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平凡的世界
最近做什么都没劲,随手翻到这本书于是打发了半个月时间。 老实说,不知道要写什么。各种念头交错在一起,我也只能跟着感觉走,想到什么就大概记一下。 姑且先谈一下总体的感受。 和之前看的其它书都不大一样。一上来,文字有种粗砺感,同时又很生动,读起来很亲切。读的时候我仿佛也变成了生活在其中的一个,很像是很久以前读哈利波特的时候,变成了霍格沃茨的一份子。可能小时候在村里吃过耍过,所以更亲切些,而看一些西方的著作总还是无形中有那么些别扭,部分是翻译腔,部分是对那里的文化不了解,在想象的时候能用的素材只有那么些。还有,吸引我读下去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我总是无法预测到会发生什么,这也是我读到一半左右才慢慢发现,它没有什么套路,没有爽文也没有刀子,就那样缓缓的述说着一些人的生活。可以说它是很残酷的,一个人几乎不会真正得到自己想要的,去过过好日子,但它又很温柔,苦难不至让人堕落,还能够挣扎着舔舐自己的伤口。对于读的人来说也是如此,当一个人遭受苦难时,总是会有另一个人光景慢慢好了起来,对我来说还是挺安慰的。读到最后,有点沉重,更多的是好像…轻松了一些?过去看一些好的书,好的动漫电影电视剧啥的,或者一些很棒的游戏,总是会舍不得把最后那点结束掉,忍不住吃掉后,又总是很难接受就这样结束掉了,也会有一段时间觉得有点空虚不太想看别的。这本的结尾,没有什么特别的,甚至感觉有点随意,平凡的生活还在继续着。对我来说这几乎是第一次看完这么好的书后能这样随手就放开的,以前这时候应该贪婪的在找后续、前传、外传,然后找作者其它作品,再然后找类似作品等等。在这里结束稍微想想也不错,如果之后再续写,还能再有什么更棒的东西去写呢?我是不希望看到强行为了写后续而硬搞一些曲折的,而且,书里的几个主要角色,在经历了那么多事情后,或多或少都已经找到了自己的道路,成长的空间很有限,硬写下去,或许就变成不平凡的世界了,再者,作者想要表达的大概大多都已经表达出来了。看的时候偶尔会想,作者的经历应该很丰富。 另外说一点,这本书讲的故事发生在一个比较少被人提到的年代,至少对于我来说是很新鲜的,之前看到还是去年看三体第一部里叶文洁一家被批斗,有点印象的往前倒最多也就到80年代,然后跳过一段到建国前后,中间的部分能想到的基本只有只言片语了。公社和我以前自己想象的出入还挺大的,即便是集体人和人之间也是有相当巨大的差距的,也并不就平等了。看完后稍微明白为什么有些主旋律的文艺作品看不下去了,只跟我讲以前多苦多努力,现在多好多珍惜,你得光荣,你得努力。“?”而这部既不避讳讲不好的,也不吝啬说好的,或者说它并不是为了讲这些,只是讲述着不同环境下在一些人身上的故事,和这些人的一些想法,它并没有向你灌输什么想法,而是分享了一些思考,并且带着一些美好的希冀。它也确实给了我很多启示,而这些都是通过这些角色再结合自己去思考的。在国家层面上,好的不好的,尤其是不好的部分,让我更加觉得国家的真实与亲切,而不是在遥远的九重天上,正是因为有着这样那样数不过来的缺点,才正需要我们去努力,去一点点的帮助国家改善,如果已经是个很完美的国家,那我们又该去干什么呢?我们做些什么的时候,总还是想要把事情从不好的状态变成好的状态,已经很好了那也就不必画蛇添足了,这时候反而显得我很多余,而这时候为了自己不无聊不尴尬,我能想到的大概率事件就是破坏了。另一方面,在这样不完美的环境下,只会去抱怨的,我很难相信是真的热爱自己的国家的。