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日军中的“自动车队”

2022-09-24 07:46 作者:陈天刑  | 我要投稿

关于日军中的“自动车队”

在通常的认识之中,对日军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在早期的纪实文学描述中,日军是一支“武装到牙齿”的部队,他们不仅装备精良,而且人人训练有素枪法精准。而在后期文艺作品的描写中,日军逐渐变得愚蠢而且狂妄自大,只能靠着武器优势横行霸道。特别是在前些年,逐渐地日军就开始普遍无脑化,抗日神剧开始横行。


     
  


但是实际上,这日军是个很矛盾的部队。他们既有前期训练有素的老兵,也有后期滥竽充数的新兵。既有狡猾残忍的“毛驴大队长”,也有野蛮猪突的“猪头小队长”。而在武器装备上,日军中也是截然相反,在大部分部队还在“骡马化”的时候,少数精锐却完成了“摩托化”,甚至还有精锐的装甲部队。而这其中的“摩托化步兵”,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主角——日军中的“自动车队”。

一、日军的“自动车队”

要说日本人的这个“自动车”呢,可不是现在说的自动挡汽车的意思。早期的日本对机械的认知还比较落后,由于燃油汽车是通过发动机行走的、并不需要使用骡马,所以当时的日本人认为发动机是个自动化设备,就给这种车起了个“自动车”的称呼。在抗战时期,全军骡马化而且还在大量依靠人背肩扛的日军,却同时大量编制了“自动车队”。


     
  


当时日军中装备的汽车,主要有五十铃 94式自动货车、五十铃 97式自动货车、95式迷你自动货车、日产 80型自动货车、日产 180型自动货车、丰田31C型自动货车、丰田G1型自动货车、丰田 KB 自动货车、丰田 KC 自动货车等等型号。可以说是至今知名的五十铃、日产、丰田等车企,都在侵华战争中发挥了相当巨大的作用。而这里面的丰田车,又是其中的绝对主力之一。

     
  


不过鲜为人知的是,这丰田车最早的起家,其实是源自于“九一八事变”中抢去的中国汽车厂——也就是由张学良将军创设的,中国最早的“民生汽车”。

二、从民生汽车到“同和汽车”

说起这民生汽车,那其实是从1928年开始的。在“皇姑屯事件”以后,少帅张学良接替了张作霖执掌奉军,不久之后“东北易帜”,南京国府从形式上统一了中国,民国进入了所谓的“黄金十年”建设时期。


     
  


而民间经济的发展,却让军工企业陷入了窘境。在一些特殊时期,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其实并非历史上的特例。在少帅大力精简东北军规模的同时,当时的辽宁迫击炮厂就面临着无米下锅的情况。他们生产的迫击炮已经远超东北军的需要,外销的军事订单也没有,眼看着这工资都要发不下来了。

这个时候的迫击炮厂厂长李宜春,就提出了“应国内需要,宜首先制造载重汽车”的转产建议。此建议立刻得到了张学良的赞许,并给予了慷慨的拨款:“1929年2月,辽宁迫击炮厂设制造处,后改为民生工厂,拨款43000元(旧币),作为制造民用产品的试制费。”后来更是在迫击炮厂的基础上设立了民生工厂,少帅又再次拨款70万元,专门用于研发国产的载重汽车。

为此迫击炮厂特地请来了美国人迈尔斯当总工程师,并且从美国共和汽车公司购买了一台瑞雪牌卡车和大量散件,准备试制中国人自己的汽车。到了1931年6月,中国第一辆民生牌75型2.5吨国产载货汽车,终于试制成功了。

     
  


该车研发成功后,曾经在1931年9月12日运到了上海,参加了在法租界贝当路(今衡山路)新建会场举行的中国首次路市展览会。当这辆中国自产汽车出现在展台时,全场立刻响起了阵阵的喝彩声,国民士气为之一振!

可惜好景不长,就在民生卡车风光无限的六天以后,“九一八”事变爆发,沈阳被日军奇袭沦陷,民生工厂被占领并被日军洗劫一空,中国人的第一个造车梦破灭了!

     
  


而在东北的民生汽车厂被占领以后,当时日军缴获的民生厂45辆卡车和生产设备,全部被日本关东军抢走了,后来转给了伪满洲国实业部。而民生工厂未组装成车的零部件,则在被日本侵略军掠夺后重新组装,制作成了31C型卡车。其技术图纸更被日军带回国内,后来在参考了德国汽车之后,发展成了大名鼎鼎的“丰田汽车”。

     
  


到了1934年3月,伪满实业部按照日本关东军的旨意,在原辽宁迫击炮厂旧址上,成立了同和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会社的投资方为满铁、满洲国政府和7家日本的会社。不过因为效益不好,同和汽车厂又在1936年6月与丰田自动织机会社签署合同,进口了丰田的G1型卡车散装件进行组装贩售,成了丰田的贴牌工厂。

     
  


到了四年后的1938年,同和厂拥有了4100辆的年产能。不过让人痛心的是,这些侵略者使用中国设备生产出来的汽车,却被用在了日本侵华战争中,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欠下了累累的血债。

三、日军中的“摩托化步兵”

