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直男”【杂谈/夜灯会/懒散闲人】
在互联网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许多关于所谓”“直男”的争论。通常情况下,争论的双方会吵的不可开交,最后仍然是谁也不服谁。这显然是无益的。因此,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尝试运用我的知识及所见所闻去辨析被归纳在“直男”这一模糊概念下的精神品质。
一、关于定义
由于互联网本身的限制,网上的辩论往往成为风马牛不相及的对骂。这样看来,对争论时出现的概念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然而,一方面,网络语言的发展十分迅速,只抓着旧的定义去阐述观点甚至据此去批评网上的论战显然是错误的;另一方面,鉴于笔者能力有限,冒然下一个定义再进行阐述多少有些不合适。综上所述,在本文中,我将只对我找出的具体的品质,而不是对“直男”这一模糊概念进行论述。
二、关于言行举止
“直”,常常指一个人语言行为直接,这其中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品质。
先说正面的。一般的,“直”指一人说话坦诚,不含糊做作,不说假适空话;做事直接了当不畏手畏脚,不矫操造作。例如这篇文章也许就会被如此评价。我认为,这样的“直”是值得学习的。
然而负面的习性却常常被混淆起来。这其中包括:语言不友好,时常攻击他人;常用情绪化且不负责任的表达;做事我行我素,不关心他人的影响;僵化死板,不懂得变通。具有这种习性的人,常常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反而为此洋洋得意——我不知道会不会有人看到了“不懂变通”就急得上窜下跳准备反驳我,如果有请再把上文提到的内容再看一遍。
这样的混淆是极不应该的。其一,“直男”常为贬义的事实打击了至少一部分人,坦诚甚至只是正常说话的积极性,而这一事实很大程度上是由“混淆”引起的。其二,“直”表意的不清楚,又使其常常成为具有不良习性的人的挡箭牌。同时,在贬低“直”的思潮下,矫揉造作、含糊不清的语言风格作为反面成为了“正确”。这样的结果显然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三、关于思维模式
我们常说的思维模式上的“直”,既可能指一种理性、中立、客观的模式,也可能指一种机械的、教条的、用孤立的视角看待事物的模式——而这两种之间的差异是我们必须认识清楚的。
前者是我们应该具备的。但在此处,我必须指出:网络语境下的“理中客”与此处的理性中立客观不同。真正意义上的“理中客”不是观点不明、态度暖昧,阐述脱离实际,像面团一样没有针对性,那样会成为我们用“理中客”概括与批判的虚假的理中客。真正意义上的理性中立客观的态度应该至少摆明自己的观点与立场,辩论时合乎逻辑,具有针对性,评价他人观点与论述时讲究中立、客观。这样才可能是我们所需要的“理中客”。
而后者需要我们格外注意。这样的问题广泛存在于许多人身上。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我在家里看动漫,这时我妈走了过来,说:“你看这些有什么用,不如干点有意义的事。”(当然我妈不会这么说)这样的观点便是所谓机械的观点——没有肉眼可见的结果,因此是没有意义、不应该做的;同时也是教条的——没有某种所谓“书上的”“意义”,因此是错误的。这种错误思想的存在广泛,影响深远。其影响,首先是体现在个人对待事情能向态度上。就比如说有些人看到这里就开始说:“啊那你在这里讲也没有意义反正她们也不看。”像这样否定别人的努力。实际上这篇文章只要有人看到就有了积极的影响。也可能会有人引用:“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来直接地反驳我,这样的观点也是错误的:你连问题是什么都不知道,那你所说的改变,不就像吃饭不看菜一样吗?像这样的态度会使人走向错误的方向,从而浪费时间和精力,打消人的积极性。
将上文提到的两种思维模式混淆所造成的后果与第二部提到的内容相似,这里不再赘述。
四、结语
插个题外话,我写到这里时已经连续写了大约两个小时,现在头痛欲裂,已经看不懂我自己在写什么,写了什么了——万幸我后面清醒后还进行了修改。我写下这段话的主要目的,就是博下同情,安慰一下自己。
回归正题。综上所述,容易发现所谓的“直”本身在不同语境下表达了不同的意思,其中有些值得学习,有些应该摒弃。同时,我们也不应该用“直”去批评他人,这既是对一部分人的伤害,也是对一些恶习的保护;更不应该据此去扣帽子,贬低他人——无论好坏,“直”也并不是某些人的专属。
全文看起来可能有些散,这是正常的:作为一个普通的高中生,能力有限,只有这个水平;有一些点我没能讲透彻,也请原谅。最后,希望这篇文章能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