最近偶尔听说有人润国外,虽然尊重这些人想要“美好”生活的想法,但总觉得这或许也是好事,这个国家终究还是属于劳动人民,属于无产阶级的,没有枪没有炮也都还能自己造不是,只是,润了还要骂两句那就真的不太礼貌了。最近也越来发觉英雄史观和精英论实在是要不得,特别是在读这本书的时候。真正去进行生产创造的永远都是劳动人民,这是基础,再精英再英雄,没有人民的支持,那就真的只能是撒尿比人远两尺了。我觉得这和讲历史的方式关系很大,毕竟大多都是去讲各路英雄豪杰多厉害,很难不偏向英雄史观。仔细一点看一些历史后,不难发现,特别是战争时期,多少人愿意跟着你给你出力你能养得起多少人永远都是最关键的。得民心者得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种几百上千年前就有的话谁都熟悉,但总觉得没有多少人当真了。在谈及一些科学发明发现时,总会有改变了历史走向的说法,我理解的是,这是一种夸赞,并不能真的去这么认为。有需求才会有对应的探索、发现与创造。同时,也绝对不能否定精英、英雄的影响,或者说,把他们区别出来,好像和普通人是两个物种一般,我认为是不对的。就像一列疾驰的列车,不断有人施加了一些外力让列车稍微改变了一些方向,我很难说是这些人决定了列车的走向,同样也不能否定他们对列车施加的影响,列车总是在往前奔驰的。 还有一些其它的比较大方向的想法,一时忘了,上面这些也有点说多了,虽然现在的想法都还很幼稚,并且由于见识很少很难真的想些什么,也不能让我多赚两块钱,跟自己好像也都没什么关系,总还是要去做的,至少,它能让我更健全一些。至于小方向的一些想法,即个人的,我也不知道能记起多少,在回想一些角色的时候总还是能想到一些吧。 接下来就再说下一些角色。复述剧情这种事没什么意思,因此只是随心所欲的把现在的一些看法记一下 应该没有人不喜欢少平,所以放到最后说,晓霞也是。 那就先说说少安吧。像山一样可靠,又有点可惜。一个人干活养活一家六七口人,吃饭的时候还只是一点稀粥,坚持那么多年,很难想象是怎么坚持下来的。之前好奇下尝试一次晚饭不吃主食,直接饿的心慌,而且,自从每天花点时间健身以来,每天吃的饱饱的还总是嘴馋想要吃点什么,更别提这样每天高强度劳动了。少安在,哪怕这个家再破烂,都觉得永远都不会垮,同时又很担心万一他出点事,那就彻底完蛋了。在有些作品里,可能少安就是一个有着钢铁精神永不疲累的好汉,但这里,少安是个活生生的人,他也哭了好几次,他也会动摇,会累,会软弱,也是个平凡的人,只不过,他能够找到继续下去的动力,而在之后,这背负起的责任却是很难再放下了。可惜的也是因为这责任,放弃了继续读书,转身扛起了整个家。开始还会想,他这么聪明又努力,去读书真的大有作为,要是孙玉厚没供孙玉亭而供他多好,或者狠狠心继续读下去,出来也比光干活更容易养家,家里总还是有些法子能撑下去的。但是,稍微想一下就知道,因为他是孙少安,他老爹是孙玉厚,所以这就是注定的。他老爹要是不供孙玉亭,不借一大笔债给孙玉亭成家,那就不可能供少安读书,少安要是听其他所有人的话去继续读,那他也就不叫孙少安了。在看到他自己选择不继续读下去后,我隐隐觉得很残忍,世界失去了色彩,一切的美好都不再,一个十三岁的家伙剩下的生命里只有黄土地和破烂的窑子。无法想象是如何做出这个决定的,这成长过于残忍了。之后的可惜,就是润叶了。没有长篇累牍的情情爱爱,只是简单的一些描述,没有任何装饰,只是信里的几个字,就让我怦然心动了。真诚永远都是最能打动人的。我当时已经在想加个润叶一起过日子光景该有多好了,怎么想都是对所有人都好的,万万没想到作者太不礼貌了。不过,这就是少安会做的决定,虽然过程中两边都有不成熟的地方,中间只短暂见过一面,没说两句话,就再也没见过了。好在之后遇到秀莲,最后也是过上了好日子。只不过,在之后他和少平交流时,发现他因为早早的劳动而显得没那么聪明时,隐隐的还是有点心痛。