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五代十国·北汉

2022-08-28 07:06 作者:七年大乱战  | 我要投稿

一、北汉世祖·刘崇

北汉世祖·刘崇

(一)刘崇年轻时嗜好赌博、品行无赖,二十岁左右在河东应募从军,随兄长刘知远征战,后唐年间累升至虢州军校。941年刘知远被后晋任命为河东节度使,以刘崇为河东步军都指挥使。942年刘崇被授为麟州刺史,不久又升任河东马步军都指挥使兼三城巡检使,遥领泗州防御使。947年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汉,史称后汉高祖。刘崇被拜为特进、检校太尉、太原尹。是年5月刘知远率军南下,夺取汴梁。刘崇留守太原担任北京留守,不久又加授河东节度使、同平章事。948年刘知远病逝,其子刘承祐继位,史称后汉隐帝。刘崇加授检校太师,并兼任侍中,次年又改兼中书令。当时刘承祐年少继位,大权旁落,朝政都掌握在宰相杨邠、枢密使郭威等顾命大臣手中。 刘崇与郭威素有旧怨,因而心怀不安,遂听从节度判官郑珙的建议以防御契丹的名义选募勇士、招纳亡命、修缮兵甲、充实府库,大肆扩充兵力以为自保之计。他还停止对朝廷上供财赋,对朝廷诏令也大都拒不奉行。950年刘承祐逼反郭威,结果在郭威叛乱中被乱兵所杀。郭威完全控制后汉朝政,但因未得到朝中大臣的拥戴不敢立即称帝,便让宰相冯道去迎徐州节度使刘赟入京,表示要立其为皇帝。而刘赟正是刘崇的儿子,刘崇本欲举兵南下,闻讯喜而罢兵。是年12月郭威在澶州军变中被拥立为帝,建立后周,史称后周太祖。刘赟则被降为湘阴公,刘崇派遣牙将李鋋入京想将刘赟接到太原,但刘赟此时已经遇害。

(二)951年刘崇在太原称帝,仍以汉为国号,并继续沿用乾祐年号,史称北汉。刘崇称帝后以节度判官郑珙为中书侍郎,观察判官赵华为户部侍郎,并居宰相。又任命次子刘承钧为侍卫亲军都指挥使,节度副使李存瑰为代州防御使,裨将张元徽为马步军都指挥使,陈光裕为宣徽使。刘崇治下仅有并州、汾州、忻州、代州、岚州、宪州、隆州、蔚州、沁州、辽州、麟州、石州十二州之地,因而没有修建宗庙,每月发给宰相的的俸禄只有一百缗,节度使只有三十缗。。他即位不久便命次子刘承钧率军攻打后周治下的晋州、隰州,结果无功而回。当时北汉地小民贫,无力抗衡后周。刘崇只得依附辽国,向辽帝称侄并施以重金贿赂,希望辽国能出兵援助,辽国册封他为大汉神武皇帝。是年9月刘崇兵出阴地关,并向辽国借兵五千,合攻晋州。他驻军60余日却始终不能破城,又听闻后周枢密使王峻率大军来援,遂烧毁营寨撤军退走。当时已是12月,正值隆冬,晋州一带连日大雪,边民又都据险自固。汉军刍粮缺乏,沿途劫掠不到粮草,士卒皆面有饥色,以致损失惨重,及至返回太原十成兵马已折损将近四成。952年刘崇又遣军攻打府州,府州防御使折德扆不仅击退汉军,还趁势夺取北汉治下的岢岚军。 刘崇自此改以防守为主,再也不敢大举入侵后周。当时北汉既要供养军队又要对契丹进贡,国内赋税很重,以致民不聊生,百姓多逃入后周境内。

(三)954年正月郭威病逝,养子柴荣即位,史称后周世宗。刘崇决定趁机南征,并遣使向辽国借兵。辽将杨衮统领骑军一万、部族军五六万入援北汉,刘旻又起兵三万以张元徽为前锋会同辽军南攻潞州。张元徽在太平驿击败三千潞州守军,进围潞州。柴荣听闻北汉入寇,力排众议决意亲征。是年3月柴荣率军北上,与汉军对阵于泽州的高平城。刘崇将兵马列为三阵,以张元徽为东偏、杨衮为西偏,自己居于中军。他轻视周军兵少,不听杨衮不可轻敌的告诫抢先发动进攻。当时正刮南风,风向对汉军不利,王得中认为此时不可出战。刘崇叱退王得中命张元徽逆风而上猛攻周军右翼,周将樊爱能、何徽引兵溃逃,所部士卒纷纷投降汉军。柴荣大惊,亲自率亲兵临阵督战,皇帝临阵时后周军都舍命向前。刘崇得知柴荣出阵命张元徽乘胜进兵,结果张元徽马失前蹄被后周军斩杀,汉军士气顿挫。此时南风更加强盛,后周军顺风迎击大败汉军,刘崇亲自挥旗收兵,但也制止不住溃势,直到傍晚才收集万余溃兵,临河涧布防。杨衮因刘崇不听自己的告诫始终按兵不定,坐视汉军溃败。不久后周将领刘词率后军赶到,乘胜追击,再次击败刘崇,缴获其辎重、器甲、车驾等物,刘崇历尽艰辛才逃回太原。

(四)柴荣在潞州修整一番,斩杀樊爱能、何徽等败军之将,而后率军进围太原。柴荣围攻两个月却始终未能攻破太原,当时后周将领符彦卿、史彦超驻军忻口防御辽国,但却被辽军击败,柴荣遂于是年6月撤军离去。北汉至此元气大伤,再也无力南下,刘崇忧愤成疾,从此一病不起。954年11月刘崇病重,命其子刘承钧监国。不久刘崇病逝,刘承钧即位,956年四月刘崇被葬于交城北山,庙号世祖。

