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看《红楼梦》:香菱学诗
其实看着一章节,还是挺心酸的,本来的甄英莲甄大小姐,学诗歌是甄大小姐最最稀疏平常的事情。
学诗遗传原因
虽然香菱自幼被拐卖,但骨子里也遗传了她父亲甄士隐老先生的一点文化基因
薛宝钗引荐香菱去海棠诗社学诗,但是我猜测是 薛宝钗思想还是“女子无才便是德”或者“该学也要学四书五经”之类的思想。所以香菱更想和林黛玉学诗。
林黛玉老师如何教学诗歌
1:林黛玉老师教学: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2.林黛玉建议不看陆游诗歌: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不知道是不是这句诗太过于工整,或者华丽辞藻,但是缺少情感?)
香菱的学习成果-香菱的三首诗歌
香菱的第一首诗歌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白话文:月亮挂在天中,夜晚散发寒气,月光皎洁,斑驳影子。诗人以助诗兴,但是贫居不仕或对现实不满的人望着月亮只会徒增忧愁。翡翠楼上和珍珠帘外都能看到一轮圆月。美好的夜晚何必点银白色的蜡烛?晴空中月亮的光彩辉煌灿烂,照映着画栏。
林黛玉的点评:香菱作的第一首诗比较幼稚,用语直露,把前人咏月习用的词藻堆砌起来(感觉 清光皎皎,玉镜,冰盘,银烛,画栏都是以前诗人用过咏月),凑泊成篇。
香菱的第二首诗歌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白话文:深夜独站在窗边,只见,银色的月混着水一般的清辉洒下,丝丝梅花香若有若无地飘来,柳条在微风中渐渐拂干了露水,台阶洁白无瑕,使人疑心用白粉涂过,栏杆像玉一般洁白,如同用清晨的霜抹过。醒来时,西楼人迹已绝,月的轮廓依然隔帘洒下。
林黛玉的点评:“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
她的第二首诗就有所进步了。能用“花香”“轻霜”等比喻,又用“人迹”“隔帘”等情景烘托,渐渐放开了手脚。但“玉盘”“玉栏”等词语仍有陈旧的气息,而且全诗在咏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有些跑题。(我觉得是有些缺少自己内心的感受)
香菱的第三首诗歌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林黛玉的点评:好像第三首宝玉说写的好,但是等不到林黛玉点评,就转到邢蚰烟薛宝琴史湘云一些人的故事线了
这首诗是成功的。除首联外,句句都似非写月,但句句与月相关。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对仗工整,言浅意深,堪称精妙。它最大的优点,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借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这样,诗就不是空洞的而是有内容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