中间有一大段时期,我大多都带去了大舅的一些形象,有些经历还是蛮像的。大舅年轻时据说很聪明,而且帅的很多人追,我的观点是很像梁朝伟,但不是那种有点文艺有点书生的感觉,比较硬,后来我刚几岁的时候去苏州闯荡,刚开始的时候没钱,找我老妈借,我老妈也没钱,有的一点钱都给借了好像(据说我家最困难的时候只剩几毛钱了),到那儿了没地方住,就睡人家猪圈,就是这里和少安买驴运砖睡破窑洞太像了,后来做工整个大拇指被撵在机器里粉碎性骨折也干不了了,再往后慢慢的好了起来,慢慢揽一点项目也是像少安办砖厂一样好了起来。说这段好像有点多余,不过感觉强烈也由不得我了。仅这段,也让我更加明白资本主义也不是一棍子打死的,至少,我打心底觉得,他们赚的钱都是应得的,以前去大舅那里待过,快40度的天天天出去在工地里和工人一起干活,按照书里的方式我就要打倒他批斗他吗?说到底,走资走社是为了什么?因为是社会主义国家,相信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是狗臭屁,所以就要走社会主义道路?书里很多人物看起来是信社会主义,环境一变立马也变了,还有一些是很教条,抱着因为是社,所以要社,因为要批斗,所以要批斗,其实和其他任何时期的所谓过时的没有两样,都是抱着本老黄历啃,而一种思想,应当也必须是活着的,是生动而灵魂的。走资走社,或是走其它的什么,根本的目的,是要让大多数,更多的大多数,过上更好的生活。马克思在写资本论的时候是抱着我要创造共产主义,成为共产主义扛把子写的吗?是因为现有的方式不对,有问题,和过上更好的生活有冲突,才去研究有什么问题,该怎么纠正,怎么样才能更好的实现。如果有更好的更先进的方式,我相信任何共产主义者都会毫不犹豫的去实践。说到底,我们最先是作为人,作为想要更好生活的人,而不是什么主义者而存在的。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是我之前相当长一段时间都为此苦恼,因为偶尔会因为一些现象怀疑我们是不是社会主义,现在想想还真是可爱。 又有点跑偏了。再说说少安相关的人吧,当然还是先排除少平。老爹孙玉厚,不知怎的就让我想起了我妹他爸,同样是庄稼人,再怎么困难也要供读书,光景好了之后还是喜欢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现在想想,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话,少安或许就会变成孙玉厚的样子,那么多年也都是老爹自己养活这个家,还给弟弟孙玉亭供了书读,读成后出去没干几天活回来又到处借钱给成了家,还让了自己的窑给他,有时候也觉得挺不值的,就这样弟弟还总胳膊肘外拐,这样的性格看起来还是挺吃亏的,就差把“再苦一苦自己”写脑门上了,不过相比起其它人家,我还是更愿意成为这样的人家,或者至少,不成为“再苦一苦别人”。认真做事,认真活着的人,即便没有糖吃,至少也是不应该被挖苦的,这样性格的一家人,我想也是能在村里很有声望,和几户不错的人家关系很好的原因,兄妹几个这样出色也不足为奇了。孙玉亭这个人,除了那些显而易见的缺点外,在政治上很有热情而且还很有执行力,只是,看起来有些盲目,嗯…并没有真正解放自己的思想,只是按照机械的方式追逐着表面的东西。解放思想这个事儿还是太难了,拿我自己来说,经常会突然意识到自己习以为常的,下意识的说法做法什么的,还是那种固有的老旧的偏见,也都是流于表面或者只是模仿个形式的走秀,意识到之后如果不一直盯着这个点改很快就回到原来那样。