题,24小时内(其实是12小时内),他都会非常认真回答你的问题。老师在这里更像一个supporter, 而不是在内地处处需要别人respect. 因为他们都会把最好的先留给学生。哎,写到这里真的是眼睛冒泪花呀。
如果你想留学港大,我们帮你拿到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