当时在侵华日军之中,大量装备了汽车这种新型运输工具。这日本人的办法比较独特,他们是把汽车单独编制,成为最精锐的机动部队,在运输军需品和武器弹药的同时,还负责运送战斗部队,组成了最早的“摩托化步兵”。


     
  


那时日军的师团都有一个汽车队,同时附属着两个中队的最精锐老兵,作为师团长手中直接掌握的后备力量。当哪里的战线出现问题的时候,这近400个老兵就会坐着卡车、风驰电掣地赶往突破口,充当战场救火队来用。

而除了师团属汽车队之外,日军中还有单独编制的“兵站汽车队”。这些汽车队也并非通常大家认为的是“后勤运输部队”,而是最精锐的乘坐汽车机动的“摩托化步兵”。比如在平型关战役中,被我军围歼的日军第6兵站汽车队本部及兵站汽车第90、91中队,其主要兵力就是:

     
  


第6兵站汽车队本部,指挥官新庄淳中佐等官兵22人,汽车1辆;
兵站汽车第90中队,中队长矢岛俊彦大尉,官兵187名,汽车50辆;
兵站汽车第91中队,中队长中西次八少佐,官兵183名,汽车50辆。
以上共计官兵392名,汽车101辆。士兵中战斗人员为步兵168名,工兵13名,通讯兵21名,辎重兵78名,合计280名。配备武器为三八式步枪171支,三八式骑枪78支,一四式手枪31支,战刀5把。非战斗员为辎重特务兵84名,卫生兵10名,配备刺刀84把,另有18名军官,武器为手枪及战刀。

由此可见,日军的兵站汽车队,每个中队的人数和普通日军中队相当,除了缺少机枪和掷弹筒等武器,并将之换成了驾驶维护汽车的辎重特务兵之外,其步枪手枪的数量都和普通日军中队相当。而当一个中队的50辆卡车都装满了步兵之后,一次可以运输一个步兵大队的武器装备和人员。在双方交战激烈的关键点,这种大队级的援军投入将是致命的。

四、平型关战役中的“新庄自动车队”

而这种日军的“自动车队”,在不少战斗中就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比如在著名的平型关战役之中,日军的“自动车队”就让我们非常头疼。当时八路军的伏击部队所打的,可不全是日军的后勤运输队。那次战斗其实是“摆了一桌的酒席、来了两桌的客人”。


     
  


当时是有两支日军的部队,分别各由一名中佐率领,从东西两个不同方向先后进入了伏击圈。大家通常说的平型关日军运输队,是由桥本顺正中佐率领的辎重兵第5联队第2中队。这支部队有官兵301名,骑兵乘马15匹,拖大车的挽马154匹,装载物资的大车149辆,另有桥本中佐乘坐的木炭汽车1辆(很可能是缴获品)。

     
  


而这支部队也不全是辎重兵,他们由一个骑兵小队,以及师团直属护卫中队的一个小队护送,战斗人员为15名骑兵和52名步兵,装备有三八式步枪40支,三八式骑枪15支,掷弹筒2具,轻机枪2挺。另外指挥官桥本顺正中佐和小队长高桥义夫少尉各有手枪1支,战刀1把。非战斗人员为辎重特务兵228名,有刺刀228把。相对来说,这股敌人的护卫兵力虽然是最精锐的师团直属卫队,但是只有一个小队,火力较弱相对也比较好打。

     
  


当时对我军真正造成麻烦的,是从另一个方向进来的“新庄自动车队”。该部类似于摩托化步兵,在从平型关向东经灵丘返回蔚县的时候,还拥有汽车76辆,官兵253名。其中本部有新庄淳中佐等22人,汽车1辆;兵站汽车第90中队有汽车45辆,人员176名;兵站汽车第91中队有汽车30辆,人员55名。此外,汽车队还载运了部分日军回送伤员,但伤员数量不详。如果按照一辆车能装十几人,而6个站姿士兵的位置可容纳一个卧姿伤员,或者三个坐姿轻伤员计算,新庄自动车队中这近乎空载的60辆车,大概每辆车至少可以容纳三个卧姿伤员、以及9个坐姿伤员。考虑到日军作战多日伤员不少,这些轻重伤员的总数,应该也有至少二三百人了。

     
  


所以统算下来,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攻击的,是日军的两个摩托化步兵中队、一个师团直属护卫小队、一个骑兵小队、一个辎重兵中队、一个伤兵中队,总人数在七八百人之间。相比于后来的关家垴战斗,这股日军虽然火力较弱,但是总兵力还有超过,这比较难打就可以理解了。把这两支日军都当成是日军的后勤辎重部队,那也是高估了其战斗力的。

     
  


总而言之,这日军中的“自动车队”,可并非是纯粹的运输部队,其实更多时候是除了汽车以外,还运载着战斗人员的“摩托化步兵”。在使用方式上,日军的这种部队是将汽车单独编制,拉着部队和补给到前线,然后拉着伤员回程,回到兵站后再拉援军继续过来,滚雪球式前进的。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拥有400辆卡车的傅作义主力35军,其实放大了日军汽车队的这种战法而已。

     
  


而关于日军中这支快速部队的地位和作用,至今国内尚属空白。小编陈天刑在此抛砖引玉,希望能有专家对此能有更加深入的研究,以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关于日军中的“自动车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