有个说法是人最开始是张白纸,随着各种经历在上面涂涂画画,现在慢慢觉得,只是最初这样,而且很快就画满了,之后就会变成石头,你只能用手指头,指甲,牙齿,自己身上的东西尝试去慢慢改变它,这注定是个缓慢而痛苦的过程,确实会有些事能像锤子般进行改变,但这些外在的东西都很随机,谁也不知道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砸下来,很大可能完全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能掌握的只有自己。有几次见到一些还算认识的人,家里有亲人去世,其实也没有什么变化,稍微想一下就会明白每个人都会经历这种事,但是不会有文艺作品里的突然间就悟了什么,苦难永远都不应当被赞扬,而是经历苦难的自己,面对各种狗屎的事情时怎么做,或许就决定了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时间只会让人变老,不主动去做些什么最后只会变成老东西,所谓时间会愈合一切更是狗屁,没有机体的主动修复只会臭掉,不去拔掉的刺只会越扎越深。虽然这么说,我才是最会逃避的那一个,过去的十多年里,逃避已经渗透到我的方方面面,面对自己,最麻烦的是,所有的这些都不像是打游戏一样给你个boss,什么恐惧贪婪暴食傲慢之类的,砍死就万事大吉了,这些永远都是很难察觉的,在我逃避时,我并不会想着我要去逃避,这样首先我自己就会很不舒服,毕竟这很不光彩,为了让自己舒服,首先会冒出的是一个让自己心安的理由,而且绝对是还算客观的理由,然后就有一连串的理由让自己相信了,只要开始妥协,那就一定会妥协到底,什么底线原则就都顾不上了。在“是,首相”里有个关于苏联入侵就用核弹的讨论,结果是中间有很多暧昧的阶段,比如只是维持东德秩序派点警察什么的,完全不能说他入侵了,等到真的能说他入侵的时候,已经不需要核弹了。这就是面对自己的时候,所最困难的地方,拳头不知道打向哪里,意志也不知道坚持向什么地方。我并没有能力对各种方面准确的把握,在各种方面都是很暧昧的。不知道现在在什么地方,不知道目的地是哪里,看不清周围,甚至自己是谁,是什么样子,有没有手脚,需要什么全都不知道,这样,自然怎么样都无所谓了。最近发现,很多时候进行反思,也只是为了让自己舒服点,其实没有改什么,有时还沾沾自喜,不得不说还挺悲哀的,下一步难道就是反省的反省了吗?或许,还是要慢慢一个一个改吧,总是很贪心的一下全都拎起来,结果马上就撑不住丢下了,肌肉也是慢慢练的。最重要的是,需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这样那样的事,这需要是我真正打心底里相信并接受的,这样才能成为动力之源,否则的话,全都是无根之水,再怎么去做也都无法长久。在我的脑子里总有个杞人忧天般的漏洞,在我去想存在的意义时总是绕不过去,即使忽略掉在上面打补丁,也无济于事。 有一个方法是很有效的,就像少平所说的,用劳动来抚平伤痛。努力的工作,投入的做一些事,总是会让我心情很不错,有时加班后回去的路上反而心情更好,会不会是太闲导致的?不上班的时间,即使上班没干什么,也总会有我必须“休息”下的想法,但其实大多时候都在无所事事的刷着没什么意思的视频,很多时候打开游戏玩几分钟就关掉了,只有当出现很有意思的游戏或者看一本很不错的书的时候才能停止刷视频,或许第一件要做的就是停止这样的行为。可能是因为尝到的快乐太多了,阈值被锻炼的太高了,才使得一切慢慢都变的无聊了,而且进行这样行为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快乐,仅仅是让自己没什么辛苦的情况下,去找点事不致无聊。现在稍微理解为什么游戏被称作电子海洛因,之前这个名头又被短视频给拿了。