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蒋志先生
那个年还是比较欢乐的,然后,下一个学期,我转学了,从小学大概四年级到大学为止,我开始了我的住校生涯。
我一直觉得,当我们回忆起我们的童年,所谓的幸福美好的记忆往往比不上想要给那时候的自己一巴掌的欲望,反正我是这样。
我转学的原因来自于我妈,自从我爸回来以后家里面收入多少涨了,我们家从婆婆公公家以来的传统不是节省,而是钱用在刀刃上,该花的钱一定要花不要心疼,对我妈来讲什么是刀刃?对她而言教育就是刀刃了,感谢这种良好的家风吧,我小时候看书都是随意报销的,去年家里面把老房子租出去了,我帮着去把东西搬出去,把我小时候看的书搬出去的过程要了老命了,我和三个搬运工人拼死拼活的背了四趟才搬完。
那时候我妈觉得我们小学那种一个班六七十人的教学对孩子不好,无论身心,所以她把我转到了一所一个班只有二十几个人的私立小学。
一开始很适应,但不久就开始有校园霸凌了。
霸凌呗,还能怎么样,小学生的自尊心就是那么奇怪且畸形。(楼主:霸凌的原因很简单——先进就要挨打,我看的书和那些同龄人比算是多的,因此你们想象一个“什么都知道,什么都可以讲两句”的人天天在你面前晃悠就行了,结果这个人还是你们老师的宠儿,好了,现在你是一个小学生,你会怎么办?)
那些xxs搞人心态很有一套,先是骚扰,孤立,再看你能不能打,能打的就欺负,不能打的就孤立讽刺。
很可惜的是我小时候比较能打,但是其它人不一样了,比如一个长得很像男生的女生。
要求所有女生穿着白丝袜短裙参加升旗仪式,那女生对班主任求了好久想穿男生正装都被拒绝了。
没办法,她只能穿成那样去,然后被很过分的嘲笑了。
过分到我甚至不想描写,如果说人和人之间能有社会属性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会对经历有通感,那么这种通感现在就是一种跨越了十几年的岁月还在抽打我的痛感。
那个女孩子后来退学了,还好没有自杀。
那段时间是我第一次走出书中,虽然是被迫的,世界不像书里面一样,它不友爱,不乐观,它的未来是不明晰的,别人无法像书一样翻看你的内心,知晓你的想法。看书是你选择书,但是这个世界不一样,你不会表达就会孤单,你不合群就会被排挤,这是世界选择你的方式。在这种残酷面前我承认我有点害怕,我当时钻回书里面了。
但是有些事情,只能说那时候年轻了,如果只看书,不接受这个世界选择你的事实,那么会错过的只会更多,因为世界有千般万般不好,但它永远足够真实,只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当时的我还在看书。
现在想想,那些小学生们,他们可能有更多的难处,这不能掩盖他们犯过的错,但是能够全面的看一个人总没有错——他们的家境很多没有我的好,甚至可以说,当他们来上这个学校,他们的家庭就变成了一个在水里面努力踮起脚把头浮出水面呼吸的人,平时尚可支撑,但一个大浪打来,他们的家庭就会窒息。
那天我和我爸走在街上,我发现我一个同学拐进了一家店里面,我跟我爸说,我去找他玩玩。
我走到小店附近打算进去看看,我不想找那个人玩,单纯的好奇这人想去干什么——他手上拿着一瓶啤酒,走路也一瘸一拐的。
那家小店是卖衣服鞋子的店,没有牌子的那种,我进去看,一个女人叫住了我,问我要买什么,我说给我爸买一根皮带,这是真话,我爸那天上街确实打算买根皮带,女人就让我自己看。
然后那个女人就开始当着我的面开始训我同学了,这里我打xxxx老哥们就自动脑补成脏话吧,不然这没法写了。
xxxx,买个东西这么久,也不怪你爹不要你。
女人是一边吃着东西一边训我同学的,她吃的东西大概是某种卤肉吧,应该是酱油加的有一点多,腌制的发黑了,我也不知道那大概是哪个部位。
她对着我同学数落着,是那种很熟悉的中国式家长的数落——翻旧账,打旧事,骂的过程中切入正题:你知不知道你一年多少?要我怎么撑?。
我同学不敢说话,也是,如果这个小店就是他们家全部的产业,那么我们学校的学费确实显得太贵了。
