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铸就完美

机会哪里都是,问题是,你如何才有机会。
不是东西不在,而是你看不到。
为什么看不到?
因为我们喜欢摘果,而不是种树。
所以,对于好逸恶劳的本性来说,大家都喜欢投机取巧,而这样的下场就是,大家都喜欢表面功夫的事情,最后不行了,就开始尔虞我诈,也就是诈骗的开始。
而这时候,有个耐心人士,允许自己不参与,并且开始后退。
机会都爱上这个人了。
因为真正的机会都在你不动的时候,拥抱你。
但没什么人有机会,因为看到好处就抱的人,太多了。
不可能有忍耐,或者说,看到坏处就惊慌失措。
陷入到一个又一个无畏的概念里,就如同为了吃一顿饭,盖了一个新厨房。为了捏一个痘痘,盖了一个医院。
这虽然夸张,但我们每天都这样。
再比如情绪之间,为了争一个输赢,大动干戈吵架,甚至不惜影响工作事业,或者饭菜都吃不下了。
你还别笑,这些事每天都在无意识地发生中。就是你根本意识不到在发生,却一直在发生。比如我谈论到这里的时候,你大脑可能就开始为了搞清楚这些事,就让你开始走向完美主义的概念里:诶,要去研究。
好了,只有你意识到你的念头时,你才醒来。问题是,如何意识到?除了沉默以外,你没办法。
就像你必须把车停下来,你才能环绕车四周,进行观察。
不观察源于自大,“没事的,上路就行。”
“没事的,出事再说。”
好了,这样下去就完了。
而如果你完了,那就没事,什么意思呢?
如果我必须控制我每次呼吸的节奏,那我完了,因为我除了做这件事,我什么也做不了。
而如果我就只做我喜欢做的事,而不管呼吸,那我也完了。
所以,你确实只能差不多就好,是的,差不多就好。
任何事,都如此。
差不多什么意思呢?
就是不能差太多。
好了,这就是完美答案。
而如果你又执着于什么是不能差太多,那它的意思就是,差不多。
好了,这就是完美答案。
而如果你否定这些完美答案,那你完了。
你就会走向极端。
于是,你又要问什么是极端,那完美答案是什么?极端就是不合理。
那你又问,什么是合理,合理就是不能太极端。
不能太极端是什么意思,就是合理。
好了,这就是完美。
就如同不能要求我怎么走路才是完美的,因为路不同,所以,完美的走路方式就不同。
而如何保持走路姿势是完美的,在于,两腿的调整。
而每次的调整如何定义?就在于差不多,或是不能差太多。
好了,但我们如今的人从来不在意调整,而只在意每次都必须一个所谓的完美样,于是,不是怼公路,就是怼自己的思想,真是可悲,试问哪有当下是一样的,每个当下必然都是不一样的。
既然不是一样,你为何执着的不是完美的调整,而是完美的静态,那不是来搞笑么?
那简直就是卡片人活在动画里。
能不死翘翘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