在追求快乐或者刺激上人和老鼠也没什么区别,老鼠会按刺激多巴胺的按钮到死,人也会,否则也不会有毒品沾了就戒不掉的说法。以前总是会对抽烟的人很厌恶,但是假设他们都尝试戒过的话,又能理解他们了。戒掉各种瘾的决心,勇气,总是不会缺少的,困难在于,这不是一时血勇就能快刀斩乱麻的,这是要在剩下的日子里每天每分每秒都要抵御住诱惑,哪怕一秒失手了,就全盘皆输了,稍微想想都觉得很难做到。总还是要去做的,不去做那就永远不会发生。最近这一年里,我印象深刻的就有三个,一个是国际象棋夺冠,一个是李培楠星际夺冠,再有就是drx夺冠,把这些说成奇迹,是对这些家伙的侮辱,在最开始,都不能说是没人看好,而是根本没人会去关注。或许理想主义者就是对一些常识说不吧。这也不是就去赞扬理想主义,“宇宙编辑部”里的那个阿姨从来都不相信外星人,外星人对她来说也就不存在,但是过的也挺不错的,这其实挺让我羡慕的,知道自己该关注什么不关注什么,不被其它东西烦扰。“逃兵追击令”第二部里有个印象很深刻的逃兵,妮娜,虽然一直都很辛苦,甚至最后没能登上去英国的飞机,没能参加梦中的排演,甚至死在了那座桥上,我看的时候反而不感到难过,他很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并且一直都是为此而活的,最后倒在了追逐梦想的路上,那个场景让我觉得很美又感动。在之前,我总是会认为“理想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天然就是排斥的,互相看不顺眼的。其实都是一样的,都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为此而努力,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现实主义者难道不是追逐理想的生活吗,理想主义者不也是想要让现实更美好吗?至此,突然发觉,都是各种“标签”让我把各种事情,人,等等,分开看待的,这些都是人为定义的,理想,现实,资本,社会,等等,并没有所谓的天规,真理,大道什么的,去规定这些东西。标签,原来不就是为了使沟通更方便快捷吗?意识到这一点,一些东西间的壁障突然间就消失了。这些标签也不该用来制造对立或孤立,各种政治正确的东西,最初也都是为了向好的方向发展,而不是为了无限划分出各种群体。这和对事不对人感觉还有点关联,对事不对人永远都很困难,对人就简单很多,“是,首相”里就有很多这样的桥段,问题没法解决那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通过各种人事调动,人际关系利益等等,很容易就解决了,毕竟问题很可能涉及很多人,而提出问题的大多也只是那么几个人。标签化毫无疑问使得我几乎不用去想什么就能对事情下判断,大多可以说只有两个按钮,符合我自身标签的就对,不符合的就是错。不过,这也不能就说是错的,对于不需要关心的事情确实只需要简单的判断,如果什么都要掘地三尺条条框框那也太讨厌了,这只是自己去思考时需要注意的,而不是对外在的都去上纲上线。要做的只是去看客观规律,让自己能够更全面的去想,而不是去指手画脚,分享可以,但绝不是指点要求,能真正改变自己的永远都是自己,而不是别人的指挥压迫。 到这,一个读后感差不多写了一周了。除了稍微有点忙外,回去之后也没什么心思写。写到这回头看看大部分跟书都没什么关系,也是有点无奈。想说的时候恨不得脑浆都倒出来给人看,不想说的时候一个字都不想往出蹦。刚才还想着花的时间有点多了,要么剩下的就随便比划两下结束掉好了,好赶紧看看别的。嘛…如果这样的话,不去开始就不写好了,又没有人要求我写,糊弄给谁呢?