女人又问,你知道我打你是为了什么不?我同学小声的答:不学好。
女人拿起旁边的棍子:“大声点!一年这么多钱你学了个xxxx!”。
如果只是这样,我可能只会觉得解气,但是,骂着骂着,女人哭了,她在那里重复着那一句话:“我命不好啊,我命不好啊,死了老公又搭上了你这个xx啊”。
然后我同学也开始哭了:“妈,我不对,我是xx,我没有争气,对不起,对不起……”。
然后女人又抱着我同学:“不怪你啊娃,你命也不好啊,你为什么要生在农村啊,来城里面读书只能读这个啊,你要是生在城里面读公立就不费了,是妈不好啊,没能到城里面来。”
我没见过这个场面,从来没有,我害怕了,所以我走出去了,我爸那时候正在吸他的第四根烟:“玩完了?”。
我说:“嗯。”
然后我们走了,走着走着我问我爸,如果我们家穷了,他和我妈会吵架吗。
他愣了一下说不会,后来的事实说明他撒谎,因为我家还没穷的时候,他和我妈就吵起来了。
------------------------------楼主打辩论去了-------------------------------------------
那我看看昨天写到哪了哈……嗯嘛嘛,对了,自从我看到那个同学的家里面的情况后,我对他们就有了一种复杂的情感——一方面,他们的恶行是不容洗白的,另一方面,是什么东西推动着他们偏向这种恶行呢?
如果任何一个人,他在小时候不愁吃穿,他的父母给他的影响偏向正向,他能够自由的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那么这种人会做出恶行吗?他们做恶行是不是会更困难?
当时对这个问题我没有答案,因为我当时没有见过这种人,而我爸对我自己的影响很难是正向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不存在。
所以我对我的同学们,可以说态度就像那句老话吧——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根本拿捏不好对他们的态度。
日子当时就这么懵懵懂懂的过了下去。
那年教师节,我妈对我说,和她走,去看一个人。
我就和我妈回了铁厂,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去铁厂。
那里很是萧条,但是从深深的车辙,宽大发黑的苏式红砖会堂,以及遍布在天空中的生锈铁管仍然能够看出这里有过的喧嚷,我妈指了指一栋低矮的像窝棚一样的房子,说那是公公婆婆分到房子前住的,是公公自己盖的。
铁厂是钢厂抛弃的孩子,因为铁厂的生产早就被钢厂一体化了,两个地方相差不远,在铁厂可以清晰的看到钢厂的高炉升腾的烟气在天空中飘散。
我问我妈,我们去见谁,我妈说:蒋老师。
我很惊讶,蒋老师全名蒋志老师,在这里。我用了他的全名,是因为我希望他被更多人记住,连同他的故事。
在我妈读初中的时候,我妈是家里面的管家,她每天要上学要照顾弟弟妹妹们,和家里面的两头猪。
这样早九晚五,很快她的学习跟不上了,特别是数学和物理。
婆婆公公知道后,没有怪我妈,他们知道我妈辛苦,婆婆公公觉得不能让我妈为了家牺牲未来,所以他们咬牙决定给我妈补课。
而且要找最好的老师补课,最好的老师是谁呢?我大舅的班主任,蒋志老师。
全校数学和理科教得最好的老师。
但是蒋老师也不是白上的,婆婆公公拿不出那么多钱。
但是这拦不了我婆婆,她决定去试一试,她从家里面摘了几挂腊肉,又花钱买了小卖部最好的酒,她去求蒋老师。
知道了婆婆和我大舅的关系后,蒋老师很热情的迎接了我婆婆,然后对我婆婆劝说了一个多小时,让我婆婆送我大舅去上高中,因为我大舅这种苗子他这么多年来就教过这一个,不能败在他手里,他拍胸脯说我大舅一定能够考上大学。
问题是我婆婆连个补习班都付不起,市里面的高中就更是妄想了,哪怕蒋老师提出了能够给予一定必要的帮助,她说,让孩子自己决定——我大舅自己也不想去高中,他想赶紧出去赚钱。
然后她对蒋老师说,蒋老师,xxx(楼主大舅)的妹妹,能不能在你这里跟着学,我们家可能一时给不了您那么多。
