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侯景之乱

2021-10-21 04:06 作者:平平静静哒  | 我要投稿

在南朝梁武帝末年,发生了一段历史闹剧,叫“侯景之乱”。“侯景之乱”是南朝后期的一次重大的政治事件。


527年梁武帝萧衍亲临并舍身入同泰寺,后又两次舍身同泰寺,王公大臣们前后耗费几亿钱方才将其赎身。


梁武帝由信佛而至佞佛,纵容了官吏对百姓的任意盘剥,加速梁政权的灭亡。


随着梁武帝一天天地老了,每天都忙着处理国事,再加上他一心向佛,所以每当有犯人被判了重罪,他就闷闷不乐。有时甚至发现了要造反的人,他也不忍心严厉惩处,而是流着泪原谅他们。


王公贵族们越来越横行霸道,有胆大的居然敢大白天跑到街上杀人,有的还乘着夜色干起抢劫的勾当,梁武帝坚信佛教慈悲为怀,所以一直没采取措施禁止这些事情。


公元547年正月的一天夜里,信奉佛教的梁武帝做了一个梦,梦见北朝的魏军刺史、太守们纷纷献出土地,向他投降,他坐在张灯结彩的宫殿里,接受降书和文武百官的祝贺。


梁武帝高兴得哈哈大笑,笑声惊动了他身边的侍从,他们赶快呼唤他,梁武帝这才惊醒过来。


醒了之后,他对梦中的事情念念不忘。

第二天上朝,他就把这件事告诉大臣,并说:“这个梦一定是个好兆头。”


凑巧,这年三月,东魏大将侯景派人来,他跟东魏、西魏都有冤仇,决心向南梁投降,还表示愿意把他控制的函谷关以东十三州都献给梁武帝。



侯景,是被鲜卑人同化了的羯族人,他原是东魏高欢的将领,东魏司徒、河南大将军,右腿偏短有残疾,骑马射箭他都不擅长,马上马下功夫,他都不在行。但是他这个人却特别擅于谋算,富于谋略,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


早年侯景原本是北魏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西南)戍兵,后来渐升为曹史。北魏末年六镇起义时,曾参加过六镇起义,不久就率部众叛降北魏投靠秀容部落首领尔朱荣,充当先锋,反过来镇压葛荣起义,并因大破义军、活捉葛荣之功,被擢升为定州刺史。


东魏高欢灭尔朱荣后,侯景又叛归高欢,投降高欢,随高欢创立东魏政权。过了不久他便成了东魏高欢手下的一员大将,统精兵10万,镇守河南十三州,权力仅次于高欢。


公元547年高欢死,其子高澄继任执政,河南大将军侯景因为与掌握大权的高欢的儿子高澄是一对冤家。


高欢去世后,其继任者高澄忌惮侯景叛乱,于是征调侯景入京,以剥夺其兵权。


侯景害怕高澄害了他,于是就叛离东魏,一度又以河南之地作为进见礼,想要投靠归附西魏。


西魏深知侯景狡诈多变,便采取陆续接管的稳进策略,逐州逐镇地占领侯景献地七州十三镇。同时,又召侯景入长安,企图解除其兵权,免留后患。


侯景东面有东魏高澄派兵进逼追捕他,西面有西魏明助暗压,两面受敌,十分不利。


在这种情况下,侯景又转而投降南梁,向梁武帝请降,企图利用南梁军,牵制东西魏。


虽然梁朝内部也一直有各种反对意见,而且侯景是个出名的反复无常的将军,但是老朽昏庸的梁武帝萧衍,考虑到侯景带来的十余州的土地以及将来得到北方的大片土地而可能统一天下的前景,再加上自己梦见中原的长官投降了他,侯景求降,正符合梦境。


梁武帝竟然想侯景之力乘机进军中原,就认为这是天意,认为机不可失,所以不顾大臣们的劝告,接纳了侯景的投降,并任命侯景为大将军,封为河南王,大行台,让他管理黄河南北等地,并给予优厚的待遇,就此引狼入室。



梁武帝又派他的侄子萧渊明,率军北上,声援接应,但由于主将无能,士兵怯战,在和东魏军队的寒山堰一战中,梁军被魏军打得大败,几乎全军覆没,萧渊明也被东魏生俘。


东魏又马上回师进击侯景,侯景大败,侯景只好率残兵败将800步骑,南投梁朝辖境的寿阳城(今安徽寿县)。


通过寒山堰之战,侯景看到了南梁腐朽虚弱可欺。



在寒山堰一战中,东魏取得军事胜利后,又展开外交攻势,高澄为了挑起侯景和梁朝的矛盾,写信给梁武帝,向南梁提出建议,表示只要除掉侯景,东魏愿意和梁朝重新和好,并立即归还萧渊明。其实这是有意挑起南梁与侯景之间的冲突,坐山观虎斗,以收渔人之利。



梁武帝不加深虑,就同意了东魏的讲和,侯景本来就认为南梁衰朽,已有染指的野心,听到这个消息后,气坏了,心想:“我侯景取河北不成,取江南却是满有把握的。”



因此,当他知道梁武帝与东魏议和的情况后,就毫不犹豫地在寿阳起兵,发动叛乱,公开叛梁。



公元548年,侯景领兵南下,其人马很快就打到长江北岸,梁武帝闻讯,急忙派他的六儿子萧纶带兵讨伐侯景,还派侄子 —— 平北将军萧正德在长江南岸布防,守卫长江南岸,抵抗侯景进逼,保卫京城建康。