以前看一些书也会有这样的想法,要多久看一本,要赶紧看掉这本之类的,其实不就是想要赶紧变的有学问嘛,在别人面前显摆显摆嘛,知识永远都是一点点积累出来的,而且上学的时候书翻来覆去看也没记住什么,现在这着急忙慌的看个一遍能记住个屁,最后只能成个好像有点斯文的二愣子。这也和总是会下意识的和外界去比相关,如果真的只是为了知道点什么,慢慢来就行了,又急躁什么呢。 继续回到书里。还是尽量简洁些。 润叶。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到了程心,两个人很不一样,只是奇怪的想到了。程心给我的感觉是一直没有长大,需要被关注,没有真正的责任与代价的意识,专注眼前而不会看长远的地方,几乎很少看她主动做出自己的选择,随波逐流,听别人的意见,被逼到无路可退的时候要么像鸵鸟一样,要么就做一些至少表面不会错的东西,其实不管什么都是遵循“让自己心里舒坦”这么个原则,做“正确”的事,一定程度上也是代表了大多数人的选择,是被放到不合适的地方的普通人。时间有点久远其实也记不太清了,只能记得对这个角色既不讨厌也不喜欢,客观去看她的行为,都是很合理的,刚看完三体的时候偶尔看视频看到很多人都在骂,老实说还是有点诧异的,或许在一群英雄中间确实是有些扎眼了。至于结局,是我的话我肯定希望自己在延续人类文明的过程中嗝屁,活的有那么些价值,死的有一坨坨意义,也就足够了。至于程心,就像是看到平时抽烟喝酒不停的家伙,一身病快要死了,结果撒旦突然想到开心的事情给他变成最健康的状态送回来了,让人讨厌的点在于那个幸运的人不是我,反对特权是因为有特权的不是我,幸运的事情确实是存在的,如果不是她,换成其他闪耀的角色,甚至是很多人类都存活下来了,这样合家欢的结局就会更好吗?我是觉得不咋地的,甚至可能书的档次都低了一点点,把自己的想法愿望强加在角色身上,是会让角色失去原本的色彩的,这是一些爽文才会去做的,爽文的目的是爽而不是塑造角色,角色也更多是迎合的产物,因为始终都要往会爽的方向写,那就必然会牺牲角色,这样的角色随着剧情展开也必然会逐渐失真。程心作为一个有着诸多缺点的角色,反而更像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进入了新纪元,此外,这个角色看起来也有着串联各个时代的作用。从我的角度来说,始终还是经过努力所切实获取的结果更令人陶醉,空洞的东西即使外在获取再多,也不能改变空洞的本质。此外,在看了一些名著,特别是在看完平凡的世界时,并没有什么粉饰,什么欢乐,反而是有点残酷甚至残忍的,特别是对于一些主要人物来说,总是有很多遗憾。这样一些有点沉重的作品,看完后反而感觉更加轻松平静,稍微乐观了一些。负面的东西有时也能激起正面的反馈,正面的东西有时也无法阻止负面的诞生。不需要去讴歌苦难,也不要去只追寻欢乐,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需要的是不同的东西,也不应当为此非要分个高下。苦难就像个打碎温室玻璃的石头,带来了寒冷,也让人能有机会看到更多的风景,有些人会补上漏洞,有些人会因为寒冷的感觉而好奇外界的东西。傲慢的把人一概而论,不看动态变化,大谈特谈人性什么的,是最要不得的,讨论的重点应该是一些现象。这些作品里人的复杂多变(不是说二皮脸那样善变之类的),成长与转变永远都是最吸引人的一部分,而好的作品在这一部分永远都在让人惊讶的同时又没有一点突兀生硬。 扯远了,现在已经差不多快两周了。别的作品以后有机会再说吧。嗯,润叶。我不太能接受的是后来还是和李向前好了,用车祸作为转折让我觉得都是基于同情,放到我身上的话,无论是作为同情的还是被同情的我都很难接受,因此很别扭,虽然也很能理解。