二、北汉睿宗·刘钧

北汉睿宗·刘钧

(一)刘钧原名刘承钧,是后汉世祖刘崇的次子。刘承钧性格孝顺恭谨,喜欢读书,擅长书法。951年刘承钧的父亲刘崇登基称帝,建立北汉,任命刘承钧为太原尹。954年刘崇去世,刘承钧为辽国册封为帝之后继位,不改年号,改名刘钧。刘钧上表于辽帝时自称“男”,辽帝下诏时都称呼他“儿皇帝”。 刘钧继位后勤政爱民、礼敬士大夫,任用郭无为为相,并减少南侵,因此境内还算安定。然而刘钧并不像其父对辽国那样恭敬,以致在位后期辽国的援助渐少。957年刘钧改元天会,968年刘钧病逝,享年四十三岁,刘钧养子的刘继恩继位,庙号睿宗。

三、北汉景宗·刘继恩

北汉景宗·刘继恩

(一)刘继恩原姓薛,父亲薛钊不受岳父北汉世祖刘崇所用,又与妻子刘氏聚少离多。有一天薛钊喝醉酒将刘氏刺伤,薛钊畏罪自杀。此时刘继恩年纪尚小,而其舅父刘承钧又无子,因此刘崇就将刘继恩过继给刘承钧。954年刘崇病逝,刘承钧继位,即北汉睿宗。刘承钧在位期间任命刘继恩为太原尹,然而刘继恩资质平庸,刘承钧常常对臣下郭无为抱怨刘继恩无治国之才。968年7月刘承钧病逝,刘继恩继位。刘继恩怨恨郭无为在称帝前没向刘承钧多讲自己的好话,又顾忌郭无为大权在握,因此刘继恩在登基后逐步将郭无为的权力架空。同年9月刘继恩设宴大会群臣,宴罢刘继恩在勤政阁中休息,供奉官侯霸荣带领十余人将刘继恩刺杀,时年三十四岁,接着郭无为又派另外一拨人冲进勤政阁杀了侯霸荣。部分史学家认为是郭无为先指使侯霸荣杀刘继恩,之后又杀侯霸荣灭口。史书里没记载刘继恩的庙号,山西平遥县镇国寺有刘继钦的墓志铭碑,碑文上记有:“景宗而践祚……”因此刘继恩的庙号可能是景宗。

四、北汉惠宗·刘继元

(一)刘继元本姓何,其母是北汉建立者刘崇的女儿,先嫁薛钊生子继恩,后嫁何氏生继元,二人都做了舅父刘钧的养子。968年7月北汉睿宗刘承钧因宋军压境和国势日窘忧愤而死,刘继恩即位。同年9月刘继恩被侯霸荣杀死,刘继元被拥立为皇帝。当时十国仅存南汉、北汉、南唐、吴越,其中南唐、吴越已向北宋称臣,只有北汉靠着辽国的支持继续与北宋抗衡。当时北汉虽危在旦夕,但内部倾轧却有增无减。刘继元即位不久就听信马峰谗言杀死大将郑进,又宠信宦官卫德贵解除吐浑军统帅卫俦的军职,调任辽州刺史。吐浑军数千人不服,请求收回成命,刘继元坚执不允。后来听说卫俦背地里发牢骚,刘继元怕他搞兵变就派人将他杀掉。大将李隐为卫俦抱不平,卫德贵便鼓动刘继元把李隐送到岚州管制,不久刘继元又把李隐杀死。吐浑军是北汉军队的主力,统帅被杀导致军心瓦解,刘继元实际在自毁长城。969年春宋太祖赵匡胤亲自率兵下河东攻取北汉,击退辽援兵,修筑长堤,引汾水灌晋阳城,北汉坚守危城。5月晋阳南城被水冲坏,大水涌进城内,宰相郭无为企图降宋被刘继元处死。北汉军民设障堵住水口,当时天热多雨,宋军住在草地里多患腹泻病,契丹又增兵来支援北汉,赵匡胤只得下令退兵,丢弃粮饷茶绢无数,皆为北汉所获。

(二)979年正月宋太宗赵光义消灭泉州和吴越的割据势力之后便集中兵力御驾亲征北汉,派潘美等率领数十万大军分四路会攻太原,刘继元急忙派儿子刘让到契丹作人质乞求援兵。3月16日宋将郭进在石岭关大破辽国援军,辽将耶律敌烈败死,辽兵损失一万多人,从此辽军不敢南下,使北汉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4月赵光义自镇州进兵攻破隆州,亲自到太原城下督战。5月1日在宋军猛烈围攻之下晋阳城西南的羊马城首先陷落,北汉宣徽使范超、马步军都指挥使郭万超先后出降。4日赵光义亲自起草诏书劝喻刘继元投降,承诺当保富贵,已经致仕家居的马峰也进宫劝降,刘继元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得派人把降表送给赵光义。6日的凌晨赵光义率领诸将领在太原城北连城台上举行受降仪式,刘继元率领官属身着白衣纱帽在台下俯伏请罪,北汉灭亡。赵光义当即封刘继元为特进、检校太师、右卫上将军、彭城郡公,赐给京师甲第一区,每年都优加赏赐,于是刘继元乐不思蜀,悠游岁月,于991年寿终正寝。


五代十国·北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