谁知先前在梁武帝无子的时候,曾过继其弟弟萧宏之子萧正德为皇储,给梁武帝做儿子,被立为太子,后来梁武帝生长子萧统,有了自己亲生的儿子,就取消了萧正德太子的称号,又将萧正德送还萧宏。



因此,萧正德因为失去继承皇位的机会,而一直怀恨在心,耿耿于怀,早有夺取帝位的野心。



侯景便利用这个矛盾,借机煽诱萧正德,只要他肯做内应,在推翻梁武帝之后,就拥戴他做梁朝的皇帝。



萧正德权迷心窍,认为这是自己做皇帝的大好机会,便在夜里秘密派了几十艘大船,把这些船只首尾连接起来,帮助侯景的部队顺利地渡过了长江。



接着,萧正德又无耻地引领侯景的叛军渡过秦淮河,大开城门,迎侯景入建康(今江苏南京)。



建康城分三个部分,中间是台城,梁武帝就住在里面;西边是石头城,驻扎禁卫军;东边叫府城,住的是宰相和扬州刺史等大官。



虽然侯景已经进入了建康城,但是,只是进入了外城,而梁武帝却是住在中间的台城(今南京鸡鸣寺)。


侯景采取久困台城的办法,把梁武帝居住的内城 —— 台城团团包围起来。


他想让台城与外部隔绝,等里面的粮食全部吃完,他们就会主动献城了。


侯景害怕台城外的老百姓接应台城内的官兵,于是就把他们的粮食都抢光了,还让他们服兵役,在台城的外围修筑土山,准备攻城。


服兵役的老百姓忍着饥饿,被迫日夜不停地挑着很重的土,每天都超负荷干活,连累帝饿,死了很多人。


台城外的居民大部分都饿死了,被堆在土山上,侯景还命令士兵把疲乏不堪的居民杀死,堆在土山上,因此,侯景修筑的土山很快就高出了台城的城墙。


羊侃统兵多方御敌,不幸病死。


这时候,梁朝诸王从各地奉命救援,救援的军队约有二、三十万,逐渐汇合到建康周围,比起叛军尚占优势。



可是,梁武帝的这些至亲骨肉,根本不是真心救援,却都巴望着梁武帝一死,自己捞个夺皇位的机会。



所以,他们都按兵不动,互相推三阻四,相互观望,说要等别的救兵来。



临时被推为大都督的柳仲礼,也是躲在家里,每天吃喝作乐。



侯景便更肆无忌惮放心大胆地攻城了。经过130多天的围攻,梁朝都城建康的内城台城终于被攻破,台城终于失陷,叛军大肆地屠杀抢掠,号称“菩萨皇帝”的梁武帝,也成了侯景的俘虏,各地援军或降或走,如鸟兽散。



侯景控制朝廷后,马上翻脸,命令部下先把为他做内应的萧正德杀死,而且还说:“这家伙,连养育他多年的大伯父都能出卖,留着又有什么用?”


接着,侯景又闯入皇宫,抓住了梁武帝,并把他软禁起来,最后把86岁的梁武帝活活饿死。



侯景又推出了个萧纲,当了一个傀儡皇帝,萧纲就是梁简文帝,侯景自封为宇宙大将军,做了宰相,掌管军政大权,没多久,萧纲也被侯景废杀了。



之后,又立萧栋,到了551年,侯景终于逼迫萧栋“禅位”,亲自粉墨登场,自立为汉帝。



就在同一年(551),侯景又东略三吴,派出三路人马,攻占吴郡(今江苏苏州一带)、会稽(今浙江绍兴一带)等富庶地区,使富庶的长江下游地区千里没有人烟。


接着又向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带)进军,侯景的军队进攻江陵受挫,在江陵的萧绎,是梁武帝的第七个儿子。萧绎跟大将王僧辩、陈霸先率领的军队联合作战。



次年(552),梁将陈霸先、王僧辩等,乘船东下,再败侯景于建康,建康被收复。


侯景乘船匆忙出逃,在路上被部下所杀,死于舟中,扰害三年的“侯景之乱”的闹剧,至此告终。


侯景发动的叛乱,虽然只有三年光景,却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破坏,给人民带来极大痛苦。


侯景叛军起初围攻台城时,城内尚有男女10万多人,破城之日,只剩下两三千人,藏在宫中的历代图书文物几乎全部被烧毁。


昔日拥有28万户的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繁华都城建康,这座自东吴以来经营了二百多年的古城,经过这场空前的浩劫,变成一片废墟。


江南人民对侯景恨之入骨,当侯景的尸体运回建康,扔在街头,愤恨已极的老百姓,纷纷赶来争着割他的肉,咬他的尸体,甚至焚骨扬灰,以解心头之恨。


南梁王朝经过这场大乱,内部四分五裂,公元554年,西魏破江陵,萧绎死,陈霸先与王僧辩合谋,并迎萧绎的第九个儿子萧方智为帝。


次年(555),陈霸先起兵袭击建康,杀王僧辩,废萧渊明,拥萧方智即帝位。


557年,陈霸先在进封陈王后,随即以“禅让”的方式废掉梁敬帝萧方智,自己做了皇帝,改国号为陈,陈霸先就是陈武帝。


侯景之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