并不是说救人不对,作为朋友或者其它任何方式去照顾我都是很乐意的,但是一下就作为夫妻,很难接受,但是想到实际上这俩又是结过婚的,实际上就是夫妻,这就让人很蛋疼。润叶也因此获得成长,之后俩人的日子也不错,只能说也挺好的。或许还是我见识少了才有点别扭吧。在前期有很多方法能避免事情变糟糕,但是也不能苛责一个年轻人这里缺少勇气那里选择逃避,说到底润叶也只是个读过一点书的农村姑娘,那么长的时间里也只见到少安两次结果也都没能说几句话也只能说运气不太好了,再者,少安做的也不太行,也没有把话说清楚什么的。李向前在前期感觉无辜的成分比较多,不过人家不喜欢还硬追,之后还硬来就让我对这个角色既理解又不太喜欢了,如果没有润叶这个事儿,应该也是个直率的好小伙。俩人可以说都是善良的人,但是凑一块儿就悲剧了。不多纠结,没什么正经恋爱经验的人也没什么能力去真正理解一些东西。 至于其他人,也没有什么需要特别去说的,或者在前面罗里吧嗦的东西里也把一些想说的说了,特地再对一些角色指指点点没什么意思。因此,就说说少平吧。 少平可太让我喜欢了,给了我很多启发,也是我想要学习和成为的人。他不是完美的,他也不是如精神洁癖一般的抱着个什么理想信念就嚷嚷着往前冲了。事实上这才是最无脑最简单的,还不如老老实实的做点啥,有些角色就是如此,重要的是不管有什么信念都要灵活的动脑,看起来很勤快很能吃苦,但就是不愿让脑子辛苦下的人我还是有见到一些的。我很长时间内都是这样,只去想理想化的东西,并把它教条化了,喊口号真的很容易,但是也什么用都没有。理想是需要作用于现实的。少平在煤矿受伤后朋友提出帮忙调到省城里工作的时候,也并不是直接就拒绝了,也不是接受这帮忙就怎么怎么地了,省城很棒,但是煤矿里有更重要的东西。他是很真挚的,换个人可能就是你侮辱我的理想,省城多不堪啥的。在别人给他帮助的时候大多都是接受的,之后也都会尽量加倍去还。在中期我一直都觉得他最后一定会出人头地,思想深邃,同时又极其能吃苦,处事也很得体,长的还好看,还认识一些出色的朋友,简单说,猪有这些条件都能起飞了,但最后,却选择做一个挖煤的。虽然我很明白,但老实说换我我做不到,我还是一直有着随便舒舒服服的搞点东西的幻想。通过少平,我也开始更加理解劳动光荣。做有意义的事儿,拿到应有的报酬,这件事就是叫人光荣而自豪的。劳动的收获不仅仅在于那些实际的报酬,自己也会获得一些收获。拿我自己来说,一直有事做反而是我比较希望的,一整天都忙碌在工作上感觉上是很充实的,下班后也很自然的开心,没什么事做的时候,无聊的玩玩手机或者看看书,即使下班了也总是不太自在,偶尔还会觉得不值得这个工资,虽然本来也不多。不劳动不工作有时也并不是什么好事,即使把报酬除掉后也是如此,劳动本身就是有意义的,当然这也需要做有意义的劳动,没报酬去给别人当牛做马那我也只能说牛逼,境界高了。另外,逐渐加深了我另一个想法,那就是不去沾股票之类的东西,且这东西本身就很投机有点像赌博,就是一直赚钱,那也不是劳动所得,也就不太是我所应得的,再者,一些金融的东西并没有实际生产什么价值,只是把钱玩来玩去,产生一个个泡沫。金融本身被创造出来的时候一定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的,只是现在有些东西看起来,很丑陋。不过,我也不懂什么经济,只是很主观的从我看到的一些东西里得到的结论,很可能也只是因为我有点胆小怕赔钱,加上觉得麻烦不想去整这些而想出的借口,不过,也没什么损失。在对待金钱上,少平还是稍微有点出乎我意料的。本来想着家里光景那么烂,自己出来打工吃的差住的差还像个牲口一样,最后挣那么点钱怎么说都要好好存着,而且开始的时候工作也没那么好找,结果为了一个小女孩直接把攒的钱都给了,工作也丢了,结果最后小女孩也没记住他。