蒋老师问,她聪明吗?我婆婆答,不是很聪明,蒋老师又问,她刻苦吗,我婆婆说那是绝对的。
蒋老师说,好,我教,过年的时候拿点腊肉来就行,也不用太多,我吃不完。
我不知道蒋老师在想什么,也许是对我大舅的愧疚让他同意的,也许是作为老师的责任让他同意的,或许是我婆婆,当这样一个重视教育却一个字都不认识的人坐在他面前的时候,他不忍心拒绝。
---------------------------------------------------------------------------------
楼主:喝了点酒,唉,怎么说呢,通常而言不会喝怎么多。
我爸因为喝酒和我妈经常吵,所以我基本上不喝酒。
所以呢,喝酒没什么意思。
建议各位老哥少喝。
---------------------------------------------------------------------------------
接着写,蒋老师就开始教我妈了,一开始蒋老师对我妈很是抓狂。
因为我妈不是很聪明的那种类型,相比较我大舅甚至可以说是资质愚笨。
但是他没有放弃,我妈也是。
他自己去给我妈出题,印题,给她开小灶,每天用心备课力图用最短的时间讲懂——因为我妈放学以后要去割猪草。
就这么一个学期,我妈成绩直接冲进中专线。
当时中专很厉害了,我婆婆为了感谢蒋老师,送了他一大罐猪油。
只是可惜,对于我妈而言,故事到这里就算完美了,但是生活不会在完美的时候停下。
蒋老师当时一个人住在教师宿舍,但是,几年以前,他有房子,有家庭。
但是他老婆嫌弃他只会教书,没有其它情趣,钱也不多,就离婚了。
这对蒋老师打击很大——他很爱他的老婆,爱到同意了他老婆提出的离婚,爱到把自己的房子给了他老婆。
然后他自己开始天天吸烟,到教我妈的时候,已经是烟不离口。
可他真的只会教书,他不会去行政岗位,他当不好也不想当,他对我妈说:
“一个好的老师不会去行政,一个好的行政必须懂老师。”
因为他只会教书,他老婆离开他了,这不是他的错,对于蒋老师,教书已经刻在他骨子里面了,他改不了了,而且,这有错吗?
我妈去上师专后不久,蒋老师病了,病到严重的时候,他的学生们把他抬去了市医院,肺癌。
蒋老师没有撑多久,他走之后学生们用他剩下的钱和他们自己凑的钱安葬了蒋老师,有学生提出把蒋老师的前妻叫来,立刻被所有人翻白眼了。
寒假,从师专回来的我妈听到了这个消息,她去看了一眼蒋老师,蒋老师埋在学校旁边的山上,学生们的钱不够,买不起石碑,请了人给蒋老师写了一块木板。
我和我妈那天在山上一直寻找一个小坟包和一块木板,我妈说,那木板颜色很深,请的是写碑写的最好的那家写的,比一般石碑还大一点,但无论我们怎么找,都没有找到,蒋老师在这个世界上的物理印记彻底没了。
因为蒋老师甚至没有教师编制,他是自学的。
所以学校的档案也没有他。
现在,蒋老师只存在于他的学生的脑海里面,相貌声音都渐渐模糊,学生们早已想不起蒋老师教授的课程内容,但是他们仍然记得在他们的青春,有一个叫蒋志的老师,理综和数学教的很不错。
我想,虽然蒋老师的故事不精彩,没有波折,但是我还是要讲,我想如果有人能够知道这个故事,蒋老师就不算是死了,他就仍然活着,能够在他的讲台上面点一根烟。
继续讲,那天我们没有找到蒋老师,但是和我妈以前的一个同学碰上了。
我妈的同学……怎么说呢,我看到她第一眼,下意识叫了声奶奶好。
因为她实在是太显老了,我妈当时很尴尬,赶紧打哈哈打过去了。
也没怎么怪我,毕竟是她同学显老。
我妈和我讲了,以前她这个同学家里面还算不错,但是成绩不好,只能顶替她妈在厂里面找个职位。
到现在,就成这样了,她说这就是为什么蒋老师是她的大恩人,没有蒋老师,她也会成这样。
永远走不出铁厂了。
我当时不明白,为什么会走不出铁厂,铁厂又不是监狱,从市中心到铁厂,也就三四个小时。
怎么会走不出呢。
我后来才明白走不出的具体含义的,只可惜是看到了足够惨烈的事情。
ps:蒋志老师的故事可以配合那个帮助大山女学生走出去的女校长的故事一起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