偶尔会想他是不是就喜欢干活,钱什么的自己基本没什么开销,要么给家里了,要么就拿来给别人买东西了。不过稍微想一下就也明白了,对他来说钱从来都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他真正需要的是能活下去,有书读,家里光景好些,妹妹能好好读书,钱只是个中介,这个中介可以不是钱,是任何能帮助实现这些的东西,甚至是,没有中介也能实现的话,这中介也是不需要的。钱有多好取决于想用这钱做什么,而想做的东西很棒的话,这种时候反而会去忽略钱。如果用爱屋及乌来看的话,想要的东西很好,所以这个时候的钱很棒;如果钱很好的话,是不是工作或者其它来钱的活儿就都很棒很令人愉悦了?我自己感觉不太是,只有拿到钱在盘算买什么的时候才高兴,或者是因为代表了努力的工作的时候有种收获感。说到底,它只是一件工具也只能是一个工具。要明白的是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另一方面,钱并不能代表人的价值,或者其他任何外物,价值是人来定义的,而不是让一些东西来定义人的,用外在的东西定义人的价值有点扯,或许是因为别人只能通过外在来了解一个人,而在对自我价值进行定义时,还是要尽量排除在外思考自己内在的。我很有钱所以我对别人有很大的价值所以我是个好人,这种话是没什么道理的。 晓霞,是书里第一个让我觉得能真正平等对待别人的人,并且能够站在别人角度思考的人。她见到揽工的少平时,说的是“我能帮到你什么”,没有咋咋呼呼的上来就帮这帮那的;看到少平的破烂被褥,忍不住偷偷买了新床单新被子放过去时,留了个字条“不要见怪,不要见外”,说我没有深深感动那是骗人的。更不用提在很多地方都会意识到并且照顾少平的感受,也不只是少平,这样的尊重他人是很难见到的,这种尊重是真正的在尊重别人的人格,别人的内心,希望别人能够真正的好,而不是流于表面的表现出我是好人,我要对你做好事,我要帮你,却没有关注别人内心真正的需求。肉体的苦难有时候并不是什么难以忍受的。我觉得比较好笑的是,说是去安慰别人,却总是发现被安慰的人即使心情很糟了还要打起精神来应付。“我是为了你好”不止出现在亲子间,而是到处都有的,一种很傲慢,并且践踏别人人格的做法。不过,真正去帮助别人是很难的,以我的体会的话,还是有点花费心力的,并且不太容易抓到重点。嘛…毕竟都是人。光是平等与尊重,就足以让我喜欢这个姑娘了。而在和少平的交流中,从开始纯粹的交流思想,到后来交往时那样真挚,热烈,而又浪漫,真的是梦里都不会出现的场景,这两个人就像太阳一样耀眼,这个精灵一样的女子总觉得只有书里才会有,表白的过程浪漫到…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述说了,上一个这么浪漫的还是“量子玫瑰”了。让我去想比较文艺的人表白的话,想来想去都会带有一些刻意拽一些文的东西,虽然浪漫但也会有些抠脚,不拽有会有些不太浪漫。写的这样真诚火热又浪漫,真的是wakuwaku。一切都和这时候那般好就好了。之后的事儿,读的时候就像是太阳突然丢了一样。虽然知道少平一定会挺过去也一定会成长,但还是有些过于残酷了。 就到这里,虽然好像有些没有提,总也是说不完的,现在感觉不怎么想继续写下去了。因此到此为止。总的来说,我的观感比以前看的鼎鼎大名的百年孤独好很多,比之去年看的三体,在一些方面也是更好的。至于其它一些书,就也不多提了,在我现在看过的书里怎么也得前三位了,当然我看的就那么零星几本,以后估计还会下降一些名次也说不定,不过各有各的好,排名次也就图一乐,没什么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